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与宿舍氛围量表对云南师范大学9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学科类别、成长区域均对宿舍人际关系和宿舍氛围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及其各个维度与宿舍氛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近70%的被调查学生一天中有60%以上的空闲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超过60%的学生经常一起活动,也有74%的大学生以舍友为倾诉对象;超过85%的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表示满意;在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中,选择性格因素与思想观念的分别占34.5%和30%.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整体的宿舍人际关系良好,而影响大学生宿舍人家关系的关键因素是性格差异与思想观念冲突.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67):150-151
为了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项目以云南农业大学14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杨荣编制的"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使用SPSS19.0(中文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等研究方法分析相关调查数据,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较高。不满意的学生比例较低;不尊重他人隐私、不良生活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多归因于"室友";大部分大学生解决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方式较为理性。  相似文献   

4.
宿舍是女大学生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其人际关系如何将对女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宿舍人数、家庭经济情况、城乡、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则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对97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出现轻度人际障碍者占36.9%,较重和严重者占3.9%,其中童年大学生与母亲的关系和大学生人际关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与城市大学生人际关系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人际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排行中间的人际状况最差;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也有影响。学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开设、个案咨询、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进行调试与纠正。社会人士应重视童年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总体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出于良好状态。但一小部分部分同学明显受到宿舍人际关系的困扰。在四个维度上的调查结果为:女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男生:女生(M=18.85)〉男生(M=17.45):无显著性差异(0.05〈P=0.10);(2)非独生子女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M=18.93)〉独生子女(M=17.66)。有显著性差异(P=0.04〈0.05)。(3低年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M=18.96)〉高年级(M=17.52);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01)。说明宿舍人际关系水平呈现随年级升高而递降的趋势;(4)不是班干部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班干部学生.无显著性差异(0.05〈P=0.43)。研究结果将丰富高职院校人际交往领域的知识;为高职宿舍人际关系实践提供了启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医学专业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网络依赖的现况,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蒋丹编制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医学类高校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网络依赖总分和宿舍人际关系在性别、民族、专业及年级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某些维度在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网络依赖程度与宿舍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3)在网络依赖方面,网络成瘾耐受性和人际关系与健康分别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显著。结论:大学生较高程度的网络依赖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男生一周内平均在宿舍度过的时间是82.4小时,女生是92.1小时,分别占一周总时数的49.04%和54.82%。~([1])大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间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尚缺乏对宿舍不良人际关系发现机制的探讨,本文拟借鉴部分关于心理危机发现机制的研究,结合厦门大学在这方面的实践,对宿舍不良人际关系发现机制的建构做一些讨论,并在结尾处对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预防与消解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重新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定义,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从而反思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运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大学生宿舍气氛量表,对南阳师范学院的5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研究发现:大学生宿舍气氛处于中等偏好水平,成就动机处于较高水平;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宿舍气氛存在相关,独生子女群体的相关为负,非独生子女的相关为正;性别与专业对成就动机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闽南师范大学244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度的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度存在学科、年级、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女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和谐宿舍教育,引导女大学生完善人际认知,增强自我和谐教育,构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预警机制,积极探索以女大学生宿舍为基地的校园文化、心理活动,以提升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13.
杜蕾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40-143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不同性别、年级、经济状况的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42.71%,其中有34.43%的大学生与他人相处存在一般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有8.28%的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的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交友困扰、交谈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待人接物困扰。(2)男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男生只在异性交往方面高于女生。(3)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交友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有显著差异。困扰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大一、大四、大二、大三。  相似文献   

14.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诸常模进行比较后发现:高职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无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有差异;与全国大学生比较,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差异极显著外,其他各因子无差异;而高职大学男女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其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内三所本科院校32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当代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显著好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非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家庭的女大学生;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的言语沟通能力高于没有担任干部的女大学生;住四人间的女大学生共享行为明显少于住六人间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之间以及内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辅导极有必要。研究在国内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开放式调查和样本预测提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以此为基础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对865名在校大学生施测。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由28个项目组成,包括亲融性、深度沟通、人际冲突、积极应对、重要性认知等5个因素。对构成量表的项目分析的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对云南省四所高校的1917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男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显著好于女大学新生;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显著好于独生子女,但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总体适应上均不如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最好,但人际关系适应最差,来自大城市大学新生的情绪适应较好,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辅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订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效能感量表》,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根据这些群体差异提出了辅导策略,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地区的和谐宿舍构建有其自身的特色。根据对苏南地区本科院校大学生和谐宿舍进行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在构建和谐宿舍过程中在宿舍编排、管理、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整体精神风貌等方面需要改进。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宿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