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本文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 0.25°×0.25°分析资料、自动站及雷达观测数据,对2017年发生在上饶市的三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并利用最优化法计算三次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降水效率之间的Z-I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业务中常用的Z-I固定关系值,在三次过程中最优化法求得的Z-I关系式估测降水的总体差异明显减小,整体精度有所增加,在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中改善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台风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浙江省自动雨量站网的分钟资料,用最小二乘法为影响舟山的每个台风降水找到z_R关系,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正.应用此关系对台风"麦莎"和"卡努"影响期间对舟山区域的降水量分布情况进行估测,得到了降水量估测分布图.同时,将台风"卡努"影响期间的舟山自动雨量站网的实况雨量、修正前的估测雨量和修正后的估测雨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Z-R关系.对于雨量的估计有一定的放大,而使用修正后的方法得到的降水量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2010年~2012年5~9月日,喀则新一代天气雷达1小时累积降水产品,以及同时期的日喀则自动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该雷达的OHP的降水估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雷达估测的1小时累积降水量比雨量站测量值小,原厂家默认参数并不适用于日喀则地区;通过雷达1小时累积降水产品优化发现,调整后的设置相对能反映降水的真实情况,对强降水对估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陈晔峰  杨明  赵放  陈晴  高祝宇  肖云  张晓冬 《科技通报》2019,35(1):49-53,59
为了扩大浙江区域降水观测范围至海上区域,以浙江省研发的雷达定量估测降水(ZJ-QPE)为海上区域产品,以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10分钟小时降水量作为地面观测产品,采用了克里金(Kriging)插值方法对二者进行融合试验,生成了浙江区域10分钟、0.01°×0.01°分辨率的高分辨率降水量融合产品。本文分别从产品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的融合效果以及对强降水过程监测能力等方面,对比评估了融合降水的产品质量。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陆地区域(存在站点)的地区能较好地保留地面观测信息,在海洋区域(雷达格点)则保留雷达反演的降水信息,最终形成了一套覆盖浙江及周边区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格点场。  相似文献   

5.
利用手机通信基站信号的衰减反演降水分布是一种较为新兴的降水测量方法。本文利用2014年5月4~5日福州市手机通信基站、雨量站以及降水雷达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3种估测降水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手机通信基站信号衰减法测得的降水结果整体略大于雨量站测量结果,平均偏差为0. 3 mm/h,但两者的相关性较好,可达0. 92。降水雷达测量结果则整体偏小,且降水中心位置偏差较大,最大偏差可达20 km,相关系数也仅有0. 82。上述结论表明基站信号衰减法对降水的测量,具有准确性好,时空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现有降水测量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工作中应用传统天气雷达711(X波段)与新一代天气雷达3830J(C波段)在监测和预报局地对流天气及估测降水方面的优势对比。对比在评分系统中的命中率(POD)、误警率(FAR)和临界成功指数(CSI)三项指标中进行,结果表明3830J雷达较711雷达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5、2006年6~9月西宁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雷达周围11个气象站自动雨量资料,通过概率配对方法建立了反射率因子Z和雨强I之间的关系,并对2007年6月14~15日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进行了试报,结果表明:距雷达80km范嗣以内预报准确率较高,为短时降水定量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从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雷达业务布局、探测能力、双偏振技术、固态技术和相控阵技术以及数据质量控制方面与发达省份同类雷达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雷达覆盖范围较低,雷达波段和型号种类繁多,雷达整体硬件和软件技术还比较落后,雷达数据质量较差,还未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质量控制,定量估测降水精度较低,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瑶  冯爽  付远 《科技通报》2022,(6):24-29
利用云降水显式预报系统(CPEFS)、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空反演资料等观测资料,采用水汽特征分析,对浙江夏季1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潜力进行研究。其中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云带产品与实况的降水分布、云系特征及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利用该时段模式预报产品,结合平行时间的观测资料,对强降水云团和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团的结构及物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况强降水落区与具有较高的冰相和液相物质的云团相对应;在实况弱降水区域,可以通过水汽条件、上升气流、冰晶及云水混合比等气象指标判别出该区域因缺乏冰晶而导致的低降水效率;作业目标云系的发展增强与增雨作业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作业后1小时内增雨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糜佳伟  薛海 《科技风》2022,(7):61-63
