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的德育往往成为管理学生的代称,而我们认为德育的终极目的是成就学生的幸福生活,培育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以及对生活的幸福的感受,使学生既感受幸福又有幸福的行动,从而能幸福地生活。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享受。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休闲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融在一起,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休闲教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以至生活学习的整个环境中享受学习的愉悦,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体验幸福的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让教育个性化,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究竞是什么?是感觉?是感情?是生活?……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拥有学习的“幸福感”,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职责。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是感觉?是感情?是生活?……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拥有学习的幸福感,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职责。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是感觉?是感情?是生活?……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拥有学习的“幸福感”,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职责.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让孩子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引领着有着美丽幢憬,阳光快乐的孩子共同体验幸福的过程。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各种活动中找到成功,找到自信,体验快乐幸福。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努力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遣愉悦,注入快乐,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惑。  相似文献   

7.
刘昕 《教学与管理》2010,(12):26-27
21世纪,是追求幸福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追求幸福的教育.用幸福的教育价值观来完善教育,给老师一份幸福的生活,给学生一个幸福的人生,把学校建设成为幸福的乐园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有生命的东西,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活即教育就是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接受新的教育."这一思想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率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有效而快乐的探索,真正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了一个快乐的语文天地.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人感受成功与幸福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幸福,体验课堂生活的幸福,是贯彻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把鸟关在笼子里。"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陶行知还曾强调:"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的外延应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语文实践的情境与乐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现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丰富语言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愉悦是一种快乐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惬意与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照。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愉悦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  相似文献   

11.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流淌着生命的激流。徜徉于语文课堂,应该是享受着幸福的滋养,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的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幸福的气息,繁琐的讲解与枯燥的练习让孩子们精疲力竭。失去了对课堂的向往,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的语文就学不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中幸福地行走,欣赏这一路的风景,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幸福。一、幸福课堂是快乐无比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与幸福感培养有着内在联系,而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学校在德育中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儿童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促其成为能够感知幸福并创造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已经开始关注学生“语文生活”的质量与幸福度了。“语文生活”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涉及课堂语文学习、课外阅读、人际交往、影视网络语言的接触等等语文实践活动。毫无疑问,阅读应该是“语文生活”的中心,因为阅读是学生人文精神成长和语文素养提升最主要的渠道,阅读的内容、方式、质量与幸福度甚至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生存态度和精神生活品位。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学校应该是学生幸福的家园。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情与景让学生体味幸福。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会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和情境创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学生爱学语文,想学语文,在快乐中得到真善美的享受。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堪忧,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力求创新,多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微社区"是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在贯彻儿童生命成长"体验式教育"理念下创设的真实生活体验实习场,其以社会职业角色的多元智能体验活动为主线,将家庭与学校、教育与生活进行有机联结,从而构建出一个与个体生命发展相协调、与社会分工结构相一致的教育情境,让每个幼儿在活动参与中幸福快乐地体验与享受成长,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  相似文献   

16.
梁福金  黄勇明 《师道》2012,(10):35-36
教育的法则就是追求幸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将“幸福”当作教育的第一要旨,确定“幸福教育法则”,即把幸福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要帮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自信阳光的人生观,让孩子在成长中找到快乐,享受幸福。为此我们认为,和谐校园是学生人生的美好、幸福的获得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要用幸福观构建学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幸福校园,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拓宽体验幸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础教育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儿童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的情境,而成为与生活割裂的符号性学习,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开展"跨界"学习——跨越学科之界,消弭生活壁垒,提供学习的情境和背景,从知识的简单累积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建构幸福完整的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与幸福感培养有着内在联系,而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学校在德育中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对儿童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儿童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促其成为能够感知幸福并创造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9.
蒋云 《黑河教育》2012,(4):33-33
幸福是一种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多角度、多层面地让听障儿童体验到幸福,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人能感受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逐步提升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善学乐学的重要表现,质疑解疑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善思,学生才能主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