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时英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叙事倾向、人物形象与叙述技巧上,以欲望的小型叙事取代革命的宏大叙事;以人的异化状态冲击人的主体地位;以拼贴与戏仿打破现代叙事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2.
"泛娱乐化"现象特指一种戏谑具有价值象征意义的人、物及事件的"价值侵犯"行为,这一行为背后掩映着一场娱乐盛行年代的价值虚无危机,具体表现为崇高精神的现代性虚无。在现代性语境下,崇高精神依托"宏大叙事"方式所呈现出的"集体情怀"的叙事主题、"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敬重传统"的叙事逻辑均不太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心理与价值期许,由此表明崇高精神内在包含着被贬值与被戏谑的因子。要纠偏"泛娱乐化"现象,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终结崇高精神的"宏大叙事"方式,将崇高精神定位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体,即为崇高精神构建一种具有人本性与现实性特征的、以个人发展为价值合理性依据的个人理想形态。唯有如此,崇高精神才可能在现代性语境下重新获得生命力,摆脱被戏谑的"泛娱乐化"命运。  相似文献   

3.
关于王小波叙事艺术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的作品中,充满戏谑,狂欢的叙事风格,以其特有的深刻与冷静对中心话语权进行颠覆。使文本在无限延宕中消解其终极意义。以一种决绝的解构主义精神解构了传统的宏大叙事下历史的神圣与庄严,解构了人生的深厚意蕴,将一种另类的,不同于当下的生活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纪珊珊 《双语学习》2007,(5M):86-87
王小波的作品中,充满戏谑,狂欢的叙事风格,以其特有的深刻与冷静对中心话语权进行颠覆。使文本在无限延宕中消解其终极意义。以一种决绝的解构主义精神解构了传统的宏大叙事下历史的神圣与庄严,解构了人生的深厚意蕴,将一种另类的,不同于当下的生活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学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除了师生互动、多媒体渗透等手段,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语言叙述中大胆创新,戏仿、援引、反讽、挪用、戏谑式议论、调侃式转译、现代称呼等等,都是值得一试的技巧。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力求使古代文学教学去沉重化,使80后、90后的本科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古代文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同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8.
拼接小电影是我国的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它产生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以叙事的拼接、戏仿、狂欢为主要特征;蕴含着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抗,承载着影视书写的意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小说写作呈现出审美粗鄙化、叙事格调调侃化、叙事方式极致化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其深层动因是消费主义横行下的巨大商业利益,以及西方某些思潮的冲击。作家应担当起精神领航员的社会重任,潜下心来,以优秀的作品追求和弘扬真善美,帮助人们挺立起来,超越庸常迷离的现实,实现人生梦想中的高贵与神圣。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在生活叙事与宏大叙事之间保持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的道德教育,为回应人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的崛起以及现实社会转型的挑战,逐渐走向生活,强调生活叙事。但是,伴随着道德教育强调生活化,生活本身所附着的琐碎、肤浅、低下和庸俗也随之而来。而缺少了震撼性的“宏大叙事”的道德教育,难以展示出一种真正和持久的力量和崇高、神圣的感觉,难以产生感召和激励作用。本文认为,道德教育在生活叙事与宏大叙事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淮阳人祖庙及庙会是中原汉民族地区兄妹婚神话传播的一个重要中心点.当地讲述人对于兄妹始祖的血亲乱伦有着强烈的拒斥态度,进而在惯常类型之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区变体.兄妹婚神话以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种形式传播,存在着多种叙事传统.讲述人的神话观复杂多样,将神话僵化地界定为"神圣的叙事"无助于现代口承神话的研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虽然对神话传统的传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非毫无限度.  相似文献   

