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称,第七届全国书市在历届书市中创造了几个“第一”,具有前六届书市所没有的几大特点。在我看来,由新华书店(集团)全权组织订货则是本届书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在订货大厅,各出版社的图书均由省级发货店代理征订,省级店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地区和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五十多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都第二届社科书市”和“第四届全国科技书市”于8月31日至9月14日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受到北京和全国读者的热烈欢迎。社办书市是图书发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首都第一届社科书市和全国第三届科技书市于8月23日闭幕。这两个书市所取得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都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计。从两个社办书市中,人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社办书市,大有可为。 (一)出版社联合办书市,不失为开辟多渠道发行业务的一条渠道。由于各出版社的本版书品种多,备货足,能最快地投放新书,所以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买书的需要。在这次书市上,  相似文献   

4.
历届书市的最后几天,书店的业务员提着大包小包的书目翻来检去,经过极为粗略的浏览,最后检出自认为对业务有用的书目,可要可不要的就丢掉了;逛书市的读者在各家出版社的摊位上东翻西看,挑几本好看的,其余的也扔到了一边。沸反盈天的书业会展之后,展厅里、宾馆里真可谓“一地鸡毛”——出版社的书目和其他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狼藉一片。  相似文献   

5.
第一届全国书市举办时间:1980年10月7日-21日,地点:北京。该届书市共设17个展销处,占地1200多平方米,书棚面积3000多平方米,集中展销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13310种。书市历时15天,接待读者76万人次,销售图书426.7万多册、377万多元。第二届全国书市举办时间:1989年10月9日-22日,地点:北京。第二届全国书市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重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全国性“扫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本届书市共组织各类图书4万种,开市14天,接待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的、中央和地方78家科技出版社参加和支持的第一届全国科技图书书市,于10月5-16日在北京举行。12天内书市共接待读者42万余人次,销售科技图书400余万册,金额超过300万元。举办这次书市,效果是好的,收获是大的。北京市新华书店为书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000多名工作人员从早到晚热心为读者服务,从而得到社会各界人士、著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研院  相似文献   

7.
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湖北省外文书店、武汉市新华书店、省内14家出版社承办,湖北省书刊发行业协会协办的’95湖北科技书市,历时4天,于1995年10月28日落下帷幕。据统计,共销售科技图书140万元,接待读者10多万人次,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湖北科技书市是继1994年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书市后,湖北省举办的又一次规模较大的专门性图书展销活动。书市设立了三个主会场、四个分会场,并从省内14家出版社和省外200多家出版社组织了12000余种图书,其中科技图书8000多种。使用场地1900余平方米。书市采取零售、批发一体化方式进行。在各展销店为读者提供了“购书指南”和重点科技图书导购服务,对新版科技图书一律实行九折优惠等。书市开幕以后,每天参观、购书的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全国书市在深圳落幕,几家报纸的报道一片喝彩声。或曰“火爆热烈。盛况空前”,或曰“展销两旺,成果喜人”。已经公布的几个数字(读者60万人次,上架图书10万种,订货码洋3.2亿元,零售总额2.1千万元)可以证明这样的描绘并不过份。 我没有亲眼看到这番盛况,从文字和图片的报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也为之鼓掌。 我是书市的拥护派,从第一次出现书市开始就拥护。我的拥护,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可以弥补当今流通渠道不畅、书店可供品种不多的缺陷,让因“卖书难”而紧张奔波的读者得到缓一口气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第十二届全国书市在云南已经落下了帷幕。与往届书市相比,同样是在热闹场景下,有准备停当,借机抛出热点书的出版社,有专程出动,推介新书的作家,更多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但如果仅仅用“热闹”、“图书品种丰富”来形容本届书市似乎有些失之简单。对新世纪开局之年的出版界而言,这一年有过许多的举措,总体的印象是在改革中催着向前奔跑,但效果如何最终还得落实在具体的图书出版与发行上。而秋季的书市虽然历来强调以读者为主,出版社却不约而同地把它看成是全年出版努力成果的展示。因为图书的品种与数量,市场的竟争与反馈,都…  相似文献   

10.
从编辑角度看书市第七届全国书市后的反思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清田通过对去年第七届全国书市每天销售情况的分析,可发现一些令编辑们思考的问题:没有畅销书的出版社为什么也能成为销售大户?这些出版社是靠什么书登上销售大户排行榜的?这些书为什么会受到读者青睐而呈冷中...  相似文献   

