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也许是父母的期望,给儿子取了“作言”这个名字。王作言——中国商报副总编辑,最近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尤其是在言论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评为中国产业报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同事们亲切地称他是“王言论”、“言论王”。王作言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任新华社记者,一直从事新闻写作,先后发表了上千篇新闻作品,其中有40多篇(含“内参”)作品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获得各类奖励。1989年,他被调到中国商报社担任领导工作。在王作言同志看来,一家报纸要立于当今报业之林,就必须高举起言论这面旗帜。他来到中国商报社后,带头写言论,写的第一篇评论《既要廉政也要廉商》就显示出了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厚实的文字功底,在富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中,渗透出尖锐泼辣、逻辑严谨的风格,当年就获得中国产业报协好新闻三等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范长江,人们就会想起《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提起穆青,他笔下那十个鲜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然而,对于名记者艾丰,我们却很难以哪一个作品、哪一个人物来指代他的新闻成就;这是因为他的新闻作品取胜于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也不能仅仅称为风格,很多人认为,艾丰的作品实际上体现出新闻界的一种发展趋向。被称为学者型记者的艾丰,新闻采访写作均体现出思考和研究的特色。在《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里,艾丰曾写了一篇感想《做思考的笔》,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正道出了艾丰新闻作品的成…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军事记者阎吾,以擅长“情景新闻”而饮誉新闻界。他写的《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和《战后谅山》就是两篇最著名的“情景新闻”。所谓“情景新闻”,就是指那种能够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报道,它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对达到这种境界的新闻特写、新闻速描或曰现场报道、目击式新闻、视觉新闻等作品的赞誉。阎吾同志每逢大战,便有这样的传世作品产生,因此,又常常被人们称誉为“情景记者”。这里刊载的阎吾同志的这两篇作品,我曾阅读过多次。可以说,每次阅读都受到深刻的教益。这教益有作品本身的,也有作品之外的。作品本身,它让我理解、掌握一篇现场情景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作品  相似文献   

4.
新闻要写得客观真实,精彩引人,深谙细节之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功之点。在新闻实践中,中外新闻工作者对于运用细节的精彩言论甚多。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要写得客观真实,精彩引人,深港细节之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功之点。在新闻实践中,中外新闻工作者对于运用细节的精彩言论甚多。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喻苏联著名记者、作家波列优依说:‘’细节的鲜明程度能代管广泛的描述”。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但是由于它是有特定个性的实事,给人的印象能胜过许多形容词。细节又是具体的,有见微知著的扭力,有时比抽象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报道中显形、传神、传情,要靠细节。”无疑一细节是新…  相似文献   

6.
新闻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细腻精准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以及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多角度表现事物感性特征的最小的材料。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好细节,是新闻抢占媒体制高点的重要所在,更是增加新闻魅力的重要砝码。《新京报》记者在《夏俊峰下葬:三个悲剧家庭纠葛终结》报道中的细节运用成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使我们不得不再...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报道,第八届中国国际新闻奖9月10日颁奖。这项已连续评选8届的新闻奖项,明年起将正式纳入中国新闻奖系列,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水平和影响力。全国各地113家新闻媒体选送217件新闻作品参加了本届国际新闻奖6个类别的评选。共有76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新华社的《欧元正式进入流通》(消息)、人民日报的《给和平一个机会》(言论)、上海电视台的《鬼子的证言》(电视新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伯利恒“哀伤的”圣诞节》(广播新闻)等15件作品获一等奖。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徐心华宣布,为了规范和理顺新闻评奖体制…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穆青的人物通讯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文字很好地运用了视觉的因素,读来栩栩如生,就像是一组组的电视镜头,因此,我们不妨称…  相似文献   

9.
新闻业务编辑部:我是一个只有两年记者龄的记者。前不久,我翻看了自己所写的新闻稿,大多是一些使人看过就了的短小的“易碎品”,看后使我感到有些茫然,写这样的短新闻究竟能否成才?新华社的李普同志是国内新闻界里少有的以写短新闻成名的记者。他的《开国前后的信息》一书所选辑的新闻作品也多是些短新闻。这些作品篇幅虽短,但题材分量很重。从写作手法上看,言简意赅,寥寥几笔就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或事件,  相似文献   

10.
写新闻注意抓细节。把抽象的东西用生动活泼的细节表现出来。这是新闻界一位前辈谈到新闻改革时提出的一个建议。许多同行对这个见解颇表赞同。那么,什么是细节呢?它原本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它以具体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刻划人物的个性,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它虽然是用于文学创作的,对新闻写作是否也用得上呢? 有的同志说,新闻写作强调客观地叙述事实,  相似文献   

11.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12.
一位记者朋友曾向我表示:做记者,就要立志写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带响”的报道呢?笔者就此专门求教于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冯健在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1966年前,他同穆青、周原同志采写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0年,他们再访兰考,写下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80年代初,他同曾建徽同志采写的“中南海纪事”系列报道——《中南海的春天》等,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担任《瞭望》周刊社顾问等职,并受聘为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3.
“一腔激情颂人民,千秋妙笔著华章。”以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人民呼唤焦裕禄》、《风帆起珠江》等一系列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而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为党的新闻事业勤奋工作,笔耕不辍,奉献了全部身心,做出了  相似文献   

14.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西藏分社青年摄影记者唐召明是中国新闻学院1986年毕业生。1987年4月沿青藏公路采访进藏。当年就发出许许多多优秀新闻照片,曾获1987年度新华社社级好稿,有的照片被选入1987年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展览。1988年,他与别人合作的一组照片,获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大赛金牌奖。他还写了不少新闻通讯,业余对间写了18万字的《“无人区”纪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次范长江新闻思想和实践讨论会1986年11月20日在四川大学举行。范长江是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作品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地通讯,  相似文献   

18.
<正>上个世纪60年代,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深厚的意蕴、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作品尤其是报道先进典型的新闻作品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8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合适吗?》的“新闻观察”。报道中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疑问。’赵振宇是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新闻学研究》的课堂上说这番话的。据其透露,该校部分新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前,竟没有在校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一篇新闻作品。”该篇报道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讨论,先后有30多家报纸、网络媒体转载,包括新浪、网易、新…  相似文献   

20.
把新闻写得精粹些———重读《我军解放郑州》刘见初毛泽东的新闻文风堪称一绝。它的特色是:鲜明、生动、精粹、准确。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号召大家研究一下怎样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并且躬亲实践,带头写短新闻。1948年10月22日,他为新华社写的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