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媒体格局下企业舆情管理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成为危机事件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追踪者.同时,由于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表现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优势,成为了企业危机的聚焦地、放大器.  相似文献   

2.
舆情危机事件的处理,关乎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社会舆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各类媒体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合作对象,在危机舆论走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共危机舆情管理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期,这种挑战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鲜明地呈现出来。本文以此事故为引,通过分析当前媒体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情走向暴露出的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3.
微博客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以及舆论聚集地,也给政府危机应对带来了挑战。2011年"9·27"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发生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舆情压力直逼"7·23"动车追尾事故。不过此次事故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迅速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事件初步调查情况;此外地铁管理部门首次充分借助新媒体渠道,通过官方微博滚动发布危机事件进展,阻断谣言的传播链条,迅速疏导了负面舆情,笔者认为这可作为研究新时期政府危机处理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4.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企业舆情报告》显示,2010年企业舆情危机总量达154件,同比增长83.3%;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企业舆情危机数量平均增长率为31.5%;2010年成为中国企业舆情危机的井喷年。根据舆情危机事件背后主体企业的网络声誉的评价,结合舆情危机事件本身的热度,《企业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传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新媒体传播特性基础上,总结新媒体传播带给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的挑战,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在企业危机传播管理中的位置及角色,并由此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的应对策略,即:在危机潜伏期,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方案,设置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防止新媒体传播成为企业危机公关的诱因;在危机爆发期,把握新媒体传播沟通工具的作用,快速灵活给出对策,削弱危机的破坏性;在危机处理期,优化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资源,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姻互动;在危机扩散期,要加强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培养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支持者;在危机恢复期,进行情感引导,实施新媒体危机传播管理的感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慧传播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企业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表达渠道和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话语权重提高。而对于不断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其热敏属性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讨论也在不断激发事件热度,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意见情绪化传播也给企业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形成了挑战。海天“双标门”事件的失败危机公关造成了股价的断崖式下跌,反映出企业在公关和舆情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本文以海天“双标门”事件为研究案例,着眼于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从多学科视角分析该事件舆情表征及提出应对之策,探索企业危机舆情管理的传播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7.
杨玉婷 《新闻世界》2014,(4):181-182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考量在新媒体环境下该如何借采取更合时宜、更全面的危机公关方式来引导网络舆情、处理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因网络微博而起的“西门子冰箱事件”的整个起因、过程结果等,来解读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从预警、处理到善后等各个方面的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爆炸的媒介环境下,信息的生成、传播、接受处于一个高速变化的动态语境中,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有效传播,新媒体执政则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迫切课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面对新媒体信息瞬时性、集群性的轰炸,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公布,同时监控新媒体舆情变化,并根据舆情事件的发展进行合理、适度的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及事件发生后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进 《东南传播》2012,(6):41-43
自媒体时代一改过去传统媒体对话语格局的垄断,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阵地。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较网络的舆论监督触角更宽广,传播更具有发散效应,往往能够形成声势浩大的"民意广场"。各种新媒体形式迅速发展,使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其参与主体多样复杂,内容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给危机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篇以宜黄拆迁为案例透析自媒体话语权对公共事件危机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纸媒等传统媒体的失语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娱乐新闻报道方面,新媒体以压倒性优势抢夺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引导着舆情走势。本文基于乔任梁去世事件,通过纸媒对娱乐事件新闻报道进行的内容分析及网络舆情分析,探寻纸媒这一传统媒体是如何一步步丢失娱乐事件报道的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主动权、舆论场及舆论推手的。  相似文献   

11.
高宪春 《当代传播》2011,(6):50-51,57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发展特点,形成了舆情事件发展中的三个互动图示.舆情事件的发生以个体为激发点,新媒体为中心策源地,因此缩短了形成时间,加快了舆情事件发生的频率,使其影响范围也有扩大趋势等.本文根据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构建了舆情事件发展的三个“互动模式”图示,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图示、“网上网下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万物互联的透明化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小范围信息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公开透明、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企业的危机公关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基于危机公关5S原则对“土坑酸菜”事件中涉及公司的危机公关行为进行分析,并基于网络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5月《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持续28天的"水战",赚足了受众眼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和搜索引擎的热门话题,"标准门事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而成的热点新闻事件。本文运用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危机产生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分析"标准门事件"中的舆情建构。  相似文献   

14.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舆情——新媒体语境中的考察》一书,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舆情和新媒体这三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新媒体语境,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着重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及其生发舆论和舆情的触发机理与多维关系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上,呈现出一套对研究内容与方法在认知、判断、推理逻辑上的新范式。这些新范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掌握并拥有对新闻传播学新概念的定义权和话语权、开辟和拓展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新的边线与疆界、重视与运用定量研究对定性研究结论的量化与佐证、注重并实现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15.
传媒资讯     
我国首部舆情蓝皮书发布2011年7月13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在京发布我国首部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蓝皮书指出,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众多舆情热点的首发媒体,但传统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仍然高于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6.
崔均鹏 《新闻世界》2011,(9):109-110
当前,一些焦点事件、热点话题,大都发端于网络,然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有人称,传统媒体正在沦为新媒体的附庸,然而,面对新媒体的局限性,传统媒体应该更主动地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7.
书情与营销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社会舆情和危机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成为众多主体关注的焦点。该书以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社会为立足点,以提升中国社会各界的媒介素养和舆隋应对能力、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为最终价值指向,整合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研究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中国社会舆情、分类舆情、企业舆情、个人舆情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书情与营销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社会舆情和危机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成为众多主体关注的焦点。该书以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社会为立足点,以提升中国社会各界的媒介素养和舆隋应对能力、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为最终价值指向,整合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研究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中国社会舆情、分类舆情、企业舆情、个人舆情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于突发事件,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发生的可能。而在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的众多研究中,有关研究人员将突发事件演化周期分为危机潜伏期、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四个阶段。这一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日益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新特点,政府的执政理念、媒体的报道策略、新媒体的舆论新形态,都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锐 《编辑之友》2016,(1):52-58
以我国2003年-2015年130起热度较高的地方政府重大舆情危机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地方重大舆情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经历了舆情类型、发生地域、首曝媒介、曝光路径、传播环境等的迁移.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支持公众舆论监督;加强重点地域和媒介信息监测;力促传统媒体转型,强化新兴主流媒体建设;防范网络谣言危机,抑制网络动员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