11.
看过全国第五届书市给人印象最深之一的是抢手的畅销书,同行们议论最多的莫过于畅销书。读者排着长队购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翻开《乱世佳人》的续篇《斯佳丽》的版权页,跳入眼帘的是“印数:55万册”,据说所剩无几。……畅销书,诱人的畅销书!出版社的骄子,编辑们的宝贝,读者的宠儿。曾记得一位出版界的长者说过:“我这辈子要是能编两本像样的畅销书就好了!”在书市上也听到一位西部地方出版社的社长叹道:“我们要有两  相似文献   

12.
被“非典”搁浅的第十四届全国书市,终于2004年5月22日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顺利落幕,时跨两年的本届书市,又以1 206个展位的规模和10.43亿元的订货成交额、2 133万元的零售额超越上届,再创历史新高。订货码洋比上届书市增长2.84%,销售比上届书市增长14%。规模更加盛大,场面更加热烈,市场也更加商业化。 尽管业界都喜欢把书市称作政府行为,但它毕竟是书业界的一次盛会,全国的出版社和书店欢聚一堂,无疑是出版成果的一次大展示,业内信息的一次大交流; 书店和出版社以10余万种图书集中展销,对桂林的读者来说,确是一次精神盛餐。徜徉国际会展中…  相似文献   

13.
6月1~20日第三届深圳书市,由深圳市新华书店和香港三联书店联合举办。这届书市展出了各国近五百家出版社出版的一万三千多种图书。 6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在“六一”前夕,写信给天津新蕾出版社。信中说:“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外读物,是儿童们的迫切愿望,也是出版部门的责任,你们做了很有意义的事。” 6月5日~11日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在苏州召开。 6月5日~20日北京高等教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春节刚过,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举办“特价书市”,使一度低迷的图书市场又出现了火爆现象,大量爱好读书和藏书的人,过了一把购书瘾,出版社和书店也从而清理了大量积压图书,收回了部分可周转资金。然而“特价书市”在一度繁荣图书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①图书折扣普遍下降,直接影响出版社的销售利润;②读者对图书定价产生怀疑,出版社利润究竟有多大;③出版社今后面对的不仅仅是各大书店和批销中心,而是千千万万的读者,传统的销售方式受到市场的冲击。总而  相似文献   

15.
从编辑角度看书市●刘清田【北京】第七届全国书市虽已落幕月余,但通过对书市每天销售情况的分析,可发现一个令编辑们思考的问题:没有畅销书的出版社为什么居然也能成为销售的大户?这些出版社又是靠些什么书登上销售大户排行榜的?这些书为什么会受到读者青睐而呈冷中...  相似文献   

16.
来自武汉书市读者的信息罗紫初、张小平、卿家康统计卿家康执笔借第六届全国书市在武汉举行的大好机会,武汉大学出版发行学系与书市调研室联手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出“读者调查表”万余份,收回有效调查表3123份。从结果看,读者带给我们大量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书市归来     
书市归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蔡克难997年12月12~14日,第八届全国地方科技出版社图书定货会在湖南长沙的省展览馆内举行。书市归来,回想那两天的所见所闻,我分明地感受到科技出版在适应图书市场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届书市上,成套图书和大部头的实用型图...  相似文献   

18.
走进书市     
金秋十月,第九届全国书市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举行,一时成为全国的一个文化热点。书市前多少人翘首以待,书市上多少人望书兴叹,走出书市又有多少人感慨万千。全国出版界更是早已开始忙碌,精心准备“嫁装”,以在书市上一展风采。这是面向新世纪的一次展示,各出版社都...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一个气候恶劣的酷夏,我们又走进了秋的爽境。今秋,书业界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起舞,又为“第十届全国书市”献歌。此外,随着季节的亲和力,各种地方书市,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金秋书市”等读书人的节日活动,也都被读者细心地记在了笔记本,甚至“商务通”之中。国外境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市是推动我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成为在全国出版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盛会。新疆音像出版社的全体员工,严格以第十六届书市“突出主题,强化特色,着力创新,拓展内涵”的原则为基本创作依据,紧扣本届书市的四大特点:一是国内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