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氧、耐力训练对大鼠代谢酶及肌球蛋白Ca-ATPase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低氧及耐力练习对骨骼肌氧化酶、糖酵解酶和肌球蛋白Ca- ATPase的影响,从而间接判断低氧及耐力训练条件下肌肉收缩速度及耐力等特性的改变。方法:4 0只雄性SD鼠随意分成常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运动形式为跑台练习,跑台坡度12°,跑速2 2 m/ min,持续时间6 0 min/天;2 8天后测定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肌球蛋白Ca- ATPase活性。结果:低氧两个组肌球蛋白Ca- ATPase活性均高于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比常氧安静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加;常氧耐力组、低氧安静组及低氧耐力组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增加。结论:低氧可增加肌纤维收缩速度,同时增加氧化酶和糖酵解酶的活性;常氧和低氧耐力练习均增加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肌细胞(心肌,骨路肌和平滑肌)的肌球蛋白Ca’”-ATPase控制着横桥ATP的分解,并决定着肌肉收缩的速度,因而肌球蛋白Ca’”-ATPase活性的高低已被认为是肌肉收缩能力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运动性疲劳引致运动能力下降的因素很多(如能量耗竭、乳酸堆积、H”浓度升高等)。但力竭性运动对肌球蛋白Ca‘”-ATPase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运动性疲劳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力竭性游泳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肌球蛋白Ca‘”-ATPase的活性,据此来探讨肌球蛋白Ca’”-ATPase的活性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 《体育科学》1993,13(3):58-60,65
本文观察运动和不运动组小白鼠骨骼肌收缩蛋白含量,Mg—ATPase 活性以及对 Ca~(2+)感受性的生理特性。我们发现:运动不仅可以使骨骼肌收缩蛋白含量增加,而且活性化高的蛋白同时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收缩反应说明运动可使骨骼肌对 Ca~(2+)的感受性明显改善,肌动球蛋白 Mg—ATPase 的活性增高。结果表明:骨骼肌收缩蛋白在质和量的变化,可能是由肌动球蛋白 Mg—ATPase 的活性增高而引起。  相似文献   

4.
低氧运动对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凝蛋白共同形成心肌收缩蛋白。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是肌肉产生收缩的物质基础。其中肌球蛋白是心肌的主要结构蛋白,也是起收缩作用的主要蛋白:①肌球蛋白是组成肌小节结构的骨架蛋白;②通过与其它肌小节蛋白actin相互作用,以及它的ATPase活性和化学能量作用,肌球蛋白能作为肌肉收缩的“分子动力”,并被转换为产生力量和/或肌小节缩短的机械能。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肌肉活动、功能负荷和激素水平变化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都引起心肌肌球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心肌中表达两种MHC基因,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急性低氧及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取健康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成4大组:常氧对照组(C),常氧力竭组(NE),低氧对照组(HC)和低氧力竭组(HE)。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骨骼肌MHCⅠ、Ⅱa、Ⅱx、Ⅱb4种亚型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MHC各亚型mRNA所占百分比分析显示,单纯低氧能刺激MHC亚型mRNA表达出现“由慢到快”的趋势;力竭运动则能刺激MHC mRNA表达出现“由快到慢”的趋势。关于MHC亚型转变在功能上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新凯  左群  田野 《体育科学》2002,22(1):98-100
肌球蛋白重链(MHC)是骨骼肌收缩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运动对骨骼肌MHC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文献报道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MHC各亚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上,转化方向大致如下:Ⅰ←→Ⅱa←→Ⅱx←→Ⅱb。关于MHC基因表达的调控,目前认为运动等的影响主要作用于转录水平上,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有氧耐力训练对不同周龄大鼠骨骼肌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耐力训练对不同周龄大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确定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最适耐力训练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根据开始游泳训练的周龄不同分为4周龄组、8周龄组和12周龄组,每组16只(每组分别随机设安静对照组8只),建立有氧耐力运动训练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不运动.