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民族地区高校的伦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伦理学体系,而且能够为民族和谐提供伦理的理论支持和道德实践。笔者以广西高校为例,建议在调研与对话的基础上,在伦理学教学中增加民族传统、民族生态、民族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对构建适应民族地区高校的伦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社会背景复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构建面临诸多困难等三个视角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认知性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活动性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和隐性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高校在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师资的过程中,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施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基于此,结合PDS模式的理念以及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现实需要,在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领域开展一系列本土化的尝试,以期实现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其专业发展能力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面临教育理念价值引领弱化、师资队伍德育能力不强、课程教学政治思想渗透不足和协同育人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民族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改进应该强化课程思政意识与责任担当,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有效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路径探索主要有:一是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瑶族传统文化内容;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倡设探究学习课堂;三是以社会化教育思维,构建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的协同教育格局;四是以课程思政思维,构建富有瑶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国有许多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的高校建立了艺术专业,其中大部分设置了手风琴课程。近年来,民族高校的手风琴教学形成了较为规范、完整的体系,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体现办学特色、挖掘学科发展潜力已成为我国民族高校手风琴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研究课题,分析了我国民族高校手风琴教学的现状,探索其中应遵循的教学理念、策略方针及具体建设措施,旨在构建一个科学系统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手风琴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酒店管理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狠抓实习实训环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由来已久,文章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口译教学定位的思考》研究,在把握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口译教学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以分离式口译技能教学为重心的"三步走"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疆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为例,探讨了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为民族地区高校本科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课程具备“体用双练”的技能习训与体育育人的双重效能。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实践,应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创设课程思政与学校教育“三全育人”格局,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民族地区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以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邓蕊 《考试周刊》2014,(54):7-8
随着民族乐器教学在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不断深入开展,当今高校二胡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由单一的技法教学向技法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二胡教学本土化改革,具有地区与生源的独特性的改革依据,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改革措施,是当今立足民族文化特色及高等艺术教育的办学实际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传承理念。  相似文献   

12.
曹永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5):120-122
在高校伦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既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又是践行伦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主体或者说是践行道德的主体,这就要求伦理学课程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理解、认同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内化为主导自己行动的内在的道德律令。因此,主体性教学模式与伦理学课程教学之间便有着较为紧密的契合度。就建构伦理学课程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琳琳 《文教资料》2014,(24):135-137
文学理论课程是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存在困境,民族地区特有的多元文化背景又与其他高校存在较多差异,因而本文以地域文化、回族特色文化理论为指导,从文本细读入手并着力于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对特殊的民族地区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34-236
大数据时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大数据人才。在对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实验教学为主的"旅游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民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旅游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解新时期川西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不仅对地处偏远的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树立民族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新思想,贯彻和实施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能力和自觉参与锻炼的意识可以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课程国际化是民族高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维护各民族团结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高民族高校国际声誉及保证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民族高校课程国际化建设必须立足民族高校学生的特殊性这一现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制订课程培养目标,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师资队伍,重视教材的选用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历史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历史类人才培养体系,而且能够为民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文章指出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历史教学中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突出民族政治思想、重视实践教学、开创"第四条道路"、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以形成民族地区历史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郭传燕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6):111-113,120
通过对广西民族地区高校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已开展民族体育教学和训练,并在教学和训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对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开发,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还重点就高脚竞速、毽球、抢花炮等项目在技术训练上的注意事项,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伦理的诉求越来越得到关注,高校的伦理学课程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伦理学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僵化、考核方式单一,表现出不尽如人意之处。伦理学兼具思想性和实践性,围绕这一性质对伦理学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探索必要且有益。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构建和谐校园和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民族民俗文化教育将增进各民族学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