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元年"。这一年里,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应用平台在中国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注册用户人数纷纷过亿,其势头强盛赶超此前以BBS、博客和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任何网络媒体。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也改变了政府与民众的对话模式。那么,微博何以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微博舆论是如何形成并展示出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呢?本文将以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上"引爆"的"郭美美事件"为例,从微博诞生的社会背景、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微博比之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等方面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就是微博.与国外的推特相似,微博是一种微型博客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在该网站上发布140字以内的短消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互动.作为2009年刚刚诞生于中国的一种新型媒介,微博在运营模式、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成熟,但是其在本土化生长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中国特色",并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微博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2)
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微博平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在重塑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对微博动员活动的积极参与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网络动员呈现出与以往基于论坛、博客、QQ等平台的网络动员所不同的新特点,值得研究者关注。本文根据参与者卷入程度的不同,将微博动员分为线上动员和线下动员两个层次,并试图从社会心理和人际传播两个角度分析微博动员区别于以往网络动员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4月9日举办的2011中国企业微博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微博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方式。喻国明教授表示,新媒体的结构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微博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改变之一,是人们判断问题方式发生了改变,过去我们是晓之以理把一个道理说清楚,就能说服人控制人,这是一种社会认  相似文献   

5.
微博新闻:传统媒体发展的"又一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首2010年,"小微博、大传播"是对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概括.2009年底至今,以新浪微博领衔的中国微博传播的火爆式发展,不但改变了普通人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①微博新闻在成为传统新闻报道模式新增亮点的同时,也让遭遇互联网挑战的传统媒体在迷茫寻路中,忽又"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6.
汝艳红 《青年记者》2012,(20):82-83
自媒体时代,微博崛起.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传播载体,以其"碎片化"的信息蔓延渗透到生活的众多领域,润物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触动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微博广受关注的同时,有必要对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扬利除弊,发挥微博的优势和特长,繁荣并丰富新闻传播市场.  相似文献   

7.
李伶俐 《今传媒》2011,(11):97-98
"即时性"是微博作为媒介最大的特点,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微博成为民众最直接、最快速获得信息的渠道,不仅提供最早信息源,而且成为传统媒体新闻源和事故信息聚集点,并参与舆论形成、发展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突发事件传播报道模式。与此同时,微博在此次事故中还发挥强大动员功能,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援。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中国,客观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舆论场",按照党的新闻政策,传播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个是依托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借助微博、博客、微信等工具议论时事、品评政府、社会,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微博传播的巨大潜力不仅在改变中国互联网格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据人民网发布的报告称,官员  相似文献   

9.
<正>当下中国,客观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舆论场",按照党的新闻政策,传播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个是依托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借助微博、博客、微信等工具议论时事、品评政府、社会,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微博传播的巨大潜力不仅在改变中国互联网格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据人民网发布的报告称,官员  相似文献   

10.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微博舆论监督及其法律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介工具在被人们逐渐熟悉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展现出了其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力量.一条条短小的微博文字,可以给网络及现实社会带来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较为明显地体现在舆论监督方面.笔者将之形容为"微博的舆论革命".正是由于微博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舆论监督之中,使得很多关系到人民生活、社会持续发展等问题得以快速解决.但同时,微博方便快捷和强大力量的背后,也隐藏着令人担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包剑武 《青年记者》2012,(23):61-62
近年来,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抑或是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微博的身影.从2010年到现在,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①微博这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格局,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速度优势和言论聚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11,(8):4-6
从江苏溧阳某局长“微博开房”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在中国,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新的社会公器,微博已经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7·23”动车追尾事件爆发后,人们越发相信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14.
李南 《新闻知识》2013,(1):93-94
微博正以自己特有的"爆炸型"的传播方式,在社会发展领域、国家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传媒领域、互联网技术领域、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细雨般潜入庞大的受众群体,影响着、改变着网民的传统生存方式,推动着社会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微博的社会功能逐渐被人们开发、利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畅 《当代传播》2012,(3):15-20,25
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议政、问政甚至是"参政"成为中国微博的一种主要功能。微博问政关注的是一个个关乎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治理转型所针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漏洞,二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微博问政,暴露了行政制度的种种缺失,"零碎社会工程"理论关注的是社会治理的技术,二者处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层面;微博问政,节约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组织成本",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压力集团,它以舆论的形式影响着政策和决策。由此,又可以借鉴"潜在压力集团"的理论,它对于理解微博问政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传统威权型社会悄然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微博公益本身具备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要素,它提供给公民社会参与的窗口,培育公民参与、志愿、互助、协作等公民精神,微博公益传播不仅改变着社会公益模式,也唤醒了公民意识,助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你贵姓     
140字微博的流行,促使中国社会走进了"微时代"。与此同时,微博社会化属性不断凸显,一些乱象迭出,引发社会热议,也引发了"微实名"的到来。实名制,将会使微博走向何方?"请问,实名制对你们有影响吗?"2012年3月15日,时值《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所要求的微博实名制大限前一天,位于朔黄发展大厦的新浪公司微博事业部,一切还和往常一样井井有条,但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1)
微博在中国社会的强劲发展成为世界新媒体应用中一道独特的媒体政治景观,从微博到"微博中国",意味微博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微博通过重组公众,契合了社会管理的组织化需求,使得微博参与到社会管理的有序化进程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张志安  张宇宜 《传媒》2013,(6):20-22
继文字、印刷术、电报之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传播革命正在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这场以"技术赋权"为主导的传播革命已经快速渗透到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各个角落,深刻改变着社会话语的权力空间,将传播的主导权逐步分解、让渡或转移给公众,在"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同步进程中塑造全新的传播格局。在当今中国,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也在深刻改变着传媒运营和新闻生产的机制、普通公  相似文献   

20.
周萍 《大观周刊》2012,(2):19-19
微博改变着社会生态,同时也挑战着社会管理,并倒逼政府转型。官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各地政府大举进军"微世界"。微博的开通,令一大批官员从语态到心态都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开始学习政府应如何跟民众平等、坦诚的沟通,敦促其回归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官本色。这些参与微博的"微博控"官员,正成为新时代执政理念的践行者。微博问政,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体现,微博打开官民沟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