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杂交稻威优64在开花前或开花后6~7天追施氮肥或氮钾肥,可使开花期、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和收割期的叶片和穗部干物重增加,促进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运转,但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器官有不同影响。花前施氮钾,叶片干重从开花期到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明显增高,收割期以花前施氮和花后施氮钾效果明显。花前施氮使威优64开花期叶鞘和茎秆干重明显降低。花后施氮钾处理的穗部干物重最高。表明威优64以花前后施(氮)肥、且以氮加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威优64和华优63开花前或开花后6~7天追施氮肥或氮钾肥,可以提高生育后期剑叶的光合强度,上部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地上部各器官的蛋白质含量和剑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花前施氮使华优63开花期真正光合强度比对照高71.38%,灌浆—黄熟期高58.22%。化前施氮钾使威优64真光合强度在开花期比对照高49.10%,灌浆末期黄熟初期高38.90%,开花期和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的上部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明显提高。花后施氮钾处理的华优63灌浆末期至黄熟期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也都明显提高。花前施氮钾使华优63开花期叶片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83.33%,威优64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叶鞘和茎秆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4.55%和66.07%,穗部和叶片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18.53%和18.99%。花前施氮钾处理的威优64开花期剑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高2.63倍,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高19.5倍。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威优64和华优63在开花前或开花后6~7天追施氮肥和氮钾肥,可以降低其穗部吲哚乙酸氧不化酶活性,提高功能叶片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华优63在灌浆末期至黄熟期穗部吲跺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明显、威优64在花前施氮和施氮钾,叶片脯氨酸含量在开花期都比对照高73.08%,在花后施氮处理,收割期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对照高1.28倍。花前施肥处理提高后期根系对α-萘胺的氯化能力,威优64花前施氮钾的根系活力,在灌浆未期至黄熟期比对照高1.83倍,华优63花前施氮处理,比对照高1.38倍。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小麦NRA变化动态及其与氮肥施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种类型品种进行了三种氮肥处理试验,对超高产小麦叶片NRA的变化动态,氮肥处理对NRA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NRA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始,小麦叶片NRA逐渐上升,至开花期达到最高,后又逐渐下降。不同氮肥处理的NRA在分蘖至穗差异不大,孕穗之后,氮肥一次底施的NRA明显低于药隔期重施和药隔期补施。药隔期追氮可明显促进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产量构  相似文献   

5.
商麦1619籽粒灌浆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学院学报》2017,(2):38-41
为明确商麦1619的灌浆特性,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其花后籽粒千粒重,Logsitic方程模拟灌浆曲线,并测定叶、叶鞘和茎杆干重,研究干物质的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商麦1619籽粒干重呈"S"型增长;灌浆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持续时间为缓增期>快增期>渐增期;累积籽粒重和灌浆速率均为快增期>渐增期>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为1.21 g·(千粒·d)-1。干物质移动率(MR)为叶片>茎杆>叶鞘;干物质转运率(TR)为茎杆>叶片>叶鞘。  相似文献   

6.
