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宋代词人中,以“寻常语”入韵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中不少仍活在今山东方言中。弄清这些方言口语词的确切涵义,不仅有利于正确把握李清照词的思想内涵以及深入理解其词的语言特色,而且也为近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鉴于此,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把李清照词中仍保留在今山东方言中的几个宋时口语词,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南宋词人侯寘《眼儿媚·效易安体》云: 花信风高雨又收,风雨至迟留。 无端燕子,怯寒归晚,闲损帘钩。 弹棋打马心都懒,撺掇上春愁。推 书就枕,凫烟淡淡,蝶梦悠悠。 辛弃疾也有一首《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云: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 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 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 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 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这大概就是“易安体”(一称“李易安体”)一词最早的出处了。“易安体”一词的出现,标志着南宋词坛已经公认李清照的独特风格的存在。侯、辛二家的拟作,则表明词人们不仅正视这一存在,而且以自己的行动,对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由此看来,早在南宋时代,李清照下世不久,她的词作的影响已相当广泛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其生活年代正当两宋之际。天赋的聪明才智,家庭的传统文化熏陶,和骄傲进取的志向,使李清照成长为宋代杰出的词人。她在词史上、乃至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第二个女人可以与之并驾齐驱。她以词抒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表达爱情的忧愁和感伤,表达  相似文献   

3.
我国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山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于公元一○八四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卒于公元一一五五年(绍兴二十五年),享年七十多岁。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以委婉含蓄、清秀新颖著称。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寂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均为佳处。她在散  相似文献   

4.
位于章丘市百脉泉公园西北隅的"清照园",系为纪念出生在明水的"一代词宗"李清照而兴建。占地1.8万平方米,由"风、花、雪、月"四大园林景观组成,系根据李清照诗词意境及其生活年代的风土人情立意构建,以泉水为魂,以仿古建筑为基本景观,即吸收了苏州园林之精华,又呈现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人文气息浓郁,是一处"园在水中、水在园中、景在词中、词在景中"的山水人文园林景观。章丘的"清照词园"在全国的四处清照园(济南、青州、金华、章丘)中,无论规模与品位上堪称"中国第一词园"。  相似文献   

5.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与前期词相比迥然不同。其后期词表达了深沉的哀愁 ,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词人融愁于景 ,溶愁于酒 ,借典抒情 ,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藏书     
李清照(1084——1151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为宋朝时著名女词人。擅长诗词、散文,尤其词。《一剪梅》、《醉华阴》、《声声慢》、《菩萨蛮》、《蝶恋花》等都是她的传世名作,还著有《词论》等。同时,李清照又是当时的一位藏书家。  相似文献   

7.
苏文娟 《大观周刊》2011,(27):27-27,30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文化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却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她的词以鲜明的女性笔触抒写女性坦率纯真的心灵,卓然自成一家。本文认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②青春的觉醒,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③突破传统观念,极力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8.
陆茂清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1):39-39
“翻书赌茶”之雅趣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因收集文物常常人不敷出。李清照“夫唱妇随”.给自己约法一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省吃俭用.将点滴资金用于购买金石书画。  相似文献   

9.
梧槐 《新闻世界》2004,(10):36-38
昔日,她是一名英姿飒爽、受人尊重的“女警花”。因容貌出众、业务能力强,曾两度成为某知名公安杂志的封面人物。一个“黑社会”老板抓住了她“虚荣”的致命之处,将她包养,诱她染上毒瘾,又将她抛弃……毒品吞噬了她的灵魂。为筹集毒资,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召集三陪小姐等人敲诈勒索,乃至被逐出公安队伍。2004年6月,她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警花”就这样凋谢了……  相似文献   

