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据新华社电2008年11月12日15时0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图1)正式亮相。这幅来自中国的月境真实影像,涵盖了神秘月境的全部“领地”。月球上的“一天”,约是地球上的一个月。据此回答下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4,(4):20-20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三.探测月壤特性。  相似文献   

3.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球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  相似文献   

4.
1959年以前,人们只能用望远镜来看月球,大约分辨率只有10千米左右.对月球的探测大概经过了这么一些历程:开始是击中月球,苏联发了一个国徽打到月球上,在当时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后就是逼近月球,硬着陆,软着陆,环月飞行,然后是不载人取样,载人取样,等等,一共经历了18年的历程,大概主要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在这个期间,大概一共发射了65个探测器,成功的是45个,全是苏联和美国的.  相似文献   

5.
月球探险     
有一天,我和工作人员在卫星监视图中发现一种新生命和一颗全是金子的彗星落在了月球上。  相似文献   

6.
孔波  徐化美 《辅导员》2010,(17):60-61
一、观察盒装置图(如图) 二、特点及用途 1.特点 (1)科学。月相的成因是月球在空中方位的变化,在设计中让“月球”(乒乓球)围绕“地球”(平面镜)转动,更能接近实际。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太阳、地球、月球在特定时间三者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7.
蒋洪力 《物理教师》2004,25(5):40-41
如果月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如图1,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月球的所有区域.月球在A位置时。α面正对地球,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的α面;当月球公转到B、C、D位置时,由于月球没有自转,α面的朝向不变,在地球上则先后可以看到月球背面的部分区域(浅灰色部分)和全部区域(浅灰色部分)。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探讨》2008,26(1):F0003-F0003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9.
七色镜     
《小学生导读》2012,(3):2-F0002
嫦娥一号 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  相似文献   

10.
“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虽不是教学重点,但是教学难点。我根据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人教版”1989年第二版)P49的插图“月亮圆缺变化示意图”制成立体模型(图l)。1制作方法1.月球制作月球及托架如图2-(1)所示,由三部分构成:托架板;左端为平衡块;右端为月球模型组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系统平台对高分辨率立体卫星影像进行立体像对处理,通过实验分析进行系统优化,形成适宜大规模生产的"高分辨率立体卫星影像一体化测图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DSM、DOM的自动生产实践及DLG数据采集。重点对影像定向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得出了0.5 m空间分辨率WorldView-1卫星影像,能满足平原和丘陵地区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要求。  相似文献   

12.
1.将完成这四大科学目标:a.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 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b.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发射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14.
在1836年,人们相信天文学家们在月球上找到了生命。而且毫不留情,要把月球人都抓来做奴隶!他们相信那是一个这样的世界,史密森尼博物馆的影像收藏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月球上生命的发现":《纽约太阳报》作家Richard E.Locke宣称英国著名天文学家John Herschel爵士已经在月球上发现了生命:有各种动植物群,包括蝙蝠人和月球少女(有蛾子般的翅膀),月球野牛和其他复杂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月球探险     
有一天,我和工作人员在卫星监视图中发现一种新生命和一颗全是金子的彗星落在了月球上.地球总部派了五名教授前去侦察.谁知三年了,毫无音信,于是,部长命令我带队前往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第十二册《自然》《月相的成因》一课中,有一幅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和月相图。在图中,月球随着日期的推移在天空中的方位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农历每月初二傍晚,月球在西方,十五傍晚,月球在东方,而且移动的轨迹是弧形的。虽然课本上画得很清楚,但很多学生包括部分老师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仍然很茫然。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地照     
薛睿 《地理教育》2010,(6):35-35
地照是地球反射的太阳光,地照也称为地球照。地球反射的太阳光照亮了原来黑暗的月球,然后被月球再反射回地球,地球上因而能观察到地照。月光是月球直接反射的太阳光。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太阳系其它反照率较高的行星上,被称为行星照。从地球上看,月球反射的地照比月光要暗一些,所以又称为灰光,其是地照的反应(图1,图2)。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月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月球的所有区域。如图1,月球在A位置时,a面正对地球,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的a面;当月球公转到B、C、D位置时,由于月球没有自转,a面的朝向不变,在地球上则先后可以看到月球背面的部分区域(浅灰色部分)和全部区域(浅灰色部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9.
探索月相     
《小学自然教学》2007,(3):F0004-F0004
本页中央的图是一幅从上方向下俯瞰地球和不同月相的示意图。太阳光从右侧射过来,图的外圈显示的是,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的不同比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如图3是2004年5月5日2时48分到52分在北京拍摄的从初亏到食既的月全食过程.数学问题解决用数学的眼光看图3,可以认为是地球、月球投影(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从外切、相交到内切的变化.2时48分月球投影开始进入地球投影的黑影(图);接着月球投影沿直线 OP 匀速地平行移动进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