对杂交稻Ⅱ优明86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以195—240kg/hm^2产量高。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提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和稻谷的含氮、磷、钾率也提高;氮肥过多后,由于氮、磷、钾比例失调,影响了养分平衡的吸收,茎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减少,植株和稻谷的含氮、磷、钾率下降。因此,生产上高产栽培应掌握适宜的施氮量,水稻氮、磷、钾吸收率提高,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从源库角度将小麦品种划分为源限型、库限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种类型,并以大粒小麦兰考86(79)(源限型)、豫麦21号(库限型)和大穗多粒小麦兰考906(源库互作型)为材料,进行了穗粒重的形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源限型和源库互作型品种子粒容积木,粒重增长快,穗部性状优越,子粒灌浆速度前期增加快,后期下降平缓,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库限型品种这种相关关系不明显.叶片对源限型品种、叶鞘对源库互作型品种、茎秆对库限型品种子粒增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品种和施氮量对喷硒肥后水稻不同生育期器官及稻田鸭硒含量的影响。方法:水稻插秧前、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酵母硒溶液,氮肥设置3个施肥量,水稻采用3个品种,放养稻田鸭,水稻于分蘖期采叶片,灌浆期采穗,成熟期采叶、茎、穗,稻田鸭采血,测定硒含量。结果:水稻分蘖期硒在叶片中无积累;成熟期硒含量大小为叶>穗>茎,叶与茎、叶与穗的硒含量差异显著;穗部硒含量大小为成熟期>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茎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润珠香占与红香糯的硒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硒元素含量大小为N0>N2>N3>N1,N0、N1、N3之间差异显著;成熟期穗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穗的硒含量大小为N0>N2>N3>N1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肥对“秦油二号”杂交油菜氮、磷、钾营养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增加植株氮、磷、钾吸收强度和植株含氮浓度,但对植株磷、钾浓度无明显影响。氮磷配施既能显著提高植株氮、磷、钾吸收强度,也能增加植株氮、磷、钾浓度。在施用氮、磷肥料基础上配施氯化钾肥,降低了植株氮、磷吸收强度和氮浓度。施肥使油菜氮,磷营养吸收高峰推迟。吸氮高峰期在油菜苔期,吸磷高峰期在油菜花角期。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比单施氮肥增产23.2%,比氮磷钾配施增产11.4%,每亩增收三十无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源库型小麦品种穗粒重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源库角将小麦品种划分为源限型、库限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种类型,并以大粒小麦兰考86(79)(源限型)、豫麦21号(库限型)和大穗多粒小麦兰考906(源库互作型)为材料,进行了穗粒重的形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源限型和源库互作型品种子粒容积大,粒重增长快,穗部性状优越,子粒灌浆速度前期增加快,后期下降平缓,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库限型品种这种相关关系不明显。叶片的限型品种、叶鞘对源库互作型品种、茎秆对库限型品种子粒增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
小粒稻和大粒稻的生理研究,无疑对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小粒稻和大粒稻共6个品种:南泰8号、七桂早25,三黄占(小粒)、美果选、特青2号、双桂36(大粒)作为试验材料,于玻璃网室内盆栽,每盆4株,肥、水及其管理一致,播种后定期测量植株分蘖数、顶上4片的叶片、叶鞘、茎穗干物重,收割时进行常规考种。试验结果表明,~(32)P、~(14)C在小粒稻和大粒稻分蘖的分布(%)不同,大粒稻“美果选”比“特青 2号”和“双桂36”~(32)P在分蘖分布多,~(14)C在分蘖少,分蘖数也少,小粒稻“南泰8号”~(32)在分蘖分布(%)比“七桂早25”和“三黄占”多,分蘖数也多。小粒稻“南泰8号”和大粒稻“美果选”,生育后期植株干物质保留在叶片、叶鞘和茎秆节间比其余品种多,其余小粒稻和大粒稻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重贡献给稻穗增重较多,“美果选”的分蘖干物重和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比其余大粒稻品种减轻。大粒稻,“美果选”和小粒稻“南泰8号”的充实粒数少,谷粒产量低。实验结果证实王永锐(1986)提出的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确实存在有“两段式阶梯灌浆形式”,如大粒稻“特青2号”,“双桂36”,小粒稻“七桂早25”,“三黄占”,并认为这可作为水稻选育种和高产栽培的生理指标,以及作为水稻生理育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花后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花后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浆期间随着氮肥用量的递减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均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施氮量越少下降越快.合理施用氮肥,适当推迟施用时间,可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长叶片功能期.