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小丽 《考试周刊》2013,(9):171-171
<正>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趋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我们注意,这对学困生的转化至关重要,亦关乎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一、学困生的产生原因1.生理因素。高中学生处于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又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再只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也开始注重起学生的素质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校和老师也越加重视学困生,尽最大的努力转化他们,深入了解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在生活上给予学困生关心和鼓励,让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刘瑞玲 《新疆教育》2012,(18):34-34
学困生的成长教育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落到实处的问题,也是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产生既有其客观因素又有其主观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对之进行教育,使之能园满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近年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素教质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何为学困生?  相似文献   

4.
<正>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他们构成了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具体分析班级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对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心理培养和干预上。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和培养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研究和实践。特别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更多的精力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留意他们的心理表现,并因材施教,付诸不同的方式方法,转化他们的不良心理模式,使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张兴荣 《成才之路》2020,(2):142-143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少数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出现畏学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教师应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分析成绩落后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他们实施转化。文章对基于学困生转化的英语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关注每位学生,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到相应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激励学生,关爱每一个个体,对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信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是面向整体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为整体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充分、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但事实是学困生(即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问题仍旧是一个困扰着世界教育发展的问题. 顾名思义,学困生就是对学习新知识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着学习上畏难、心理上自卑的弱点,在课堂上畏手畏脚,不敢主动学习,跟在别人后头当应声虫.如果教师没有针对学困生的这些特点去重点关注他们,他们可能只是语文课堂上的观众,而不是参与者了.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新课程下的学困生转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关注和转化。我在课内、课外以及心理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且针对他们的表现特点采取了相应教学措施,即注重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留给学困生一定的空间;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及时指导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转化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构建高质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学生及时加以转化,高校的学习困难生在各班级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加强对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教育,既有利于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学困生学习困难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和分析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现状以及成因,在此基础上从辅导员管理角度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付艳红 《江西教育》2023,(19):58-59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如果“学困生”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化,就难以跟上教育的步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失去自信,甚至厌恶学习。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帮助数学“学困生”克服厌学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军 《学周刊C版》2020,(2):92-92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一些学生逐渐感觉到吃力,尤其是到了初三阶段,学困生比例越来越大,转化难度也越来越大.在不断开展物理教学改革的同时,教师应多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也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转化方式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困生”表现的形式不同.有的是多学科学习困难,有的是单一学科学习困难。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以德育为先导,探寻“学困生”的转化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学困生”的成因不外乎自身素质缺陷及教育关注的偏差。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分析他们的症结所在,是基础知识欠账,还是心理因素、意志品质、教育关注等方面的偏差,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辅导.使他们早日摘下“学困”的帽子,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然而对学困生的呵护却是我们班级管理的"软肋",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关键是用爱心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把信心还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只有这样才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满足感,建立学习信心,激起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学困生.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因材施教,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要多鼓励学困生,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倾注爱心,使学困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老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要善于表扬学生,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这些学困生们才能逐步提高数学成绩,从而摆脱学困生的帽子。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学困生"的转化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他们的矫正工作,必须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始.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责任。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成绩落后、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等课改理念的重要体现。本人在长期的工作中,本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针对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信心,不求甚解;在思想上不求上进,缺乏热情的共性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掌握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女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