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为不需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识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完全受制于教。教师教得越多,反而给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越少。师生的目标都是应考,对题型,套解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其结果是高分低能。如何教好数学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3.
数独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探究教学,常常指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学认识过程的任务来看,其根本目的不在于仅仅获得和验证真知,更主要地是为了在一定知识经验之上去构建学生主体的新的认知活动结构和实践行为能力,学生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建构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更多的是强调探究过程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本文结合一道具体实例,谈谈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一般程式.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刘太德 《江西教育》2000,(10):40-41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要求,也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智能呢?首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同时,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其智力是否得到发展,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主要还是看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识,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明确、有效地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要认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根据认识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是认识的主…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这种勾通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学生是过程的中心人物,是认识的主体,知识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学生成绩的优劣,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程度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知识的传递,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实践过程.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中的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过程,因此,从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来考察小学数学教学,必然要求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完整地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在一个个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不能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更应重视学生的学.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创造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顾晓君 《甘肃教育》2007,(11X):48-48
新课改要求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会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从而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着想.“不教之教”,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快乐感.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陈云泰 《课外阅读》2011,(5):183-183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振远 《广东教育》2006,(12):39-40
在数学学习的认识活动中,思维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思维作为结果,指数学知识本身;数学思维作为过程,指的是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正确、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暴露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的正确或失误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自学,这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是把教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科学知识,转移到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是起主导作用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其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把着力点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是探求知识的直接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自发诱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知识,指导他们认识世界。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原因诸多,其中原因之一便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和教师为主导的教组成的双边统一活动.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然而当前在高中的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传统观念:①把知识看成是定论,重结果轻过程;②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  相似文献   

16.
九八年我在郊区一所中学任教,中途接毕业班,由于急于求成,在未对学生状况深入了解分析的情况下,就“一厢情愿”地“苦”教起来。由于我的教没有内含着学生的学,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简单化为教的单边活动,教的结果是极不满意的。这种状况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之间的交往过程,学生有其独立的人格,独特的精神世界,独特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生自愿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有选择的权利。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这不能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在某个方面或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其中,德育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德育教学,学生的技能知识是无法提高的.德育不仅存在于文科形象的文字中,它同样存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那么,数学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结合幼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教学的改革重在教学过程的变化.而教学过程的变化强调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要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自主学习的真正主人.变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动自主发展。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在课堂中要还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中的每个步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就是教;对学生来说,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积极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学。教和学是对立统一、互相促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别人不能代替,没有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落空。所以,在教学中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相似文献   

20.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教学环节,教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取了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方式,做到了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了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一切发生得那么理所当然,发展是那么自然。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探求知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