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4月13日下午,一位来自扶桑的耄耋老人在南京大学举办个人演讲。此前一天,他中文版的战时日记在南京正式出版。这位老人便是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为倾听老人的“实话实说”,笔者来到了南京大学。但当我打听会场所在地时却颇为尴尬。一连问了两个人,他们只是遗憾地摇摇头“对不起”。一对牵手的“恋人”走过来,笔者再次上前打听,其中一个反问笔者:“是哪来的科学家吗?”正当笔者哭笑不得时,路过的一位历史系的同学上来搭腔,给我指了路。会场气氛很热烈,场外的“声援长幅”也留满了许许多多正义的签名。在台下为这么一位执…  相似文献   

2.
忆白石老人艾青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3.
月夜欢歌     
正2月12日晴2013年10月29日,好一个美丽的月夜。学校宽阔的操场上,一大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干嘛?我走近一看,原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瓜子、饼干等。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并不是给每个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常作对联。他们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有的对联中,还有趣味十足的数学题呢。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遇到一位老寿星。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有141岁高龄。当时,乾隆皇帝作了一副对联赠给老人:花甲重开,外  相似文献   

5.
一次,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美国当时的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家采访,他发现这位部长的别墅很豪华、很气派,不禁发出啧啧赞叹声。心想,住这么好的房子,这位部长家的那些邻居,一定不是达官,就是显贵。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和习惯,崔永元采访完这位部长,就随意地向这位部长打听,她的邻居是些什么人?  相似文献   

6.
忆白石老人     
艾青 《新读写》2014,(7):62-63
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13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前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7.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条主要的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角站立。他昂失掉记忆的老人首挺胸,目视前方,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看这“街头一景”。那是中国农历春节后的一个早晨,他向右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着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甩过头,保持垂手并足的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这个念头。我向过路的几个人打听,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摊开两只手。瑞典夏天阵雨多。有一次我经过那位老人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雨伞,…  相似文献   

8.
处世留缝隙     
1920年,齐白石应邀参加一个活动,因为穿着土气,加之不善言辞,导致无人理睬.这让齐白石很尴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恰在此时,梅兰芳走了进来. 那时,梅兰芳已是京剧名家,衣着光鲜,捧他的客人极多.梅兰芳在众多宾客里发现了齐白石.此前,他们只是相识,并无深交.但梅兰芳还是很恭敬地走过去,与齐白石寒暄.此举让在座宾客很惊讶,纷纷打听梅兰芳主动招呼的客人是谁.当得知眼前那位衣着土气之人是画家齐白石时,宾客们也过来寒暄,这才打破僵局,让齐白石摆脱尴尬.  相似文献   

9.
“六一”前夕,在宏大的军事博物馆西大厅举行的北京市自制玩教具展览会上,一群正在参观的幼儿园孩子突然拥向一位满头银发、身材颀长的老人,欢快地叫道:“孙爷爷好!”“爷爷好!”老人顿时春风满面,挥手答道:“小朋友好!”这时人群周围银光闪烁,在场的摄影记者们纷纷把老人和孩子的笑容摄入镜头。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几天前,我们访问过他。  相似文献   

10.
在揭题中的运用。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巧妙地运用艺术作品,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梅兰芳学艺》一,先放一段梅兰芳演唱的戏剧,让学生猜猜,他是男还是女?学生在感受了京剧艺术的同时,很快被梅兰芳这位艺术大师所吸引,急切地想知道有关他学艺的故事。不仅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父母的骄傲     
这天,边海刚打开办公室的门,就看到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正向外面格子间的员工打听经理办公室在哪儿。老人看上去有些虚弱,穿着朴素,像是从农村来的。边海问老人有什么事情,老人很自豪地说:"我找张经理,他是我儿子。"边海问老人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老人却说:"我儿子叫张奇。"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篇真正的好文章,都应该是一块质地纯正的“铀”。它体积虽小,“容量”却极大,蕴含并贮满了巨大的热能。学生习作《来自生活的启迪》是一篇好文章。小作者写了一位其貌不扬的“断臂老人”,这位老人的手艺充其量不过是修几辆自行车,但在作者的眼里他却是一位生活...  相似文献   

13.
惟其脱俗,所以成就高远;惟其高远,所以产生寂寞。每当落日的余晖照射到窗台的时候,小姑娘苏菲娜就会把自家的房门打开,站在那儿,等待着自己的朋友同时又是自己的家庭教师的一位老人的到来。苏菲娜读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时候,她的数学成绩很糟糕,但自从认识了一位老人做自己的朋友,并由他辅导学习数学之后,她的成绩就逐渐好了起来。这位老人住在她家的斜对面。他一向衣着随便,头发是一副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打理过的样子,但时日渐长,苏菲娜发现他其实是一位很和蔼的老人,而且这位老人能够做出很难的数学题,于是,她就央求他做自己的数学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月,美国纽约州立高级中学门口,一辆加长型林肯房车轻盈地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头发花白,身材健硕,面容祥和。老人步履矫健地来到校长室。校长约翰逊先生一看就知道这位老人是有身份的,于是,亲自冲了一杯咖啡端了过来。  相似文献   

15.
六、一封怪怪的信小矮人将狐狸骗走了小黄狗、小猫咪、小公鸡的事告诉了卖笑医院的院长大兔子,大兔子非常着急。可他经多方打听也没得到狐狸的活动地点,只好去向智慧老人求救。智慧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08,(9):55-55
一位老人每天早上用喝剩的茶水洗脸,晚上再用来泡脚。她告诉记者,自己皮肤好、不起斑,晚上睡得也好,这都是剩茶的功劳。剩茶果真这样神奇吗?记者将这位老人的做法,说给国家茶叶产品质量实验室主任骆少君听。  相似文献   

17.
<正>前些时日,我身边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同事小张在上班途中,遇到一位突发疾病的老人倒在路上,他将老人送往医院,没有留下姓名悄悄地离开了。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老人的儿女经过多方打听,最终找到学校,并送来了锦旗。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助人模式,令人深受感动。尤其是在当今"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争议背景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深秋的一个上午,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一群学生的陪同下,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当他迈进校门的那一刻,学生们便不约而同地亲切地叫上一声:"王爷爷好!"这位可亲的老人就是中科院的王梓坤院士,他来到的这所学校便是他在家乡造访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无“小节”曹伴好在一所中学,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课。上课铃响三分钟后,才见这位教师松松散散地哼着小调进课堂……经向学校领导打听,这种现象并非个别,也曾批评过,可一些教师还依然是我行我素,不以为然。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区区小节,何足挂齿?!诸如上...  相似文献   

20.
魅力之一:胸怀宽广。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上。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学子花了一个多小时办理好各种入学手续回来时,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那些大包小包。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很难想象,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学子的心里该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