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杨柳 《新闻界》2012,(5):7-12
西方学术界认为媒体在抗议运动报道上遵循边缘化“抗议范式”.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例,通过研究《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框架建构特点,验证“抗议范式”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抗议范式”大部分内容已不适用于《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在框架建构方面存在诸多“非边缘化”特点.本文证明了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抗议范式”的局限性,为探索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及反战报道框架建构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以《纽约时报》在2013年对中国的雾霾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如何对我国雾霾天气进行报道、有何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希望通过研究西方媒体在环境报道方面的方法和特点,我国媒体可以从中取长补短,为今后的环境报道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广州亚运的对外推介宣传,扩大本届亚运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为第16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气氛,是当前广州亚运筹备工作中需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以2009年近一年亚洲部分地区(以港澳台为主)媒体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境外媒体对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情况,分析现有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舆论导向,并提出了做好亚运对外宣传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肇 《今传媒》2020,29(3):127-129
气候问题最先出现在西方国家,涉及气候问题的新闻报道也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2009~2018年期间,针对气候问题进行的气候报道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美国的《纽约时报》是西方国家最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媒体之一,本文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纽约时报》的气候报道,从而为中国媒体的气候报道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乌鲁木齐"5·22"爆炸恐怖袭击事件为例,分析《纽约时报》在报道框架、修辞表达、信源引用、报道议题等四个方面,是如何对该事件进行呈现和构建的。分析表明,《纽约时报》的信息源大都来自中国官方和媒体,但其通过巧妙的"解释"呈现出一个简单化、刻板化的新疆形象。  相似文献   

6.
袁长波 《青年记者》2009,(16):52-53
我国媒体的北京奥运报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留下不少问题,这为我国媒体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广州亚运会报道应该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7.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一个美丽的秋天,在广州举行了一场大型国际体育盛事——亚运会。与1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相比,广州亚运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以及媒体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对亚运会的报道来看,无论是内容、形式、规模、介质、社会影响,都是10年前无可比拟的。笔者曾有北京奥组委的工作经历,这次又以特邀媒体运行专家的身份前往广州亚运会,亲身感受亚运会上的媒体大战,尤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报道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9.
我国媒体的北京奥运报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留下不少问题,这为我国媒体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广州亚运会报道应该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如今奥运的媒体光环正逐渐淡去,广州2010年亚运会开幕在即,而同年,上海世博会也将开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广州如何扬长避短,争取更多的媒体关注,通过举办一届有特色的亚运会,提高城市的国内、国际声誉,值得新闻工作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峰 《新闻爱好者》2011,(13):90-91
《人民日报》对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做了全程报道,其体育新闻标题具有鲜明的写作特点:一是具有意境美,二是具有趣味美,三是巧妙地使用数字,四是巧妙地使用口语,五是善于以情动人,六是采访深入、现场感强,七是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2.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为切入点,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通过议题类型、词频以及倾向性做历时性分析,分别从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中观选择以及微观选择进行探讨,搭建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和我国体育竞技实力的增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我国主流纸媒亚运报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历了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呈现出的政治图景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的岭南体育文化图景,从报道体裁的多样化到以体育评论和深度报道为主,从以关注我国优势夺金项目到重视对冷门项目以及非奥项目的报道,反映出近20年我国对奥林匹克观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概况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和第11届亚运会东道国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指示以及编委会的意图,以空前宏大的规模、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本届亚运会作了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有重点的报道。从去年9月20日到10月9日,国内版除一版外,在二、三版共出亚运专版39块,海外版出专版43块;本报创办的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对开4版大型彩色日报《亚运新闻》共出17期,平均每期发行近10万份。这段时间的报道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前不久本报版面(包括海外版及《亚运新闻》),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比特别奖,2篇作品、1个专栏获一等奖,6篇作品、2个专栏获二等奖,2篇作品、3个专栏获三等奖,5篇作品获荣誉奖。去年4月中旬,报社编委会批准了第11届亚运会  相似文献   

15.
"刊载所有适于刊载的新闻"——这是《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奥克斯1896年首次提出的办报口号,并于1897年2月10日将其放在《纽约时报》头版报头左侧,从此每天与读者见面。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时就曾宣称:时报的新闻报道"应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无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李子坚在《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中认为,"适于刊载"的标准就是"真实"。童兵在《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认为,一般的理解,这句话申明了报纸的两个立场:一是充分报道新闻,二是庄重报道新闻,不刊登污秽的报道,不污染早餐的餐巾。  相似文献   

16.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后,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掀起了抗议浪潮。一向以客观公正自居的美国媒体对这两个事件是如何报道的呢?笔者对5月8日至5月15日一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CNN、ABC等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整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媒体———民意塑造者对该事件的立场和观点。一、美国媒体报道的几个聚焦点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各地的抗议浪潮,都进行了集中报道。通过分析发现,美国主流媒体这次似乎贯…  相似文献   

18.
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战硝烟四起。在这次媒体大战中,高端媒体间跨媒体报道衍生出多种新媒体报道方式,成为新旧媒体追逐的焦点。而新媒体的强势登场在提升了亚运报道新闻价值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相似文献   

19.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1):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20.
《纽约时报》的新媒体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许多西方人看来,美国《纽约时报》一直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成功范本。然而,在当前传统报业普遍受到新技术、新媒体挑战的情况下,《纽约时报》的发行量正呈现出下降趋势。据最近出版的《美国新闻评论》报道,截至2006年9月底,《纽约时报》平日版发行量是1,086,798份,周末版发行量是1,623,697份,这两个发行数字均比2005年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