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杜洁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3):109-110
继英国物理学家伽伯于20世纪中叶发现光学全息现象之后,全息学开始为世人所研究。20世纪80年代,经典物理学中的“全息(holography)”概念被引入人体科学,宇宙全息统一论等新兴的交叉学科相继诞生。“按照王存臻、严春友在《宇宙全息统一论》中的说法,‘全息’的含义是:部分(即子系统)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以宇宙全息统一思想观照汉字,汉字是全息的。汉字教学是基础语文乃至高等国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文字教学,无不落在字的认读、解释和使用上,如何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却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将汉字的全息状况有机地运用到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宇宙全息统一思想观照汉字,汉字是全息的。在汉字教学中,如认读教学、文字学意义上的教学、文字使用教学,适当运用汉字的全息思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者对科学理论中的新领域——全息学说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研究,我国学者也参与了作为一种新宇宙观的全息论的构建。全息论的基本假设是:在空间的任何一点,都有来自宇宙各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和发自于各不同时间、不同历史阶段的信息。全息包是体现全息普遍性的功能单位。全息包虽然不能脱离开物质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质是一个信息包。部分是整体的全息包;现实是历史的全息包;个体是类的全息包。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的全息包,是这个原始的全息包分裂、演化的结果。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包括全息认识方法和控制方法,在认识和实践中都有应用。目前全息论的哲学成分还比较浓,全息论哲学也为某些重大哲学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5.
施启良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上发表了《宇宙统一于信息吗?——与王存臻、严春友同志商榷》一文,对“宇宙统一于信息”这一命题提出种种诘难。其实,施先生误解了这一命题。所谓“宇宙统一于信息”,不过是说宇宙统一于物质的属性,这一命题是对恩格斯关于物质同一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宇宙“统一于信息”与“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之间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一命题以后一命题为前提。同时它又是对后一命题的具体化,它揭示了物质统一性的具体方式。互联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为全息统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全息论正是把中国某种古典思想嫁接到现代科学发展之树上而出现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6.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利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7.
汉字修辞与字形、字义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汉字修辞方式不利于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萧启宏所创造的“汉字全息理论”及其推行的“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论文结合实例分析不足.研究者号称“科学”而不能科学地阐释,戏说汉字,值得质疑和商榷之处不少,所谓“全息”并不是真的“全息”,权衡得失,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汉字,作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字,作为负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化的载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汉字的象形性和所存留的原始思维信息决定了时幼儿进行汉字教育的可行性;汉字信息处理的特殊性和游戏性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汉字的古老性有利于幼儿人素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汉字的艺术性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解读汉字字形、教读汉字字音、挖掘汉字化内涵、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全息汉字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思维是区别于传统的物质思维和能量思维的一种全新思维方式。比较起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文化较少有实体性物质思维的特点,而更多具有信息思维的特色。中国古代文献中所阐释的八卦、阴阳、有无、五行、象数、经络、脏腑,以及天人相应等观念和理论都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统念和信息思维方式。在当代,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息思维方式与现代信息系统理论相结合,诞生了一系列由中国人提出的具有独特韵味的学说,比如,泛系理论、生物全患律、宇宙全息论,以及演化全患理论等等,此类学说同样体现着深刻的信息思维底蕴。  相似文献   

11.
许慎的《说文解字》蕴涵了很深的宇宙全息思想,这可以从他关于文字创制的思想、540部首的建立、始一终亥的排次等方面去认识。对于许慎的宇宙全息思想,我们得出初步结论为:第一,观象别异:精神对物质的全息重演;第二,部首的建立:宇宙结构模式的全息重演;第三,始一终亥:宇宙生成演化的全息重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叙述了光全息术的原理及其发展过程。同时就其在生产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的全息干涉计量,全息存贮,显示全息和模压全息等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主张从人和世界互动体验的视角去探讨语言的规律。语言全息则强调宇宙、人和语言的全息关系。二者在对语言的看法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从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如隐喻、转喻、格式塔、事件认知模型理论等方面探讨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全息理论之间的映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与离轴全息术相比,同轴全息术有着光学系统简单、对光源相干性要求低、只需使用低功率光源、并且受环境振动和扰动影响小等优势。然而,当被测颗粒的直径小于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的直径时,图像噪音变大,难以保证粒径测量的精确性。针对此问题,本文就全息图像去噪、颗粒定位和颗粒数值重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字全息中像的数值重建公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对采用不同重建公式所重建像的振幅和相位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并对全息平台的防震要求与防震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用迈克逊干涉法,对设计的三种全息平台的防震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说明,我系自行设计的全息平台的防震性能介于两种常用全息平台之间,基本能够满足全息照相的要求,并且利用该平台拍摄的全息相片所再现的景物清晰逼真.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教材的应用 ,使得教材形式多样化 ,尤其凸现了图像、文字、声音和教与学的交互 ,是四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方法 ;它的出现体现了事物的全息性。文章重点探讨了全息理论和多媒体教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全息原理是基于全息现象抽象提炼的基本原理.全息现象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部分或母体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体系统全部信息的现象.全息理论在社会学和教育学中也得到经验性的迁移和应用.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全息认识论来看,核心素养就是人的全面素养的基本全息单元,这也意味着这种素养的全息单元可以结构性复制到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或结构中.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最后环节,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全息认识论特点,构建全息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全息课堂依据结构、发展、重演三大原理和思维为本、知识为体、迁移为法、实践为基、素养为核、智慧为重、整体建构、全息发展八大策略构建.依据全息课堂原理和策略构建全息课堂评价方案,以评价全息课堂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菲涅耳全息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菲涅尔衍射和全息理论,利用MATALB语言强大的矩阵运算和灵活多变的图像处理能力,完整地实现了菲涅耳全息过程的数字化,即计算机模拟。与实际实验相比较,模拟实验参数可调,现象明显、直观,且经济。从而可加深对菲涅耳全息理论的理解,促进数字全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全息方法及其在数学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宇宙全息律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规律,被反映到数学这种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上,形成数学科学的一种普遍规律,即数学全息律.以数学全息元为起点,利用数学全息律进行数学科研与教学的方法就是数学全息方法.利用周期研究时间函数和利用“生成元”研究数学结构等均是应用数学全息方法的生动事例;同时,数学全息方法还是促进数学创造的有力工具.数学全息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