利用雷达监测降水可实现快速获得大范围的降雨信息,因其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定量降水估计逐渐开始运用到降雨监测业务中.本文从Z-R关系法和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法两方面介绍目前业务中常用的几种雷达定量降水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33)
文章选取贵州春季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利用欧洲中心及CPEFS人影模式产品、FY2卫星反演产品、雷达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等,对作业条件及模式产品、作业监测预警、作业方案设计及作业情况、作业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物理检验和区域多参量区域动态对比方法对此次过程进行定性物理检验,可得出此次飞机增雨作业影响区内雷达回波强度和覆盖面积有所增强,降水量也在作业后有明显增大,动态K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此次作业效果较好,有效减轻了我省西部的干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结合滨州国家气象站安装的DSG5型降水现象仪平行观测实际,介绍了DGS5型降水现象仪设备工作原理,并对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自动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出DSG5型降水现象仪在实际观测应用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王天正  刘宏  芦山  张建昌 《科技通报》2019,35(10):46-53
利用"华南季风降水试验"联合观测资料,对比了Ka波段云雷达和C波段连续波雷达对非降水云和降水云宏观结构的观测结果,定量对比了Ka波段云雷达、C波段连续波雷达、Ku波段微降水雷达和雨滴谱仪的探测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对比分析了Ka波段云雷达和Ku波段微降水雷达云-降水的功率谱密度数据,得到了如下结论:(1) Ka波段云雷达和C波段连续波雷达对不同类型云的探测结果在回波整体的形状、高度及随时间演变上是一致的,云雷达对云的探测灵敏度要略高,对云边缘、云底和云顶的弱回波探测能力更强,但云雷达探测积云和降水云时稍微回波强中心偏弱,两部雷达探测的径向速度和谱宽较为一致;(2)弱降水条件下,Ku波段微降水雷达探测的回波强度较雨滴谱仪偏弱,但偏弱的最大平均误差在-2. 84d BZ,微降水雷达的探测结果基本可靠;(3)弱降水条件下,云雷达和连续波雷达探测的回波强度较微降水雷达分别偏弱4. 81 d BZ和3. 01 d BZ,三者回波强度统计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42、0. 887和0. 920 (Ka-Ku,C-Ku,Ka-C),在考虑衰减、雷达采样体积差异、雷达灵敏度和天线积水等因素后认为3种雷达回波强度探测结果均较为可靠;(4)微降水雷达探测的径向速度分别比云雷达和连续波雷达偏小0. 59m/s和1. 02m/s,统计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35、0. 690和0. 9442 (Ku-Ka,Ku-C,Ka-C),云雷达和连续波雷达探测的结果较为一致,造成微降水雷达径向速度偏小的原因与多普勒速度谱偏移和多普勒速度谱速度模糊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气雷达估测降水量的原理和最优化方法,通过业务实验,计算了天气雷达估测的降水量,对其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为以后本地开展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洪文平 《青海科技》2009,16(5):52-54
本文基于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的特征分析,对其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零速度线产品动态分析及正负速度中心的分布,可以比较准确地对气旋中心位置进行定位;"弓"形零速度线对大范围短时降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弓"型辐散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减弱并趋于结束,当"弓"型辐合场零速度线出现时,预示着降水加强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中"逆风区"的出现,可作为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回波反演、自动站降水量等资料,选取发生在鄂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预报暴雨天气的中尺度因子。从而为预报区域性强降水,确定降水落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内蒙古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与彩排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场馆的精细化预报总结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喀什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7年克州境内典型区域性强降水分析。得出本次降水是以区域混合型降水为主,伴随有局地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反射率因子很好反映出影响降水涡旋云系及外围云系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消亡过程。径向速度反映出涡旋云系上更小尺度系统存在,垂直风廓线较好反映各层气流和风向风速变化。利用实时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不仅可观测大范围云系分布,而且可观测中小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和消散演变全过程。卫星云图云顶亮温变化与强降水有很好对应,雷达产品有助分析强降水落区,特别是速度图中逆风区相对于较强降水有1~2h提前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站、区域站资料和锡林浩特、张家口雷达资料,对2016年7月11日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区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本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一定的指导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依据锦州市2006-2013年降水监测资料,对锦州市降水变化趋势以及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的pH值变化呈现一定波动,降水中Cso42-/Cno3-的比值正在逐步缩小。酸雨状况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的局面,大气污染物中的NOx的贡献率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