12.
业余作家都梁用一种带着戏谑调侃又不乏清新浪漫的回忆性叙事,在消费社会里成功实现了<血色浪漫>对"文革"记忆的别样叙事.<血色浪漫>承袭并有机融合了"知青文学"的回忆性叙事和王朔"顽主"系列小说中对"文革"记忆个人化的历史叙事.它在一种多重缝合的叙事样式中,在多元化的当代话语背景下,以个人感性的生命体验来丰富"文革"叙事,在回忆性的个人历史表述中回归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然而又用戏仿的手法,使叙事带有某种暧昧的后现代性,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疏离与反叛,契合了大众对历史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调节小说情节张弛、起伏的叙事节奏在张炜小说的情绪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的小说节奏美学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上多种手法的置换与技巧的繁复,更为重要的是在刚柔两种叙事元素渗透与包容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功能。兼有写意化叙述的冲淡、柔和以及主体抒情的昂烈、激扬所形成的刚柔相济的美学风貌,制约着其作品的整体美学格调。  相似文献   

14.
易性叙事在现代中国女性小说中较多呈现为一种具有目的性、策略性的表达技巧和叙事手段,具有代表性的是关于民族梦想、女性个体情感体验和两性沟通的易性叙事。尽管有时其中仍留有传统性别关系模式和文化分工的痕迹,但它更多表现为现代女作家通过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实践新的性别书写方式的努力,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性别书写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随着一批以写农村题材为主的文学作品的问世,毕飞宇、李洱、林白等为中坚的晚生代作家的创作出现了转型迹象,开始有意无意从欲望都市中撤退,在乡村和历史中进行书写,显示了对写作深度和写作意义的自觉思考和追问,呈现了某种历史主义的悲悯情怀。与这种空间的转换相对应的,还有叙事立场从原先的边缘向中心的靠拢,叙事方式上从现时态的写作向过去式的写作,话语方式从原先的反讽式写作向悖论式写作转向,这些文本中呈现出了一种人到中年的精神气质,与现实和解,向历史握手。这种写作固然源于作家写作的探索,更源于现实的召唤,还来自于人到中年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文章定位于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经典作品《白雪公主后传》,着重分析了在20世纪60年代对大众文化进行强烈批判的大背景中,作家如何通过"文本间性"(或"互文性")这一后现代文本策略大胆地借助拼贴和戏仿的写作手法,将代表着大众文化的经典童话故事加以解构和重组,以碎片式的语言、人物和叙事揭示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批判大众文化对现代社会人们的桎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书写",寄寓了晚清以来对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认同理念,构筑了现代文学追求宏大性的国家叙事的意义空间,成为现代中国的一种国家元叙事.同时,这一时期的上海,已完成了从开埠之初的小渔村、渔港,向现代大都会的转变,都市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汇,消费文化的盛行和都市市民气息的混合、杂糅,又成为现代文学中"上海书写"的一大特点.无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书写",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基调和时代意识有着内在的关联.它牵动着现代中国敏感的神经,对应着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人类从来就是神话制造者。叙事始于神圣的讲述。现代性对宗教神圣的祛魅导致一个恶果:将神话视为一种低劣的思维方式,让理性的人抛弃神话。结果,失去神话的现代人陷入了科技理性主宰下的困境。为神话正名,需要将其还原到崇拜仪式的神圣语境之中,揭示其心理整合及精神治疗功能——神话能够让我们破碎的、悲惨的世界得以改观,启示我们应对自己内心的危机,找到新的超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写作教学基本是在演绎主流权力话语并成为主流意识的载体。即使上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育乃至人文教育改革呼声日炽,但整个语文教育包括写作教育话语权仍然处于一种宏大叙事话语的包围之中。新世纪的到来,虽然有自上而下的课改理念的冲击,而对这种亚写作话语有所反思、觉醒,但仍未彻底解构,消除积弊。而一种欲完全消解、颠覆这种话语权的倒是青少年这个写作群体的全面觉醒和反叛,以至于在他们的写作活动中,正在形成一种有异于传统写作叙事话语及其价值取向,正全面冲击着写作教育的宏大叙事话语,以至趋向于一种新的写作叙事话语系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戏仿"是中国先锋作家"反话语"叙事革命的一种重要叙述策略。在先锋作家的"纯"文学想象中,戏仿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实验,更是一种话语形式和审美范型。然而,当这样的实验被重复并成为新的叙事准则时,戏仿便可能转而被"经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