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语文教学必须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言教学,"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语文教学必须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言教学,“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一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指出:"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这,就是语文本色;这,就是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就是母语教学,通过扎实、简单的字词句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写字、读书、表达、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人文熏陶的过程。如何做到这些呢?我认为要达到以下几点:(一)加强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人文"一词的出现谈起,论述了人文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素质的主课堂;从"潜移默化""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联系实际生活"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何谓"简单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简单语文"就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也就是教学目标简约、教法简洁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和写.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简单语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更有条理,以简驭繁、返璞归真.它要求我们:一要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减省浮于表面的这模式那模式,要关注学生,实在地教学;二是操作简单,有了真实的读和写,也就有了知识积累、情感升华、人文熏陶等:三是"简单"不等同于"粗糙",更不是"简单化",它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可替代性”。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是显性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是渗透,是融合,是隐性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曾在山东会议上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一个转向——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体现一个中心——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立足两个基本点——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把握四个评课标准——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局面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毫无疑问 ,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 ,是中学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为此 ,我校语文课题组将“学习语言”论 (洪镇涛 )和“潜能开发”理论结合起来 ,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收到了显著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 ,二是建立“开发潜能”激励机制。一、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模式1 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 ,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两个基本点 ,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时候 ,抓住“理清思路”、“品味语言”这两…  相似文献   

9.
<正>崔峦老师说,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的"高耗低效"现象。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美丽的转身,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现象呢?本人从"三个转变"进行了思考。一、教学目标——实现重内容到重语言的转变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从源头找准切入点,才能真正实现从重内容到重语言的转变,如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吴丹 《教师》2010,(29)
教会学生有效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把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当作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切实重视阅读教学""强化口语交际教学""有效创设生活语境"三个方面来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鲜活课堂。可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有些课堂,过多地追求成绩,关注效率,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背离了教育初心。笔者从"活教""活学""活用""活练"等四方面阐述了如何给学生构建"和谐、自主、高效、可持续"的绿色课堂,如何引领学生"活力四射"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教什么",其二是"怎样教"。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什么"决定着"怎样教"。谋定好"教什么",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由于忽视学生具体学情,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频频发生。以"学"为中心,谋定"教什么""怎样教",能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能让学  相似文献   

13.
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写字习惯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这个人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样.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由此可见,这些与书写汉字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积极的态度。可以说,语文教改的不断推进,正使语文这门学科回归到其语言的本质,并积极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转变为语言应用能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邵巧干 《教育》2011,(21):54-55
人一生下来最先学的就是语文,直到老了还是要用它。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发展来说,可谓是一次良好契机。如何让语文教学"有效""高效""长效",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赢得学生确保"有效"虽然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但  相似文献   

16.
姚颖 《小学语文》2011,(11):36-37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如何教?在新课改推进到现在第十个年头之时,人们一直在追问、在探索。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性,树立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尊重与喜爱之情,培养良好的语言和文学修养;二是语文教学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性、交际性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汉语言,  相似文献   

17.
<正>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散发浓浓的语文味。何谓语文味?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工具性的角度看,应该注重品味文本的语言,"吃透"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并借以提升语文的基本修养;从人文性的角度看,应该注重把师生的生命体验渗进文本精神内涵去解读,获得真知,并将领悟的精神真谛反补学生的精神世界,借以完善人格;从课堂的形态看,语文课应该充满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那么,如何上好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
沈芸 《职教通讯》2012,(33):47-48,68
"快餐文化"对大众,尤其是90后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让人担忧。如何发挥职校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值得深思。试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入手,探讨职校语文在人文性教育上的尝试,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语文这一工具,还能在精神上获得陶冶。  相似文献   

19.
李燕灵 《中国培训》2012,(10):62-63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不单是技术性语言训练课程,更是富有诗性特质的"人文性"课程。德育目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如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关键在于"渗透"。因此,正确对待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紧紧围绕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来实现德育,使学生在学到系统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品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0.
于艳荣 《青海教育》2011,(12):33-33
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想达到此目的,就得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