训练组均进行中等强度游泳训练.首先进行4天适应性训练,每天25 min,正式训练第1周50 min/天,以后每周增加10 min/天,直至120 min.每周训练6天,休息1天,造模总时间为8周.用酶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大鼠股四头肌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活性和糖原(PAS)的含量.结果:8周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4周龄组、8周龄组大鼠骨骼肌SDH活性增高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12周龄组与对照组相比SDH活性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4周龄组、8周龄组大鼠骨骼肌LDH和ATPase活性降低且差异显著,而12周龄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4周龄组、8周龄组、12周龄组大鼠骨骼肌PAS活性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氧耐力训练一方面可提高4周龄组、8周龄组、12周龄组大鼠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且4周龄组、8周龄组效果更突出.另一方面它降低了4周龄组、8周龄组大鼠骨骼肌糖酵解供能能力,而对12周龄组大鼠骨骼肌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影响尚不确定.提示早期(幼儿时期)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可能是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废用性骨骼肌不同肌球蛋白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部悬吊2周建立废用性肌肉萎缩模型,药物干预组给予氯沙坦灌胃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试比目鱼肌中不同肌球蛋白亚型基因表达量,冰冻切片测试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比值。结果 (1)与C组相比,TS组大鼠体重、比目鱼肌重量和相对重量均降低(P<0.05或P<0.01),与TS组相比,TD组大鼠体重、比目鱼肌重量和相对重量均升高(P<0.05);(2)与C组相比,TS组、TD组大鼠比目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比值显著下降(P<0.05),TD组与TS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加(P<0.05);(3)与C组相比,TS、TD组的MHC I mRNA、MHCⅡa mRNA、MHCⅡb 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1、P<0.05、P<0.05),TD组的MHC I mRNA表达量与TS组相比升高(P<0.05)。结论大鼠尾部悬吊14天,比目鱼肌出现明显萎缩。服用氯沙坦可通过改善比目鱼肌的血液循环,提高MHC I 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骨骼肌萎缩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住低训对骨骼肌蛋白质及MHC含量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拟高住低训,测试并分析AR蛋白表达、AR与DNA结合能力,骨骼肌总蛋白含量、MHC含量的变化,探讨低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低氧运动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在常氧环境下安静生活,低氧组每天在常压低氧帐篷中低氧暴露12 h,运动组白天在常氧环境中耐力运动1 h,低氧运动组运动和低氧暴露的方式和时间分别同运动组和低氧组.实验第28天取材,westem blot检测AR蛋白表达,EMSA测试AR与DNA的结合能力,BCA和SDS-PAGE分别测试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和MHC含量.结果1)运动组比对照组AR蛋白表达升高,AR与DNA结合能力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MHC含量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低氧组比对照组AR蛋白表达降低,AR活性升高,骨骼肌蛋白质含量略升高,MHC含量稍降低;3)低氧运动组比运动组AR蛋白表达和AR活性下降,骨骼肌总蛋白含量和MHC含量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耐力运动模型的选取是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氧暴露模拟高住低训研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调控是可行的;2)运动后进行低氧暴露比单纯运动通过AR含量-AR活性水平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机体恢复;3)低氧、运动或低氧运动通过AR水平最终影响骨骼肌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慢性低氧及跑台训练对大鼠体重及骨骼肌横桥ATPase活性的影响,取健康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慢性对照组(Cm)、常氧训练组(OT28)、低氧安静组(HC28)和低氧训练组(HT28)。用比色法测定骨骼肌肌原纤维ATPase活性。结果:经过28天慢性实验,各组大鼠体重出现明显差异;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各组体重均显著降低(P<0 05),且HT0 05)。提示动物可能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氧习服,安静时肌原纤维ATPase活性变化不如急性实验结果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1.
