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两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受前校长许智宏的邀请,回到北大举办论坛.而他们委托中山大学专家所作的调查也表明,对于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卖猪肉这一工作,超过九成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据《信息时报》报道) 过去,一听说大学生卖猪肉、扫马路,立即会招来非议,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思进取.陆步轩回到北大演讲时,对于自己的经营曾坦言,觉得心中有愧,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北大.可见,对于大学卖猪肉这样的事,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整个社会,在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的,从他的话语中,隐约能够感受到当初选择卖猪肉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4,(17):37-37
正调查处理学校人员是否违规、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审查老师是否可以评上教授、老师著作是否涉嫌抄袭……根据《北京大学章程》(公开征求意见稿),北大学生将有机会享受这些权利,同时北大校务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也将有学生代表参与。(8月10日《新京报》)重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良传统。西方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参与大学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大,在其精神之挺拔。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立校之本和奉行的精神原则,那就是他们的校训。可以说,每所大学的校训都是这所大学当初提出的一个目标,并经过多年的积淀而成为该校的精神象征。所以,有人说,看大学的精神,就先看校训。此话理由充分。同样,我们要了解一所大学,也可先从其校训中去体会她的风韵。  相似文献   

4.
林格 《中国教师》2011,(19):7-7
<正>近六年来,一直承担单位的选人工作。曾经面试过无数的大学毕业生,当然是用我的方法和独特的面试题目,至少拒绝了接近百位北京大学毕业生的恳切申请,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录用过一名北大的学生。因为我发现,他们错枉了北大的未名湖。大多数我面试过的北大学生,一般都是:还没成气候,已经有了很  相似文献   

5.
做一只雄鹰     
放暑假了,休闲自得。有一天,几个刚考取大学的孩子找上门来,说上学之前一定还要来看看老师。真是让我激动不已——我毕竟是他们的小学老师哦,他们竟然还记得。孩子们和我开心地聊着,他们说最难忘的是我每节课之前的三分钟小故事。考取北大的铭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您还记得您讲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和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在某校长论坛上的讲话提出,大学今后应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蓝领。但当有人问及北大是否也准备培养蓝领时,副校长海闻说他没说北大要培养蓝领。大学培养蓝领不是陷阱,它是我们对人才和市场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梦     
上高中时,我是班长,又是学习尖子,老师说我一定能考上北大.虽说赶上大饥饿的年代,人人饿得头昏眼花,但我咬牙挺住了,成绩门门优秀.因为饥饿,因为拼命,我双腿浮肿,两次昏倒在课堂上.1962年,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们的实验中学被强令解散了.男同学气得砸桌椅砸玻璃,女同学哭得昏天黑地.老校长说:"原想把你们都送上大学,而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校长把我叫进屋,送给我两麻袋文学书.他含着泪,一字一顿地说:"天无绝人之路,自学也要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8.
大学理念可分解为理想和信念,信仰和追求。大学可以是一两句精炼的话语,也可以是一“字”一“字”写成的“教科书”。大学本应是一本书。写好“这部书”才是对校长真正的考验。理念只有嵌在师生心中才是有效的,只有便于他们体验和为他们喜爱,才有生命力,才源远流长,因为也只有从理念中能看到活生生的人时,才是有力量的。  相似文献   

9.
让人不信     
2006年2月24日辞世的张中行先生认为,教育的成功就在让人不信。他一生都很怀念大学生活,他老说老北大比新北大好,因为老北大让人疑,新北大只让人信。我想这是有道理的,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贞就提出“: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寻找规律与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从婴儿到成人,人们一点一点认识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规律,学会服从规律,进而掌握规律,并创定新秩序。这样的公开课,我想很多老师一定不会陌生——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有一流的氛围,大学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人。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发酵池,文化就是酵母。学生受到酵母的熏陶,必然要带有学校的风格,所以清华学生敢说“就当个省委书记算了”,而北大学生都喊着要出国。在校园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一条道路的命名,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熊梅 《大学时代》2006,(11):4-5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和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在某校长论坛上的讲话提出,大学今后应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蓝领。但当有人问及北大是否也准备培养蓝领时,副校长海闻说他没说北大要培养蓝领。大学培养蓝领不是陷阱,它是我们对人才和市场的重新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2.
薛涌 《高中生》2010,(19):39-39
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闹得沸沸扬扬。有些专家出来为北大辩护说,这不过是国外精英大学行之已久的制度。对北大最有参照意义的,莫过于哈佛大学。一位叫Felix Zhang的中国裔男孩,生长在费城郊区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在为进  相似文献   

