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丽婷 《教师》2010,(23):74-74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新教材识字量之大,回生率之高,让老师觉得任务繁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发挥教材优势,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识字呢?  相似文献   

2.
张金珠 《广西教育》2007,(5A):31-3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也对识字明确提出了“会认”和“会写”的两种要求,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但事实上,一年级识字量很大,“回生率”很高。每课十几个识字量,教师和学生压力不小。  相似文献   

3.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也对识字明确提出了“会认”和“会写”的两种要求,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但事实上,一年级识字量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识字量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本阶段内学生会认将近2000个字,会写1000个字左右,即教材课后一类生字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二类生字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并弄明白意思。本阶段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识字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着手.课堂实践中逐渐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同时发挥教材的优势.力图有效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快乐的.自主的识字。下面就谈谈本人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提前读写,避免了因字字须“四会”而造成的学生学习汉字的负担过重、认不快、写不好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呢?  相似文献   

7.
关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认少写”的要求,教材因此安排了“会写”和“会认”两类生字。“会认”的字,教学时应教到什么程度,许多教师拿捏不准。有两个问题常困扰着一线教师。  相似文献   

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正确实施识字的课程目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这避免了以往因“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要求而造成学生学习汉字的负担和认不快、写不好的现象,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以便让学生提前读写。  相似文献   

9.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已有的识字教学方法、经验都期望能解决识字与阅读的矛盾。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化了识字教学要求,提倡“多认少写”策略,目的在于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课改以来,有关识字和写字教学体系的确立、识字量的确定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论证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一、“多认少写”的含义1.“多认少写”策略的提出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简化识字的教学要求为“认识”和“会写”两种。“认识”汉字,要求能读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也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传统识字教学“同步认写,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以便小学生及早进入文字阅读的阶段。因此在写字教学难度降低的同时,识字教学的难度却增加了。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达到更高的识字量,成了摆在一年级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一: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下册)识字任务太重(上册要求会认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下册要求会认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语文周课时仅6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完成这样繁重的识字任务? 答:1.实验区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教材中对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识字教学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学年要求认9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350个。如何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熟记这么多汉字?一、在五色  相似文献   

13.
张玉敏 《山东教育》2003,(25):35-36
一、明确识字写字“认写分开”的学习目标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二类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上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要求学会的一类字,以往强调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l—2年级的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读写分开。人教版实验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这一要求。一年级安排识字950个,其中会写350个;二年级安排识字850个,其中会写650个。要达到这个目标,不容乐观,对于农村贫困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任务尤为艰巨,但只要我们认准方向,选准方法,把握好识字和巩固这两个关键环节,这个目标就能实现。一、把好识字关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基本要求。由于汉字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符号,但同时又是一种象形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会认的字”,要求只认不写;另一类是“我会写的字”,要求既会认.又会写。小学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难就难在一二年级识字量大,学生容易顾此失彼,生字遗忘快。而新课标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但也有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幅增加,识字时间也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要求认识的字多,会写的字相对少一些。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谚语、对子、儿歌、谜语;数字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等。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根据以上特点,我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我设计学生识字时让学生快乐、自主地识字,把形式多样与内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低年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识写同步”的策略,即认识的字均要求会写会用。2001年9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相似文献   

18.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比较新课标版语文第一册与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版语文第一册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变化最大的首推识字教学。原来的语文第一册要求会认140个字、会写140个字;而“新课标”语文则要求会认4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字。识字量远大于原先所要求的.要求会写的字却减少了将近1/3,突出了“多认少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识字重要,识字教学重要。新课标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实800~1000个会写”,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识字量大大增加。两年的实践体会是: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激发兴趣与自主识字相结合 课内识字与生活识字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陈崴 《小学语文》2008,(1):27-2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在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生字出现在不同单元的课文之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日月潭》一课为例,要求学生在本课中“会认”的生字有9个,分别是: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分别是:岛、展、建、纱、省、胜,还有可以组成词语的“环绕”“隐约”和“茂盛”(其中含有4个认读字:环、绕、茂和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