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道德教育话语权出现式微。因此,必须深入剖析高校德育课特别是类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德育课教学缘何遭遇话语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终才能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中,话语权对教育和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话语者的意志力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中形成话语霸权,共同的期待行为是“利益”和“暴力”的语境生成,对教育教学环节进行话语形式的控制是“利益”与“暴力”的表现形式,制定教育活动中的话语权是实现话语者意志力需求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化解道德修养的人生困惑,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使之成为既有文化又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文章对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分析高校道德教育话语权面临的困境,从道德教育话语的主题、主体、载体等方面就如何加强德育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释疑解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生机和活力,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一是教育者话语权受到约束和弱化;二是受教育者话语权失范和滥用;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导向认同面临危机。面对这些困境,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必须探索新的路径,创新话语方式,树立教育者话语权威;创新话语内容环境,关注受教育者话语行为规范;创新话语价值认同导向,加强新媒体平台和外部机制建设,切实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潮.国内对此已有不少的介绍,但是对于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却根本没有谈及.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话语具有特殊性.他们批评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服从与维系社会现状的道德教育.据此,批判教育学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转化美德观,这是通过学校隐蔽课程批判来实现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关注道德教育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微媒体时代对学生的思想方式、交友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严峻挑战,出现了话语主体引导力削弱、内容说服力降低和话语传播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长此以往将使其沦入失语的境地。鉴于此,教育者有必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与微媒体之间的契合点,本文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从而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即讲道理与讲故事,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道德教育思维方式。讲道理以对客观真理的宣讲与言说为教育手段,讲故事则以叙事的方式呈现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或生动的教育故事,透过故事启示或表明一个道理。从讲道理转向讲故事的话语转换的艰难实践表明,道德教育的观念转变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视域下,媒体融合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和传播拓展了新路径,构建了全新的话语生态环境,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有积极意义。因此,应审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困境,从明确话语导向、重塑话语内容、弥合话语鸿沟和创新教育载体等维度,全面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巩固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要方式是“说教—认知”,这种方式使话语形态被固定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也面临许多困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斗争日益激烈,“认同—实践”方式逐渐成为了话语体系的主要模式。因此,采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话语形态、话语方式和话语渠道,已经成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和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新机遇和条件。自媒体时代媒介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很大冲击。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有效应对话语权建构的挑战,提升话语主体素质,推动话语体系转化,开拓话语宣传平台,创新话语内容呈现,进而实现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以大数据、算力、算法为定义法则的人工智能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践背景,也是技术工具,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资源、个性定制、传播媒介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解话语意义、离散话语内容、干扰话语管理、弱化话语认同等前所未有的风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统筹兼顾、趋利避害,依托人工智能优化话语内容体系、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拓展话语传播平台、重塑话语外部环境,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阐述了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的路径,包括深化话语内涵、转变话语方式、拓宽话语路径、创新话语供给。  相似文献   

13.
实现学校内话语权的主体间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论》2007,(5):64-67
近年来,有关学校话语权的讨论日渐热烈。一部分人认为,受专家权威和管理人员话语的控制,教师话语长期处于被占有或被剥夺状态,教师个体话语得不到体现,影响到教师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充分重视教师个体鲜活话语的存在,需要找回不被重视的教  相似文献   

14.
马晖 《江苏教育》2008,(3):59-60
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指责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膨胀而学生话语缺失。其实,这种指责只是看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权的一个方面,即话语的权力,却没有看到另一方面,即话语的权利。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话语权力膨胀.而话语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是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卓越成果,改变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但新媒体复杂话语流的交织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非主流化的危机。在新媒体平台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具有高度的战略性价值,应从学校系统教育、媒体渗透教育以及家庭常态教育等三个维度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重塑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失语危机。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弱化,"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和流动性、语言的简明化和通俗化,以及群体庞大和参与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威性受到削弱、话语控制力受到挑战、话语沟通力受到阻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应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技术和话语优势,理性运用"微媒体"和"微工具",建立平等互信的主客体关系,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话语体系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新媒体的全方位渗透,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建设获得多方位支撑,但话语权威面临挑战;话语表达更具形象性,但话语认同的难度增加;话语传播更有实效性,但话语权的掌控受到冲击。基于此,必须坚持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坚持面向实践,推进话语建设,提升话语体系权威;实现话语表达的通俗化、生活化,强化话语体系认同;提高话语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牢牢掌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乏争议与问题。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新课改展开论争与对话,却少有探讨与"人"相关的教育争鸣之"本"。从教育话语权的视角审视新课改发现,教育话语权的金字塔型层级分布是新课改中存在问题之根本:教育行政话语介入相对较为强大;对专家话语的吸纳缺乏合理机制;教师对自身话语的理解存在偏误;学生话语权存在理念层面与现实操作的差距。为确保新课改中教育话语权的回归,应重构教育话语权的动态平衡,并通过全民联动实现教育自觉,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建立长效的教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经历了初步形成、探索发展、遭遇重创及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如下:教育者话语权过分突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贫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滞后。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通过建立话语权分流机制,在消解教育者话语霸权的同时应注重其话语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各种话语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注入新鲜血液。此外,教育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也日益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争夺的前沿主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有说服力、话语表达要有创新力、主体话语要有感染力是新时代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要义。当前,高校出现网络主流话语内容体系需要完善、话语表达方式亟待优化、主体话语权需要加强。面对新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解决路径。因此,高校在网络育人新征程中,要从优化话语的内容体系、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教育主体的综合素养等方面着手,以提升网络育人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