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丹  李琼 《新闻前哨》2012,(9):96-97
"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互联网民意表达,积极推行网络问政",是湖北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引人关注的内容。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借助网络知民情民意是一种趋势,利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搭建"民心桥梁",构筑"民心堤坝",是责任政府的必然选择。随着微博客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直存在于各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当中。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民粹主义逐渐登上网络平台并迅速发展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一方面,网络民粹主义成为了社会弱势群体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利器,另一方面,网络民粹主义的极端化和无序化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和社会的有序发展,因此,正确的审视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为民意的"沸腾"提供了条件,网民的刨根问底和紧追不舍导致事情的真相被披露,如此前的"躲猫猫"、"邓玉娇"、"开胸验肺"等事件,都是沿着这被称为"第二条"民意伸张的路径而大白于天下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11,(4):10-10
走进互联网时代的2011年全国两会,彰显出亿万网民的力量,总理在线两小时就吸引10万多个提问,代表委员的微博议政也赢得十几万"粉丝"。互联网成了社情民意的集散地,民意坐上网络直通车。两会调查推出5天即引来6万多条留言,139万网友"围观",数百条网友留言更是走进人民大会堂,和各界代表、委员见面。"网络问政"蔚然成风,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双向交流,大大拓宽了两会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梁锋 《新闻前哨》2012,(4):13-2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意表达成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结合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出现的困境认为,发端于西方的用以维护公民个人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公民社会理论存在困境,需要理论重构。在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尤其重点考察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相关论述,以及对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现实关照的基础上,本文对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公民社会理论重构作出自己的思考,为转型期民意表达合法性与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谷永敏 《新闻世界》2011,(10):123-124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被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大众传播具有反映和引导舆论,进行社会控制的功能,网络媒体自然也不例外,并且基于互联网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利用好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成为了促进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以其"无国界性"和"超领土"的虚拟存在,已全面渗透到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以至于许多国家都开始把网络当作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空间"。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给人们参与社会监督、表达意见提供了新的平台,推动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发展。在"90后女副局长"事件中,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到政府介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丹 《新闻世界》2011,(5):115-117
随着"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网络热词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国各大媒体。"我爸是李刚"也成为继"躲猫猫"、"欺实马"之后又一个年度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兴起的文化现象,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着庞大的网民基础,他们通过对抗性解码和创造性编码,将官方话语解构,形成自己的话语,并集结成强大的网络舆论,进而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网络舆情的演化,都具有相似的从群体认同、群体比较、群体极化、群体迷思到削弱社会控制和发生社会侵犯的心理动力学过程。对于作为群体性事件"助燃剂"的网络舆情,可以做出概率预警。舆情预警与应对,不能伤害民意本身。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意”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和社会热点事件日益成为常态,高层与基层、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网络民意,作为反映民众意愿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正在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独特景观,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闫娇 《大观周刊》2012,(43):78-78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三大原则之一,明确指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的内容。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各类热点案件,并开始以自己的认识对案件始末及其进展进行评判,民意逐渐渗透到司法实践当中。甚至有时会看到民意主导审判的情形出现,此时公平正义与民意在司法实践中就需要认真考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随着3G时代的渐入佳境和智能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变迁趋势进一步深化,"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彻底走进了人们的生活。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指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从藏独事件到汶川地震、从华南虎事件到瓮安事件,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愤怒、震惊和感动。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互联网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周老虎”在网民的穷追不舍下终于现出了原形;藏独事件中,外媒的歪曲报道也因网民的不断揭露而真相大白。这些事实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讨论公共事务、表达利益诉求、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网络民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11,(5):1-1
对于时政类论坛中的非理性、极端化情绪蔓延,需要加强网络调控。互联网应发挥其是非"辩论会"和"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炜 《新闻世界》2013,(2):67-68
本文从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著名论点"媒介是人的延伸"出发,剖析了互联网对于社会个体及社会个体间关系的改变,指出互联网延伸的是一个日渐完整的社会个体,并为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开拓了新的关系空间。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是政府实现政务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电子政务系统的信访信箱作为政府在互联网上面向社会公众的一个窗口,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方便、快捷的收集信访意见,归类总结社会热点问题,为领导及主管部门了解民意,提供社情信息,密切党、政、群联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对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政府信访信息进行快速分类处理,减轻直接来访接待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快速崛起改变着媒体的生态环境,传统媒体在应对新媒体的竞争中,市场化运作能力不断提高。为了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获得应有的席位,传统媒体早已转入活动策划的"第二战场"。媒体活动不仅是传统媒体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英 《东南传播》2010,(2):30-31
"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案"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使得这起交通事件演变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并对司法审判造成不同程度的舆论压力。信息开放时代,舆论监督司法已呈现出新的局面。司法公正、独立与言论自由寻求平衡点的同时,司法一方面应严格执法,统一、细化一系列标准,实现规范化执法,另一方面,民众在充分享有知情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同时,应该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实施理性民意监督,确保双方在公平状态下的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