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骚雅"、"清空"、"意趣"是张炎对词的主要审美理想,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骚雅"是张炎对词审美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清空"是"骚雅"最佳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笔法,也是一种境界."意趣"是继"骚雅"、"清空"后更高的艺术追求,是"骚雅"、"清空"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2.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无非是八个字: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本上也只有"材"和"序"两个字而已。"材"的理解是很宽泛的,学生是"材"、教师是"材"、多媒体是"材"、文字是"材",等等。至于"序"呢,事实上怎么安排都有个"序"。"材"本身也蕴含着"序"。本文试以"用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中小学教学"这个层面上,人们对"教什么与学什么"的认知还不能统一,看似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实则是盲人摸象,各立山头.因为在"什么"问题上人们常常是"自言其话,各树旗帜,概念纷纭",即使是一篇课文也会出现"一千个教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现象,更何况是评课呢? 一、什么是教 "教"是"教师"的教."教师"由"教"与"师"构成."教"是动词,有"指导、训诲、传授、发现"等意思."师"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作为动词有"效法、榜样"的意思.教师的教应该属于主动之教.  相似文献   

5.
乐学思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之一,是儒家思想特别是"乐"的境界文化和人生哲学在学习上的表现。"乐"是"著于心"的"内乐"或"本心之乐","学"是基于"知之""好之"上的"己有"之物、"自得之学"。乐学思想认为,学习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乐学是学业成功的要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的最高目标,还是评价教学成效和良师庸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乐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启发诱导、"学""习"结合、"兴其艺"、"见意趣"、知之好之、"乐""勉"相济、"乐教"感染等。  相似文献   

6.
"转注"新释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解决语言与文字矛盾的办法;"转注"则是解决文字之间关系的办法,是古人用字造字的指导思想,是后人用字解字和用字编字的办法,是一个历史的复合概念.  相似文献   

7.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损坏"和"损害"都有让事物受损、变坏的意思。它们的区别是:"损坏"一般是使具体的事物受损,如"损坏公物"、"损坏庄稼"、"损坏路面"等,也就是说,"损坏"的事物大多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而"损害"的则多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事物,如"损害名誉"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个教育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导、授业、解惑"。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上的"培养"活动,教师是权威、长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表演者,而学生是观众、听众。学生的"学"必须要服从教师的"教",因而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由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日渐丧失,教育也由  相似文献   

10.
曾有记者问我,2011年,你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一想,是两个M。第一个M是Mobile,可以翻译为"手机"、"移动"、"移动设备"、"可以装入口袋大小的设备"等,这是电子设备和信息载体的微小化趋势;第二个M是Micro,可以翻译为"微"、"小"、"碎片"、"一小段"等,这是信息内容和思维跳跃的微小型化趋势。这两大趋势将逐步影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份为"派往明天的教师"精心配制的"营养丰富""五味俱全"的精神食粮。"五味子"是该书的灵魂。一是"教育哲学"味,力求体现教育哲学的"高屋建瓴、微言大义"之味;二是"教育文化"味,力求体现教育文化的"深深厚重、反思批判"之味;三是"教育散文"味,力求体现教育散文的"文辞隽永、情真意切"之味;四是"教育故事"味,力求体现教育故事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味;五是"教育案例"味,力求体现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目标指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有关的试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有准确的记忆与理解.要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与证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推理证明是新教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以为,教育最为通俗的理解就应该是"教书育人"。分而解之,教书,其"书"应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学科、教材,所谓"教书"就是要教会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学科素养"等。"育人"呢,其"人',应该是指素质全面、有综合素养的"人",这里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育人"则应该重在人的精神、心灵、个性、品质方面的培育和培养、提升和发展。在学校对于学生的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的行为,"教书"就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通过"教书"来实现。但是"育人"与"教书"又不完全是一回事,由此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育人"究竟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一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核心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后续会议。"大遵义会议"期间形成了党的第一代成熟的领导集体,张闻天、王稼祥是领导集体形成初期的重要成员。同时,"大遵义会议"也是一块试金石,林彪政治上的动摇和军事上的短视都暴露无遗。四渡赤水表现出的战略思想是:目标明确、机动灵活、避实就虚、不厌诈讹。"遵义会议"的精神是团结、民主、求是、自主。这也是遵义会议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官箴"中的慈善思想是古代慈善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儒家"仁爱"、"仁政"、"爱民"、"亲民"思想,是"官箴"慈善思想的思想渊源。从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救助、防灾赈灾,是"官箴"慈善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怡清 《考试周刊》2015,(15):16-17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大都具有"清"的特质。他欣赏的是清景,抒发的是清兴,探求的是清净之理。然而,这"清景"、"清兴"、"清净之理"中都散发着淡淡的"清冷"。孟诗之"清",即清冷、清晰、清新。清冷是其心境,清晰是其结构,清新是其用语造境。  相似文献   

17.
把握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试论“五段两线三解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段两线三解放"是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所谓"五段"是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和"交叉语言学";所谓"两线"是指贯穿语言学史的"参差论"与"整齐论"的斗争;所谓"三解放"是指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为代表的三次突破性进展。"五段两线三解放"是"点"、"线"、"面"三结合研究语言学史的有效框架,它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抓住构造,根据造字辨识汉字是表意字,辨识字形时,可用分析造字法,通过体察相关汉字的文化内涵,准确判断字形的正误。如"既"和"即"中的"艮"是盛食物的器皿,"既"是"人已吃了饭走了",有"已经"、"完了"、"终了"之意;而"即"则是"人来吃饭",有"走近"、"靠近"之意。所以,"既往不咎"中"既"不能写成"即",而"若即若离"和"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写成"既"则是误写。再如  相似文献   

19.
汉字"六书"戴震归为"四体二用",唐兰、陈梦家提出"三书"说,近人刘又辛又提出新"三书"说.本文观点一、"六书"是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为造形法;"转注"一类为造意法,而"假借"一类为记音法.二、新旧"三书说",或排"转注"假借"于造字法之外;或只承认假借为造字法而不承认"转注"为造字法,这是欠妥的.愚意"三书"应为造形、造意、记音三类.三、汉字是一种形、声表意和记音表义相结合的文字体系."象形"、"指事"、"会意"是以形剐义;"形声"是以声别义;"转注"为以声别义,是对义符的区分.而"假借"是以记音符号表义的.  相似文献   

20.
陈琳  王运武 《教育研究》2015,(3):127-130,136
着眼智慧教育设计微课,是时代性的崭新课题。短小精悍、易掌握、高效率、得其精华及利于建构是微课本质。智慧教育的要义是,在信息化基础之上,建构信息时代的教育新秩序、新形态,根据信息时代创新要求重构教育,造就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学习者。微课设计智慧在于:"效果"、"开放"、"多元"、"视动"、"巅峰"、"引领"、"易"、"灵"、"研创"、"立体"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