耐力训练对肌球蛋白重链的影响及MyoD、Myogenin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耐力训练对肌球蛋白重链(MHC)组成及生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表达的影响,探讨MyoD和Myogenin表达与MHC转换的关系,选用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10只)和耐力训练组(10只)。耐力训练组进行跑台练习:跑台坡度10°,跑速20m/min,每天1次,每次1h,每周训练6d,28d后取浅层胫前肌。SDS-PAGE方法测定MHCⅠ、Ⅱa、Ⅱx、Ⅱb蛋白组成;RT-PCR测定MHCs及MyoD、Myogenin mRNA表达。结果:耐力训练没有改变MHCs蛋白表达,耐力训练后Ⅱx-MHC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耐力训练使MyoD、Myogenin mRNA均显著下降。结果说明耐力训练使快型MHC基因表达减少;快型MHCⅡx减少可能与MyoD表达下降有关,MyoD和Myogenin可能参与MHC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穴位和非穴位刺激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将大鼠随机分成非穴位刺激组、穴位刺激组(刺激"足三里"、"承山"、"大椎"、"命门"穴位)进行电针刺激,观察大鼠骨骼肌ATP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使大鼠骨骼肌ATPase、LDH和CPK活性比非穴位刺激组显著升高(P<0 01),并对协调发展磷酸肌酸(CP)供能,糖酵解供能能力有明显效果,说明了穴位电刺激能改善大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活动是靠Na+—K+泵提供能量来完成的。Na+—K+泵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为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提供能量。现证实Na+—K+泵主要功能单位是一个α-β亚单位多聚体蛋白质,在α亚单位上具有一个催化酶的活性,酶的活性需要一个与之相伴的β亚单位,目前认为运动可使Na+—K+泵数量增加,这可能与基因表达和泵降解速度减慢有关。每一肌纤维类型对于运动又有不同的反应。从mRNA的研究中发现运动使红—Ⅰ/Ⅱa肌泵和白—Ⅱa/Ⅱb肌泵数量增加,并引起rnRNA的增加,这说明运动使骨骼肌Na+—K+泵总数增加,同时也提高红—Ⅰ肌的αⅠ-mRNA和白—Ⅱb的β2—mRNA的数量,为肌肉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运动开始时,使原先的mRNA进行翻译,合成新的蛋白质,随着运动继续,又可以进行mRNA的转录,使运动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收缩特性肌肉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IOR。提取浅层胫前肌、股中间肌和比目鱼肌,测得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肌球蛋白Ca^2+-ATPase活性及MyoD、myogenin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浅层胫前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股中间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浅层胫前肌肌球蛋白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比目鱼肌myogenin的mRNA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后者MyoD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前者。结论:快肌无氧酵解酶活性高于慢肌,慢肌有氧氧化酶活性高于快肌,快肌肌球蛋白Ca^2+-LATPase活性高于慢肌,慢肌myogenin表达高,而快肌MyoD表达高。  相似文献   

15.
