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商业化运作更具有市场,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五年来商业化运作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商业化运作缺乏长期规划,赞助商的权益、回报等方面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未能发挥厦门的地理优势和著名侨乡优势,缺乏对“亲情”马拉松市场与捐赠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相似文献   

2.
继成功举办第1届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后,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4夏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将于2004年3月27日8时,在风景如画的厦门鸣枪。这是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共同形成的中国南北两大马拉松赛事。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我国获国际田联路跑标识赛称号的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厦门市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赛事成绩及奖励、赛事安全、赛事赞助5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引领国内马拉松发展趋向的同时,在赛事组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可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查娜 《新体育》2007,(5):47-47
从2003年3月30日第一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开始,厦门马拉松赛成为厦门这座“海上花园”的名片。从此,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成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开跑日。从第一届的11560名运动员报名.到2007年的24620人参赛,今天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成为一个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国际化体育赛事,成为与北京马拉松南北呼应、春秋交替的国内最重头的两大马拉松赛事之一。  相似文献   

5.
提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厦门特定的环境,对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必须在充分利用本身地域特点的前提下,进行赛制的改革,遵循大型赛事的发展规律,努力提高竞技成绩,发展群众体育,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有效地提升赛事品牌。  相似文献   

6.
心动五环     
《新体育》2005,(5)
2005年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于2005年3月26日在风景如画的厦门鸣枪。这是继成功举办2003、200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之后,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本届马拉松突出的特点是“一赛两会”。“一赛”是指国际马拉松赛,“两会”是指“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和”马拉松高峰论坛”。其中,2005年3月25日举行的马拉松高峰论坛格外引入注目。以“人文关怀、健康马拉松、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全球马拉松现状、马拉松文化、马拉松与健康、马拉松赛事的专业营销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肯尼亚的运动员雷蒙德·肯考克以2小时9分49 秒的成绩摘取桂冠,埃塞俄比亚的西米勒斯·毛拉和泰克斯特·凯比德以2 小时10分51秒和2小时12分3秒的成绩分获第二三名。中国男运动员李建飞和宫科则以2小时14分58秒和2小时15分11秒的成绩获得第六七名。  相似文献   

7.
陈丹 《体育科研》2017,(2):28-32,43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选取上海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为研究对象,2013—2015年上海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和马拉松系列赛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和归纳在上海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上海马拉松运动如何健康良性发展提出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现场观察的方法,对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存在的风险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主要存在赛事形象、自然、人为灾害、比赛组织管理、赛事商业、人员和政治等风险。应对策略包括变换跑道、变更赛时、交通管制、环卫保护、安全防患、技术培训和风险转移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5,(5):4-4
本刊讯2005年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于2005年3月26日在风景如画的厦门鸣枪。这是继成功举办2003、200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之后,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肯尼亚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马拉松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田径项目、奥运会的压轴大戏,极大地体现了人类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我国作为国际马拉松大家庭的一员,在1981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目前,每年从1月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到12月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国内许多城市都在举办全程或半程马拉松赛,其中不乏一些有世界影响力的赛事。马拉松运动的广泛参与性是其社会影响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且体质与健康状况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健康隐患和运动性意外。  相似文献   

11.
继2003年3月30日成功举办第1届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之后,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4夏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于2004年3月27日8时,在景色宜人的厦门成功举行。来自34个国家的15015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争夺全程、半程、10公里和5公里的冠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国际马拉松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研究马拉松赛事导向下的城市意象构建。基于对马拉松赛事与城市意象互动关系的文献梳理,从马拉松赛事线路规划、传播媒介报道、权力关系介入等视角,探寻马拉松赛事嵌入城市意象构建的机理,提出马拉松赛事构建城市意象的有效途径。建议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负面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以化解马拉松赛事导向下的美好城市意象构建风险。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组织通过建立赛事网站促进其与体育迷的交流和互动。依据市场营销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三大马拉松赛事和国际五大马拉松大满贯赛事网站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国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把网站作为分销渠道,注重市场的推广;中国马拉松赛事把网站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缺乏与体育迷、客户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罗建达 《体育科技》2010,31(3):21-24
如何利用半程马拉松赛事来增加城市品牌,展现城市的风貌,体现全民健身运动,使更多的南宁市民尽可能参与到马拉松赛事中来,真切体会到体育带给人类的福音,从这个背景出发,对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现状,对比国内外的赛事,从中寻找现阶段如何更好地创造条件开发市场,把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8,(2):27-27
自2003年首次举办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以来,一年一度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已经成了厦门人民的节日,成为厦门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了。厦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海港风景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如春,风和日丽,空气质量优良,年平均气温20℃。厦门以其淳朴的民风、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成都举办国际摇滚马拉松进行SWOT分析。成都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优势是运营机构权威和赛事形式新颖;劣势是参赛距离遥远和比赛成本高昂;机会在于打造国际品牌和建立赛事联系;威胁来自赛事间的竞争。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举办成都国际摇滚马拉松将面临难以丰富赛事内容层次的挑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营销策略角度,分析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与上海城市品牌捆绑营销策略和手段,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国内外马拉松赛事营销进行对比,提出上海发展马拉松赛事的优势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以2013—2018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以理论力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并对动力机制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2)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的测量指标、影响因素均与综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45);3)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年度的综合动力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284,P>0.05);4)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F=30.504,P<0.01)。我国马拉松赛事需要从协同发展、市场化运作、赛事创新、政策落实等视角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体育》2011,(7):45-45
2011年7月3日,首届兰州国际马拉松在案有“西北夏宫”之美誉的兰州城鸣枪,乔丹体育助力组委会共同打造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国际马拉松赛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国际马拉松赛事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武汉国际马拉松赛事服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针对赛事服务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加强马拉松运动风险宣传,提高参赛者竞赛风险意识;合理设置竞赛项目,开发特色赛事产品;完善官网功能设置,加强网站后期维护;提高赛事奖金吸引力,培养本土优秀运动员;改进起跑方式,完善起、终点指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