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大鼠尾部悬吊成功造废用性骨骼肌萎缩模型,将氯沙坦灌胃干预,以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目鱼肌Glut-4等为观测指标,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废用性骨骼肌萎缩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氯沙坦对其改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活泼雌性SD大鼠24只,适应性饲养3 d后按体质量随机配对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C、CD、TS、TD组,n=6)。TS、TD组大鼠单笼饲养,尾部悬吊,前肢着地,后肢悬空,C、CD两组大鼠分组用标准鼠笼群养,每笼3只。CD、TD两组灌服氯沙坦溶液10 mg/kg/d(每100 g体质量的给予1 mg氯沙坦灌胃),给其他2组大鼠灌服蒸馏水2~3 m L/d。动物实验进行2周后取出两侧比目鱼肌。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平行管测试。结果 (1)尾部悬吊2周导致大鼠的体质量、比目鱼肌的质量、比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2)与C组比较,TS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P<0.01),TD组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TS组的比目鱼肌Glut-4蛋白与其他3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TD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周尾部悬吊可引起大鼠比目鱼肌的发生严重的废用性萎缩。废用性骨骼肌萎缩时出现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比目鱼肌Glut-4蛋白含量和功能显著降低,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氯沙坦可以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现象,对于废用性骨骼肌萎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观察运动促进的骨骼肌肥大时,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表达的变化。方法:1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跑台训练持续8周,每周5次,每次60min,跑速26m/min。测定两组大鼠肌重胫骨长的比值,HE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比目鱼肌和腓肠肌MST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运动大鼠骨骼肌重量/胫骨长显著升高(P<0.05),两种肌纤维横截面积均增大。与对照组相比,跑台运动显著抑制了大鼠腓肠肌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但对比目鱼肌MSTN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运动对MSTN的作用可能存在肌纤维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HFV)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性肌萎缩动物模型,对振动组大鼠施以HFV,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结果①制动14 d后,大鼠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减少,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SOL梭内肌纤维快缩型MHC的表达有所增强;②制动加HFV大鼠与制动组相比,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下降(P<0.05),SOL梭内肌纤维快缩型MHC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HFV对制动大鼠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的转化和梭内肌MHC表达增强的趋势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弦波振动(HFV)对制动大鼠肌肉萎缩的对抗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为废用模型,对振动组大鼠施以不同频率的HFV,观察大鼠比目鱼肌(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梭外肌纤维构成比以及梭内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HC)的表达的变化。结果:(1)制动14 d后,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以及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下降,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增加,梭内肌纤维MHC的表达有所增强;(2)施加HFV后,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下降,梭内肌纤维MHC的表达正常。结论:HFV可对抗废用后SOL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的转化和梭内肌MHC表达有增强的趋势,且以200 Hz HFV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的结构和代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 ,胚胎发育、神经交叉支配、激素、运动、制动等等。低氧作为一种特殊因素也影响着肌肉代谢酶的活性。肌球蛋白占肌细胞内收缩蛋白的 5 0 %~ 6 0 % ,具有ATP酶活性 ,又称肌球蛋白ATP酶。不同肌球蛋白ATPase活性决定肌纤维具有不同的收缩速度。肌球蛋白由重链和轻链组成 ,肌球蛋白重链 (MHC)决定肌球蛋白主要的收缩特性。最近 ,依照SDS PAGE图谱把MHC分为MHCⅠ、MHCⅡa、MHCⅡx、MHCⅡb四种亚型 ,MHCⅡb含的ATPase活性最高 ;Ⅰ型MHC的ATPase活性最低。因而 ,含MHCⅡb高的快肌 ,如趾长伸肌收缩速度就快 ,而含MHCⅠ多的慢肌 ,如比目鱼肌收缩速度就慢。肌肉的收缩耐力则与收缩时组织提供肌球蛋白横桥ATP的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依赖新陈代谢酶的含量。Ⅰ型MHC通常具有较高的氧化酶活性 ,Ⅱb型MHC具有较高的糖酵解酶活性。了解低氧及耐力练习对骨骼肌氧化酶、糖酵解酶和肌球蛋白Ca ATPase的影响 ,可间接判断低氧及耐力训练条件下 ,肌肉收缩速度及耐力等特性的改变。把 4 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 4组 :常氧安静组、常氧耐力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耐力组。运动方式为跑台练习 ,跑台坡度 12°,跑速 2 2m/min ,持续时间 6 0min/d ,运动强度约为 70 %~ 75 %VO2 max。低氧安  相似文献   

6.