1 速度耐力运动与无氧代谢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人体骨骼肌的ATP浓度一般是一个定值,在4.7~7.8毫摩尔/千克湿肌的范围内。目前,没有发现训练能使ATP浓度发生明显改变的。ATP的浓度一旦下降,磷酸肌酸(CP)立刻分解放能,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不同低氧暴露与运动模型,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变化,为低氧训练提供更科学的训练依据.方法:9周龄大鼠模拟6周不同海拔高度(0m、2200m、2200m~3500m、3500m)低氧暴露与运动两种模型,共8组(n=80).实验期间,低氧暴露组连续6周单纯低氧刺激,低氧运动组每日按(20~22)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9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用ATP酶染色法测Ⅰ、Ⅱ型肌纤维类型,显微镜采集图像后分析软件计算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SO、FOG、FG肌纤维百分率.结果:(1)比目鱼肌中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6%、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9%(p<0.05),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0.8%;(2)趾长伸肌中,4个海拔高度FOG肌纤维百分率运动组均高于暴露组,分别高0.4%、3%、7%、6.7%,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0m时运动组较安静组增加4.5%;FG肌纤维百分率在4个海拔高度下变化不明显.结论:(1)6周不同海拔低氧暴露与运动双重刺激后,大鼠骨骼肌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FOG肌纤维百分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大鼠比目鱼肌SO、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运动后高于暴露组,提示在2200m~3500m低氧复合运动模式下运动,有助于提高大鼠肌肉有氧代谢能力;(3)6周不同海拔高度单纯低氧暴露及中强度低氧运动不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细胞内线粒体Ca2+转运系统入手,探讨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及desmin表达影响,以期进一步揭示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304g±12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2h组、运动后24h组、运动后48h组、运动后72h组、运动后5d组、运动后7d组.采用一次性下坡跑训练建立运动损伤模型,取大鼠肱三头肌,部分肌肉做desmin免疫组化切片,并进行定量分析;余下肌肉差速离心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各ATP酶活性.结果:1)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desmin表达从运动后即刻到24h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运动后24h下降最为明显,48h开始回升,第5d达到最高,第7d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2)离心运动后即刻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Ca2+-ATPase、Ca2+-Mg2+-ATPase和Na+-K+-AT-Pase的活性显著下降,12h、24h酶活性有所恢复,仍然明显低于安静对照组;48h后各ATP酶结果与安静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变化与desmin表达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相关的联系,线粒体钙调节失衡是导致骨骼肌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离心运动后desmin表达的变化,对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形态学变化的早期界定和损伤恢复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力竭性游泳及恢复期小白鼠肌组织Ca~(2 )-ATPase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力竭性游泳运动及恢复期间小鼠心肌与腓肠肌肌球蛋白 Ca2 - ATPase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 ,与安静时相比 ,运动至衰竭时的心肌与腓肠肌的肌球蛋白 Ca2 - 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 ( P<0 .0 5) ,腓肠肌肌球蛋白 Ca2 - ATPase活性在恢复初期 ( 1 .5h之间 )仍处于较低水平 ( P<0 .0 5) ;心肌肌球蛋白 Ca2 - ATPase活性则在 0 .5h后即恢复到原初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低氧以及运动对肥胖和正常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只)和肥胖造模组(60只),并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挑选40只,随机分为肥胖常氧安静组、肥胖常氧运动组、肥胖低氧安静组和肥胖低氧运动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随机分为正常常氧安静组、正常常氧运动组、正常低氧安静组、正常低氧运动组,每组10只。第4周末次低氧运动后24h左右进行采样,采样前所有大鼠禁食过夜,取后肢骨骼肌洲#肠肌、股四头肌)匀浆提取线粒体。测定肥胖组大鼠以及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1)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OD活力明显高于造模组大鼠(P〈0.01);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MDA含量低于造模组大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有氧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OD活力高于安静组,而MDA含量则低于安静组,但无统计学意义。(2)低氧安静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OD活力明显高于常氧安静组(P〈0,01);MDA含量低于常氧安静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低氧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OD活力明显高于常氧运动组(P〈0.05),MDA含量则低于常氧运动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肥胖鼠机体的抗自由基能力比正常鼠差,而运动和低氧刺激能改善这种状况;4周的有氧运动以及低氧刺激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运动和低氧刺激相结合能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竞技游泳     
G861.102,G804.7,HL006 9903275游泳训练对增龄小鼠骨骼肌 Hb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HL,中,A]/满君,田野∥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1997.-210(XH)骨骼肌∥机能∥肌球蛋白∥基因∥游泳∥训练∥动物实验∥鼠以 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泳训练方式,观察了增龄小鼠骨骼肌Ⅱb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变化,游泳训练以及不同运动安排对增龄小鼠骨骼肌Ⅱb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小鼠分为6个组:年龄安静对照组、年轻运动1组(每天游泳1次,每次1h)、年龄运动2组(隔天游泳1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