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凤 《新闻前哨》2005,(11):20-21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是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任何市场主体都有了获得选择与被选择的权利。在传媒市场中, 传媒产品的制造者(媒体、传者)与消费者(受众)关系也就出现了新的变化,之前充当“把关人”一言堂的“婆婆”,随着时代发展,受众主体地位的突出,使“婆婆”角色不再能以绝对权威压抑“受”还是“不受”;媒体为了获得受众青睐,以其取得衣食父母“广告客户”的欢心,往往不惜降尊纡贵,迎合受众消费习惯,以求得收视率,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在这里,媒体如何既做好引导的“婆婆”又充当好服务的“保姆”?“二八”法则在中国媒体中的应用或许是一个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处于特有的优势地位,习惯于新闻报道“自说自话”,缺少受众观念。在新媒体冲击之下,传统媒体纷纷自办新媒体。传统媒体人习惯性地认为:作为专业人士,传统媒体人比新媒体从业者更有专业优势、人脉优势。但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本文通过新老媒体人的对话,揭示了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困难以及破解困境的出路,并列举实例,分析传统媒体从“自说自话”到“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是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自我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现场报道的增多,记在广播里“发声”、在电视里“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记与听(观)众直接交流,这无疑进一步密切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但与此同时,记也不可避免地连同新闻主体一起,成为受众评头论足的对象。如何摆正采访与被采访、采访与媒体、采访与受众的位置,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记应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信息传播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受众的心理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受众意识,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使新闻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是传统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资讯时代的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独家新闻”的空间越来越小,无论是电视还是平面媒体,比“惊曝”,比“刺激”,比“视觉冲击力”已成为媒体间搏杀的重要手段。寻找“卖点”、“猛料”以吸引受众眼球,也成了一些记者的新闻策划人每天殚精竭虑之事。  相似文献   

6.
向冰洁 《新闻世界》2012,(8):272-273
“90后”、“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种标签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已经是过于泛滥,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习惯性地贴标签,使其形象化、典型化甚至脸谱化,这极大地影响着受众对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媒体不应过度标签化,在信息本身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媒体应转变报道思路,分析受众心理,提高报道技巧,,避免泛标签化加深受众的“刻板成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4,(8):32-42
广播媒体在拥有多项优点的同时,也有着易逝性、线性传播的听众被动接受和有声无图等缺陷。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哪家媒体最能争夺受众的“眼球”,最能实现互动性以及信息的可点播、易查找,哪家媒体就能占领竞争中的高地。因此,具备这些优势的网络新兴媒体,成为其他传统媒体在竞争中  相似文献   

8.
柴凤 《新闻世界》2011,(7):277-278
如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大部分内容都带有娱乐性,而人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娱乐。本文从受众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两方面对受众的"被娱乐"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媒体对受众的关注.已经从过去的“倾听群众呼声、虚心接受群众监督”的简单行为,转变为对受众问题全方位、多层面的科学研究。以“央视”索福瑞“尼尔森”“赛立信”等为代表的受众调查研究机构的市场活跃进程度.是受众调查正规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传媒间的竞争。使受众研究成为与媒体兴衰共存亡息息相关的问题.媒体的市场占有率也  相似文献   

10.
蒋蕴 《新闻与写作》2001,(11):16-17
●我们正在进入互联网逐渐消 除电信、计算机与媒体之间的 差别,形成一个统一的产业, 继而从传统媒体手中接过全 球媒体产业权杖的“后大众媒 体时代”。 ●伴随着互联网而来的信息传 播技术的革命,新闻事业发展 的趋势之一,便是由媒介本位 向受众本位的回归。 ●后媒体时代的新闻受众,人人 都拥有“独家新闻”,这是一 种在数字化定制经济下,充分 满足个性需求的个人新闻。  相似文献   

11.
"后舌尖"时代,美食类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各大视频媒体平台为了提高独特性和竞争力,不遗余力转变营销思路,将美食纪录片领域不断细分,内容同质化倾向严重,潜移默化改变年轻受众对于纪录片的认识,因此,"后舌尖"时代,纪录片真实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途径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受众的角色及其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受众通过自媒体自由表达意见,这些意见在自媒体语境下碰撞和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层和受众意识呈现出"聚合"与"分化"的状态。本文通过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来着重揭示新传播语境下受众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融媒时代,品牌成为电视媒体竞争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电视媒体应转变思路,从重视技术生产创新转到重视价值创新,主动构建新的受众需求点,突出受众体验价值的开掘。而立足自身特点的价值创新和主动寻求受众的共同需要是构建电视媒体品牌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一场由长沙两家媒体引发的县委书记两种不同死法的轩然大波,随着“权威部门”调查之后确属“因公殉职”逐渐走向平息。在这场喧闹中,我们看到受众对于媒体不同报道的反应是何等的强烈,在硝烟味十足的指责中,它再一次提醒我们的媒体,受众不再只是应声而倒地的“靶子”,昔日的“应声虫”已经成了今日的“解读者”。  相似文献   

15.
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正在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日益剧增,并转向本质的转变。过去传统的媒体行业正在经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也逐渐成为媒体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内容。大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深化,逐渐嵌入到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并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新闻信息传播理念、传播工作环节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媒体在“取悦”受众方面的你争我夺,随着“媒体经济”就是“眼球经济”理念的走红,如何吸引眼球成了媒体最头痛也最上心的事。于是诸多都市类报纸(包括晚报、晨报、快报等)开设了《视点》、《深读》、《重磅阅读》之类的透视性、纵深式报道版面。  相似文献   

17.
伴着改革开放后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广播电视媒体传播观念、传播格局的不断变化,与受众更为亲近的“对接”方式——“说新闻”在几年前应运而生了。这一新的播音形式,很快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以来,理性所代表的现代主义逐渐被侵蚀,社会走向了“流动”的后现代主义,既有的固态新闻场景也在技术入侵中积极向“液态化”流动:生产场景从“格子间”转向虚实交融的媒介空间;报道场景从二维平面模块升维至三维立体景观;受众的阅读场景也从“信息接收站”走向沉浸交互情境。主流媒体新闻场景的“液态”转向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记者、媒介机构、受众以及技术研发部门等多方合力,保障其场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付圣 《今传媒》2022,30(1):8-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新闻传播学界来说,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四全媒体”凭借其独特的时空、内容、表现、效率以及互动优势,给传媒生态带来了重大革命。在“四全媒体”的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程序、受众阅读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和传统媒体经营管理方面面临困境。传统媒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向“四全”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需要优化媒体制度建设、强化互联网思维、并不断增强社会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艺 《视听》2023,(8):134-136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正襟危坐式的新闻语态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纷纷探索更接地气、更亲民、更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语态,“Vlog+新闻”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主流媒体过去传统刻板的新闻语态。实践证明,“Vlog+新闻”这种人格化、碎片化、平视化的报道方式,给受众制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它没有直接和强迫式地进行观点输出,更能适应当下“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