13.
大学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看到,从中学走出迈进大学门槛的学生们,其写作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中学阶段也不是不谈创新,但多是停留在口头上。从老师的角度上说,也会偶尔提起,但稳妥始终是他们叮嘱学生的话语,因为创新始终是伴随着危险的。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老师的话不无道理,他们也会用自己的作文来实践老师的话。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学生不注重挖掘自己的感受,很少想自己怎么写,更多地想别人是怎么写的。过分的模仿,使得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北大近来很神气,据说在泰晤士报的大学排行上,名次很是靠前,已经超过了东京大学。不过,北大的学生却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因为他们美丽的校园里,不时地传出叫卖声,而且未名湖畔,每到休息日,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北大的情侣们,如果不赶早的话,已经无法在湖边找到谈情说爱的所在。用北大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三角地成了菜市场,未名湖成了中关村人民公园。奇怪的是,大家都知道,北大校园是有围墙而且有保安的,有的时候,北大的学生出入,还会遭到盘查,那么,那些卖的红薯和那些不卖的轿车,是怎么进来的呢?红薯进校园是要有点关系,只要在校卫队或者后…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     
即使不用推荐和降低30分录取,他们也能考上北大,推荐这些人等于浪费名额! ——北大2010年自主招生将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国39所中学的校长可以推荐优秀学生,如果他们面试合格,高考时北大将降低30分录取。政策出台后,争议颇多,有人发出了上述声音  相似文献   

16.
正在北大,就算是一棵树,也会有深藏不露的故事。某日,我正在寻找北大历史文化地理选题,偶然在一个网页瞥见,"据说,现在的军机处只留下了两棵槐树,在北大学一食堂南门。"学一食堂是北大的"资深"食堂,我立刻想起了把守食堂南门的两棵大树。这两棵古槐被圈护在铁栏中,与周围其他的树相比,它们显得尤其粗壮沧桑。东边的那株向北倾斜,靠铁条支撑着残缺的主干。初夏之时,两株古槐枝叶繁茂,为进出食堂的北大学生洒下一片荫凉。军机处是清朝皇帝的心腹机关,本在  相似文献   

17.
快要期中考试了,晋老师许诺,如果这次考试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他将带我们参观省城一所大学,中午的饭他也包了,让大家好好吃一顿。他没说好好吃一顿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但晋老师从来是说一不二的人,他说要好好吃一顿,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8.
“哪所大学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这一直是大学生们争论的一个敏感话题。北大人常常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为骄傲,认为“湖光塔影”无与伦比。作为一个北大人,我也长久地陷入在这种不可自拔的“自恋”之中。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教师队伍群星荟萃,我有幸认识了其中的一位教师——中医学教师冀敦福教授。在长达数月的采访中,我对冀老师日渐熟悉,敬意倍增。当我握笔为文时,眼前闪现的是熠熠发光的眼睛。这是一些中老年人的眼睛,不管他们年龄几何,说到冀老师时便两眼晶亮,充满感情。冀老师就是他们心中一颗最亮的星,是照亮他们学医道路上的启明星。  相似文献   

20.
书架     
《教育》2008,(20)
北大日记主编:朱家雄出版:文汇出版社由青年作家朱家雄主编的《北大日记》修订本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修订本的《北大日记》增加了最近几年新入学的5位北大学生的日记,并删减了原版中十多位作者的日记,与原版相比更精粹也更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