10.
据徐北文先生的《李清照全集评注》,李清照的词现存六十多首,诗现存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敦煌卷子”中,除佛经之外,还有不少史籍、方志、杂家、书契、医学、文学。艺术等杂著。其中有一百多首唐代无名氏所作的词,即“敦煌曲子词”,简称“敦煌词”。敦煌卷于中的医学著作,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学术研究。马继兴先生主编的(敦煌古医籍考释》分医经、五脏论、诊法、伤寒论、医术、医方、本草、针灸、辟谷服食杂禁方、佛家道家医方、医史资料等类,并进行了全面考释,可以说将敦煌卷子中的医药学内容基本搜罗无遗。最近,南京大学敦煌研究专家高国藩教授将三首有关医学的曲子词,交我解释。这三首“敦煌曲子词”所…  相似文献   

12.
黑丁  莉萍 《新闻世界》2005,(11):33-35
随着对京城巨贪毕玉玺的妻子王学英的审判.“贪内助”一词也随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令人吃惊的是.王学英成为毕玉玺堕落过程中的催化剂.所有的起因竟然缘于一个“爱”字。她爱丈夫毕玉玺.所以纵容丈夫受贿;她爱儿子毕波,所以把贪来的钱财给了儿子。但她没有想到,正是这种畸形的爱,才害了丈夫和儿子,也最终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马素青 《大观周刊》2011,(29):118-118,110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坛领袖。他采取的“以诗为词”的手法将文人以诗的形式来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写入词中。于是“东坡词颇似老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反映了以前词人所没有反映的广阔的内容,表现出浓厚深沉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已使他与前代词人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使词进入了雅文学的领域并使之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王丹容 《新闻实践》2012,(11):14-15
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道有分量的新闻大餐。花心思调配就可“色香味”俱全:恨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啃好这一骨头有挑战、有难度。摸清年轻记者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温州日报通过创新主题报道的理念、路径和机制,把新闻精品意识贯穿于主题报道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年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16日《天津老年时报》副刊载有《幸福从来不复杂》一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幸福其实比较简单,此时相遇,此生相知,花开蒂落,水到渠成。”这里的“花开蒂落”一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望洋兴叹”是人们熟悉的成语。有的同志误认为它的含义是望着海洋兴叹。“望洋”,有的古书写成“望羊”、“望阳”。而“洋”直到宋代才具有“海洋”的意思。“望洋”在古汉语里是一个联绵词(特点是构成该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讲,必须合在一块才能表示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有一个格外引人瞩目的名字,她就是李清照!她不仅以诗、词、文并擅的卓越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中技压群芳,独领风骚,而且以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份跻身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文学园地,奠定其比肩须眉、创"体"名"家"的文学地位;她既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又是一个杰出的批评家,她的一篇《词论》以大胆新颖的文学见解和鲜明自觉的理论意识,为中国古代词学批评和词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建树。在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中,尤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在词史上的地位,早在她所生活过的南宋时代即已较普遍地得到士大夫文  相似文献   

18.
说“叠字”     
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开头连叠七字,从写作上讲,曲尽凄苦之情,愁闷的心绪得到了着意的渲染。我们要想细致地生动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往往要用到重叠词——古时称作“重语”“重言”“复字”“叠字”。它富有音乐美,富有感情色彩,对于语气的加强和语意的强调,很有表现力。“叠字”是自古有之的。王筠把《诗经》里的叠字类集起来,著了《毛诗重言》一书。如《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在这里,词的叠用烘托出悠徐哀远之情。这种修辞现象,古典诗词里很普遍,如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娥  相似文献   

19.
著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身后有着强大的亲戚政治网络,而她在靖康之乱后却一直过着漂泊而贫困的生活,其原因何在?本文将通过研究李清照的亲戚网而揭开这个谜底。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图书商品流通史来看,唐代使用“印卖”等词,宋代以来相继使用“梓行”、“刊行”、“发兑”、“发卖”等词,作为销售图书的专业术语。不同的是:“印卖”、“梓行”、“刊行”等词具有刻版、印刷、销售等含义。例如,南宋朱熹答胡季随书:“《南轩文集》方编得略就,便可刊行”;明代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稀)有功德也”中的“刊行”、“梓行”,除赠送的私家刻本外,均具有上述含义。“发兑”、“发卖”两词则稍晚才出现,含义仅指销售而言。从日本刊行的一些雕板印本来看,基本上沿用了上述语词,因此,是引进中国同类语词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