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总体上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已进人中期后半阶段,农业哺育工业的能力日渐式微,而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为“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向奠定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政府应当顺应这一转化趋势,在“工业反哺农业”过程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财政职能,逐渐解决“三农”问题,以保障工业化进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将工业反哺农业理解为工业对于农业的一种价值让渡,那么,就工业的范围而言,不仅包括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而且包括建立在农村的二、三产业。从内容上讲,主要包括工业产品、税收、价格、工业化制度、工业化理念、资金和保险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可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发展战略,从而改变农村的落后现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税收政策具有调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为了顺应以工哺农的发展战略,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个时期所采取的税收政策,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改革与工业反哺农业相关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日本长期以来依靠法律保护农业、依赖政策促进农业、依托农协支持农业。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一要完善法律体系,强化以法保农;二要实施制度创新,加强反哺保障;三要推进新型工业,增强反哺实力。  相似文献   

5.
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已非常紧迫。文章对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可能性、实现机制等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为确保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之路。"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反哺"。农村公共服务并非城镇公共服务的简单延伸,只有以需求为导向,固本、创新,并对服务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才可能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分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7.
发展涉农教育:工业反哺的成效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政府财力反哺有限,教育是具有很高投资收益率的准公共品,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最先关注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长。我国必须将教育反哺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着力点,扭转农村教育的“离农”倾向,弥补涉农教育立法和政策缺失,完善涉农教育体系,推进工业对农业的教育反哺。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实力、社会环境和政策基础看,山东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必须依靠多途径的系统协同作用,因而反哺农业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工业反哺农业”机制,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重塑农村金融体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参照工业化比较成功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判断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基本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在我们国家反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反哺农业不仅要注重投入总量的提高,更关键的还在于重视投入结构的合理性,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建设,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文章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剪刀差”的表现及影响,对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农业关系处于实施大规模"以工哺农"的时期,学界从多个角度围绕"以工哺农"展开讨论:以工哺农的理论有经济控制论、体制改革论、产业互动论和和谐发展论;"以工哺农"的方式有工业企业反哺、制度反哺、财政反哺、要素反哺和综合反哺等。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党和政府更加有效的推进"以工哺农"政策,促进我国工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济是人类通过生产技术手段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猎取的并纳入社会系统中流动转换的物质能量总和。基于对再生资源为载体的生态能量的循环利用,决定农业成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互动的重要端口,从而成为支撑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农业与工业的结构配置问题,农业对经济发展提供的产品、市场、要素及外汇贡献表明,农业在任何经济体内都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工艺学是医药、轻工、农业类高等院校的必修课,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反应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桥梁课程。对发酵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不会等人,而挑战时刻存在。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加入WTO后需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支持农业。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农业财政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之后,在WTO农业协议国内支持“绿箱政策”的框架下,寻求适合于青海农业的发展财政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5.
9个中央1号文件在"三农"政策上实现了转折性突破.20世纪80年代5个中央1号文件主要针对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实行放活政策和市场取向改革,重塑农村经营主体并为其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根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论断,新世纪初4个中央1号文件将农业养育工业的政策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向"三农"提供更多的公共品,以改善"三农"发展的政策环境.认识突破与理论创新不仅为9个中央1号文件实现政策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还将积极影响未来"三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绥化市"寒地黑土"品牌的建立,为绥化市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依据SWOT分析方法,对绥化市旅游业进行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因素分析,并根据其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核心地区优势,提出在寒地黑土经济条件下打造绥化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农业是根本”的著名论断,从全局的高度为我们阐明了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以说,“农业是根本”这一经典论断是邓小平农业、农村和农民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服务业从未停止过对农业的服务与改造。国外学者对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研究主要在为农业提供高科技、信息化服务以及其他生产服务方面。国内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但研究历史较短,未形成系统。学界应在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领域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对待“三农”问题始终是执政党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城乡发展观对“三农”问题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重点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城乡发展观,到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标志着我党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和完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