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学教材中蕴藏着诸多课程思政素材。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达成育人目标。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科学精神和态度教育以及生命观念教育等方面实施高中生物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传承发展。文章研究对比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的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共20本教材(2019年版)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地理联系密切;传统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问题导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核心栏目;同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侧重“因材而异”,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蕴含自身的价值内涵与精神理念。最后,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总结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融合的路径,可潜移默化地实现“培根铸魂”。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实例,提出以明确教学目标、梳理科学史、利用试题材料、紧密联系生活、依靠网络信息化5个渗透策略,可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学教学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渗透了核心素养,弘扬了民族精神,传承了宝贵文化。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载体,分析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并对生物学教学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5.
深入挖掘教材内外的传统文化要素,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在此基础上设计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课例,并命制体现传统文化的试题,开发传承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多角度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2019年人教版和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文化的涵盖情况、内容及呈现方式。研究发现,两版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占比较以往版本均有大幅上升,但人教版教材的中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且数量多于译林版;两版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多属于文化产品,呈现方式以文本和图片为主,其他文化类别和呈现方式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衡。同时,提出教材编写应均衡文化占比,兼顾教材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丰富文化类型占比,促进中国文化观念的认同;呈现多模态的中国文化,加强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莹 《中学生物学》2022,(12):19-21
立足《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挖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思政教育元素及融合点,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意识三方面开展教学设计,探讨“大思政”背景下,课程育人、学科育人视域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囊括了生物的微观美和宏观美,也包括科学领域中的科技美、人格美、思维美。生物学教学与美育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科中的美育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美的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美育渗透在课堂中。文章通过梳理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部分美育内容,为教师合理渗透美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阐述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渗透策略:基于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多种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根据生物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让学生从诗词歌赋、古代科技成就和经典书籍等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在开展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弘扬。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做好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的融合,能够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深度,突出高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引导现代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高高中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以及学科成绩。基于此,文章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探索了将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四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