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运用整体思维策略解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体思维是把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整体,它反对把对象仅仅看做一个点、一条线、一个侧面的孤立片面的思维方法,而是将所研究的问题看做一个整体.统筹全局,从整体结构变化的前后比较中,寻找变量或不变量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两个变量的积是非零常数时,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如果把其中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的话,另一个变量就称是这个变量的反比例函数.即:如果变量x、y满足xy=k(k≠0),那么就说x与y成反比例;如果把x作  相似文献   

3.
李尚辉 《考试周刊》2008,(12):62-63
把数学教学当成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的现代教育观,已广泛深入地受到数学教育界的认同.作为数学思维的一个形式的数学形象思维,其重要性受到关注显然是很顺理成章的,探析数学形象思维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当一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把问题推向极端,通过对极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情况下的结论,这样可以使抽象、繁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浅显.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谋求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往往把它转化为一个熟知的或简单的问题,当该问题解决后,再归结到原来的问题获解.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是化归思想.  相似文献   

6.
换元法,即解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的方法.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换元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  相似文献   

7.
所谓广义定向思维,就是在解题过程中.根据定向思维趋向性和专注性的特点.根据中学物理现有知识基础,因势利导,创设适合发生物理现象的有关规律、有关过程的情境的思维方式.广义定向思维对抑制知识负迁移、促进知识正迁移,拓宽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广义定向思维在拓宽解题思路中的指导意义 1.1 用广义定向思维解题,化变量为“恒量” 在中学物理中,不少知识、规律都要求其中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保持恒定、并把此作为解题的前提,一旦失去这个前提,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而产生负效应.但是.  相似文献   

8.
数学与古诗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数学家兼诗人苏步青先生在微积分教学中,讲到无界变量时就喜欢用叶绍翁《游园不值》里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生每每会意而笑.——无界变量是说无论你设置怎样大的正数M,变量总要超出你的范围,即有一个变量的绝对值会超过M.于是,M可以比喻成无论怎样大的园子,变量相当于红杏,结果总有一枝红杏越出园子.诗的比喻如此恰当,其意境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形象化了.苏先生说,诗词与数学的思维方式虽不同,在“意境”上却相通.  相似文献   

9.
一、强化地理发散思维训练 根据思维的方向把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针对一个问题,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MM教育方式”所提的8个变量外,还有一个不可替代的调控变量,那就是数学语言教学.把“数学语言教学”补充进“MM教育方式”操作变量对于发扬“MM教育方式”两点论的辨证思维风格,克服目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脱离数学学科特征的极端主义教学是有利的.各数学单元有它独特的数学语言教学,由此形成了数学各分支、各单元独特的学科特征.“学科特征统筹”与“MM教育方式”的联姻,可以发展学生广义的数学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反应中当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的产物可能发生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不变的量。要想测出变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必须先确定出不变的量,以不变量为核心来研究变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不变量即定量,简称"定",改变的量即变量,简称"变",找出"定"来判断"变"对反应的影响称为"定""变"思维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利用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很多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定""变"思维模型在化学  相似文献   

12.
<正>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就是换元法.换元法在导数中有很好的运用,很多复杂的导数问题需要用到换元法.本文就换元法在导数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1通过换元把多变量问题转化为单变量问题有些导数问题含有多个变量,在构成函数时需要将多个变量合成一个变量,从而将多元函数(方程)转化为一元函数(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13.
论数学教学中思维层次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思维层次的主要因素有思维的敏捷度、思维的广度、思维层次的浮动性和教师的教学艺术.思维层次就是对学生能达到的思维深度进行划分,高一级思维包含低一级思维,每一级思维都以中间联系事物或事件的次数来确定.思维层次与问题层次不一定相同,同一问题的层次是一个常数,学生的思维层次是一个变量.思维层次观是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发现人才,命题考试,以及教学评价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中学数学竞赛有一道试题:证明 当n≥3时,n~(n 1)≥(n 1)~n.换离散变量为一般变量,可得另一个不等式:推广1 证明:当 a>b>e时,b~a>a~b.本文给出这个不等式的一个非初等证明,旨在得到这个不等式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转化是对原问题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观点加以考虑,把要解决的问题化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思维方法.数学转化思想无处不在,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包含了数学特有的数、式、形的相互转换.常见的转化方法有换元法、等积转化法、数形结合法、函数法、特殊值法等.一、换元法换元法就是在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  相似文献   

16.
"极端假设法"是指当一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时,对其变量作合理的延伸,把问题推向极端,通过对极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情况下的结果.本文就几种不同的物理量的变化过程采用"极端假设法"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对于两个或多个变量,我们可以视一个或者几个变量相对静止.同样对于一个相对的常量和变量,我们可以使常量相对于变量而运动,即把常量看成变量,变量看成常量.图1  例1 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x轴正方向移动,顶点B在45°角的终边上移动,求顶点C到原点的最大距离.分析 这里△ABC是运动的,点O是固定的.换个角度把点O看成是运动的,△ABC是固定的,点O的轨迹为以AB为弦与点C在AB异侧含45°圆周角的弓形弧,设圆心为S,CS交AB于D,可求得:CD=3,DS=1,SO=SB=2,显然当O,S,C三点共线时,OC最…  相似文献   

18.
参数法与常见的待定系数法、换元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一样,也是一种基本、重要而且适用面较为广泛的数学方法.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仅在活跃数学思维、沟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显示出优势,而且具有化繁为简、显现问题实质的特有作用,在初等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参数法就是根据给定的条件,用一个与数个已知变量有密切关系的中间变量,把已知量间接地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含有中间变量的表达式,然后消去中间变量,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可见,运用参数法解题时,关键在于选择参数.1“参数方程”法“参数方程”法指的是,直接运用熟…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试卷的质量,涉及到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相关和相关系数.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系数是标志相关强度和方向的统计量数.一般采用“r”表示.其取值范围:-1.00≤r≤1.00.当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同时,称为正相关,r>0;当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反时,称为负相关,r<0;当两列变量之间毫无关系时,称零相关或无相关,r=0.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主元思想,就是把多元变量题目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元作为自变量,其他都作为参量来研究问题.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一道题目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母,其中包括变量、参量、常量等等,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元,把这一类问题称为多元变量问题.在处理多元变量问题过程中,“主元思想”这一思想方法常常会给解题带来大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