在每公顷施纯氮150—330kg的范围内,各处理均较对照显著增产,其中以施纯氮330kg/hm^2处理增产幅度最大,该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施用比例(N:P2O5:K2O)为1:0.44:0.41,氮肥分配比例为底肥60%:拔节肥20%:孕穗追肥2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始穗期喷施EDTA、黄腐酸、乙酰水杨酸、CaCl2等抗旱性物质对地膜旱作水稻后期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始穗期喷施EDTA、黄腐酸、乙酰水杨酸、CaCl2能延缓叶片衰老,使地膜旱作水稻后期保持较高功能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籽粒灌浆,提高产量,其中乙酰水杨酸处理增产最显著,较对照增产达13.8%.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施肥对高粱杂交草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不施氮肥的高粱杂交草植株细小,叶片黄化,老叶提早脱落;施氮植株茎杆粗壮,叶色浓绿,但易于遭受虫害.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增加高粱杂交草的株高,在不施氮肥的情况下,施用磷肥则对株高有抑制作用.氮肥也是影响高粱杂交草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施用氮肥的各处理干物重均极显著高于不施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肥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刘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肥效分析结果得出,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小麦分蘖和穗部发育,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及穗粒数,最终表现增加产量。籽粒品质分析得出,施氮对提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的效应均很明显,通过数学模拟的产量目标函数氮肥效应方程,进而得出在焦作地区适寅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kg/666.7m^2。氮肥的农业效率、回收率和生理效率,均随施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测定各处理下夏玉米的茎秆形态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肥中适当减少氮肥的施人量,能保证夏玉米苗期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塑造良好株型,提高产量;在拔节期施肥,基部节间快速伸长,长粗比值明显变大,且株高较高,重心上移,对抗倒伏不利;第一次施肥在大喇叭口期进行,能使基部茎节短粗,长粗比值低,株高与穗位也降低,但控氮时间过长对产量不利.合适的氮肥运筹方式能够塑造出合理株型,有助于植株抵抗倒伏,增加作物产量;本试验条件下,苗期施氮60 kg/hm2,大喇叭口期施氮120 kg/hm2的施肥方式,是较为理想的氮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总施氮(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用量能增加有效穗数;减少基、蘖肥增加孕穗肥用量使穗长、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及穗粒数增加,但抗倒性能下降;减少基、蘖肥增加粒肥往往会导致减产。各处理中,以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为3:2:1:0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526kg/hm2,较对照增产20.43%,达极显著水平。因此,抛栽杂交水稻氮肥施用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以3:2:1:0为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方法,在小麦生育后期控水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小麦产生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不同时段对土壤水分亏缺的敏感程度不同。轻度水分亏缺促使旗叶水势增大,光合速率提高,蒸腾速率下降,灌浆速率下降,灌浆高峰提前。在花后10天内轻度水分亏缺,可提高光合速率,并保持较长时间。因此,本研究认为土壤最大毛管含水量为50%-55%,并在小麦花后10天内成为一个重要的控水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给合理施用化肥、降低化肥用量提供依据,以 K326和红花大金元为研究材料,在当地推荐用量的基础上进行了纯氮减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与主要经济性状有关的指标是在目前推荐 N 肥用量的基础上减施10%~20%,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与生长发育有关的几项指标则表现为:(a)纯氮减施10%~30%对烤烟根系和茎秆发育的影响与品种有关,对 K326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根系和茎秆鲜质量明显下降,且对前者的影响更明显,但对红花大金元影响不明显;(b)纯氮减施10%~30%对叶片发育的影响较大,其中 K326以推荐 N 肥用量的叶片生长发育最好,而红大则是以减施20%的发育最好;(c)纯氮减施10%~30%对烤烟叶绿素的影响与品种有关,对 K326的影响表现为依次下降的规律明显,而红大则表现为减施10%~20%叶绿素含量增加,减施到30%才显著下降;(d)纯氮减施10%~20%对烤烟主要生育期的影响较小,但减少到30%则会明显推迟红花大金元的现蕾开花时间.  相似文献   

20.
四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施用氮肥,对增加优质小麦的产量和提高品质的效应非常显著,其中以中壤和轻壤氮肥的农业效率优于沙土和沙壤土.每666.7m2的最佳施氮量,中壤土为15.75kg,沙土为15.51kg,轻壤土为16.79kg,沙壤土为14.47kg.施氮增产的原因是在最佳施肥水平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产量性状同步增长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