研究急性低氧及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取健康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成4大组:常氧对照组(C),常氧力竭组(NE),低氧对照组(HC)和低氧力竭组(HE)。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骨骼肌MHCⅠ、Ⅱa、Ⅱx、Ⅱb4种亚型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MHC各亚型mRNA所占百分比分析显示,单纯低氧能刺激MHC亚型mRNA表达出现“由慢到快”的趋势;力竭运动则能刺激MHC mRNA表达出现“由快到慢”的趋势。关于MHC亚型转变在功能上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七叶皂甙钠对肢体制动大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体重150-200 g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大鼠右后肢石膏固定组(IB)、七叶皂甙钠 大鼠右后肢石膏固定(SA)三组,每组20只。将IB及SA组大鼠右后肢石膏固定,SA组每日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10 mg/kg,CON及IB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共治疗3 w。试验结束处死三组大鼠,取双后肢比目鱼肌,分别称重。于比目鱼肌中段切取部分肌肉组织,HE染色后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将部分比目鱼肌制成匀浆,取匀浆液上清液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大鼠右后肢石膏固定3 w后,IB组大鼠右后肢比目鱼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肌纤维截面积明显低于CON及SA组。与IB组相比,SA组比目鱼肌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七叶皂甙钠可提高大鼠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对肢体制动大鼠骨骼肌萎缩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不同低氧暴露与运动模型,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变化,为低氧训练提供更科学的训练依据.方法:9周龄大鼠模拟6周不同海拔高度(0m、2200m、2200m~3500m、3500m)低氧暴露与运动两种模型,共8组(n=80).实验期间,低氧暴露组连续6周单纯低氧刺激,低氧运动组每日按(20~22)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90min,每周5次;实验结束后用ATP酶染色法测Ⅰ、Ⅱ型肌纤维类型,显微镜采集图像后分析软件计算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SO、FOG、FG肌纤维百分率.结果:(1)比目鱼肌中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6%、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9%(p<0.05),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时运动组较暴露组高0.8%;(2)趾长伸肌中,4个海拔高度FOG肌纤维百分率运动组均高于暴露组,分别高0.4%、3%、7%、6.7%,SO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0m时运动组较安静组增加4.5%;FG肌纤维百分率在4个海拔高度下变化不明显.结论:(1)6周不同海拔低氧暴露与运动双重刺激后,大鼠骨骼肌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FOG肌纤维百分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大鼠比目鱼肌SO、FOG肌纤维百分率在海拔2200m~3500m运动后高于暴露组,提示在2200m~3500m低氧复合运动模式下运动,有助于提高大鼠肌肉有氧代谢能力;(3)6周不同海拔高度单纯低氧暴露及中强度低氧运动不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补充牛磺酸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肌细胞浆Ca2+浓度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在减轻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方面的作用.对象: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方法:对照实验研究,随机将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补水运动组、补牛磺酸运动组两个运动组,再按照动物取材时间将运动组分为运动后即刻组、24 h组、48 h组和72 h组,补牛磺酸组大鼠每日按400mg/kg灌胃一次牛磺酸溶液.两周后大鼠进行一次性下坡跑运动,速度为16 m/min,坡度为-16°,运动时间为120 min.主要观察指标:动物处死后电镜下观察比目鱼肌纤维Z线、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和肌细胞浆内Ca2+浓度.结果:(1)补充牛磺酸运动组电镜下肌纤维损伤程度减轻,Z线异常,百分率显著低于补水运动组(P<0.05);(2)补充牛磺酸运动组血清MDA含量和肌细胞浆Ca2+浓度显著低于补水运动组 (P<0.05).结论:(1)高强度离心运动后EIMD的发生与自由基生成增多,胞浆钙超载有关;(2)补充牛磺酸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胞浆钙离了浓度,减轻骨骼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振动训练延缓废用性肌肉萎缩(SMDA)进程的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每日振动训练组(C)和隔日振动训练组(D)。RT-PCR测比目鱼肌中IGF-1及Akt-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测Akt-1和磷酸化Akt(pAkt-Thr308)的蛋白含量。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C组及D组右肢比目鱼肌湿重、肌肉湿重/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5)。(2)与A组比较,B组比目鱼肌IGF-1 mRNA、Akt-1 mRNA的表达和Akt-1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比目鱼肌IGF-1 mRNA、Akt-1 mRNA的表达和Akt-1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3)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Akt-1磷酸化水平均有下降,D组大鼠萎缩肌肉内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振动训练可能通过IGF-1/PI3k/Akt1信号传导通路延缓SMDA,且不同间隔振动训练会对SMDA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每天振动训练干预的效果要优于隔天振动训练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