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果我们在一起,你愿意移民跟我去加拿大吗?”这是著名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幕:男嘉宾在最后一个环节只剩下一盏亮着的灯,接受女嘉宾的“拷问”。  相似文献   

2.
<正>黄菡离开"非诚勿扰"了,网络上流传着《缘来非诚勿扰》的录制片段。"黄菡老师陪这个节目走了6年,这是黄菡老师录制的最后一期。最后要说两句。"孟非说,"对于‘非诚勿扰’这6年,我和我所有的同事要说的一个词就是感谢。对于你离开‘非诚勿扰’之后,我们所有的话就是祝福。"随后,孟非把时间交给  相似文献   

3.
觉晓 《留学生》2009,(2):54-55
一见面,他就用中文问我,我们说中文还是英文?我像电影《非诚勿扰》里的范先生一样幽默地说.“还是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伙参加“非诚勿扰”节目。 一女首先发问:是独生子吗?  相似文献   

5.
邵建 《教师博览》2011,(6):10-10
"今天晚上的《非诚勿扰》,有一个美国出生的华裔男嘉宾,哈佛本科,牛津硕士,现在伯克利读博。整个过程,开始很像喜剧,结尾很意外,整个很有戏剧性……"这是3月26日晚我看过节目后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这位哈  相似文献   

6.
邵建 《生活教育》2011,(11):57-58
"今天晚上的非诚勿扰,有一个美国出生的华裔男嘉,哈佛本,牛津硕,现在伯克利读博。整个过程,开始很喜剧,结尾很意外,整个很情节,最后很……"这是当晚我看过节目后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这位哈佛男孩叫安田,他那在电梯里坐着出来又扭着上场的姿态给他这一节带来了十足的喜感。果然,以后的进程笑谑意味很浓,这位哈佛男孩毫不掩饰的率真甚至让主持嘉宾和场上的其他女嘉宾认为他是疯  相似文献   

7.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很火,喜欢看的人特别多。于是,我在周同人群中做了个调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爱看这个节目呢?结果有65%的人说因为盂非的幽默机智。是啊,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气氛和谐,心情愉快。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能让课堂“幽默满屋”,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邵建 《生活教育》2011,(6):57-58
“今天晚上的非诚勿扰,有一个美国出生的华裔男嘉,哈佛本,牛津硕,现在伯克利读博。整个过程,开始很喜剧,结尾很意外,整个很情节,最后很……”这是当晚我看过节目后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这位哈佛男孩叫安田,他那在电梯里坐着出来又扭着上场的姿态给他这一节带来了十足的喜感。果然,以后的进程笑谑意味很浓,这位哈佛男孩毫不掩饰的率真甚至让主持嘉宾和场上的其他女嘉宾认为他是疯子或精神病(看来我们在我们自己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都是格式化了的人,一旦发现与我们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的郑功成教授在谈到大学生就业时,曾讲到一个例子:一个中国学者在美国哈佛取得博士学位后,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打车时仍然表现得兴奋不已。司机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取得了哈佛的博士学位!”司机平静地说:“那怎么啦?我就是哈佛的博士。”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卫视步步高vivo智能手机非诚勿扰精彩继续……"这句话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台词.人们总能在《非诚勿扰》中看到乐嘉开的玩笑,以及他对男嘉宾的调侃,节目中总是能擦出这样快乐的火花.《非诚勿扰》这个相亲服务类节目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甚至连外国人也"飞过来"参加《非诚勿扰》.总之,这个节目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火. 每期的《非诚勿扰》总是娱乐十足,富有趣味性.乐嘉,说话幽默风趣,又带着一些攻击性、讽刺性;而孟非语气平和,时不时会冒出经典的几句话,常常扮演"和事佬"这样的角色;黄菡老师温婉知性,能给观众许多富有哲思的话语,不过,在两位老师的感染下,黄菡老师也常常吐出一些幽默话语.我记得有一期黄菡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在一般情况下是女人,乐嘉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女人."一句话雷倒众人,而我就在电视机前笑得前仰后合,太雷人了!  相似文献   

11.
李磊 《文教资料》2011,(1):59-61
《非诚勿扰》是相亲真人秀节目中最红火的节目之一,本文就《非诚勿扰》的文化价值、叙事策略,以及节目如何从私人化走向公共文化领域这三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次偶然的机会,浏览了江苏卫视由孟非主持的节目《非诚勿扰》,欲罢不能,欲止不住。于是,每周末必守着江苏卫视,准时看完《非诚勿扰》才肯罢休。“光头佬”孟非的主持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观看总是捧腹大笑、情不自禁甚至旁若无人。《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深受广大观众喜欢,这与孟非高明的主持之道不无关联。反观思想品德课堂和思想品德教师,为什么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和钟情,反而一直受到指责和批评呢?孟非的主持之道或许对思想品德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哈佛大学毕业的美籍华人安田先生在《非诚勿扰》相亲时,因为不满意他原先选中的心动女生对一个问题的回答而最终放弃了他的选择。他对两位女嘉宾的提问是:假如你中了大奖,有很多钱,比如是一千万美金,你会怎么用这笔钱?心动女生回答:我的生活还会照旧,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不会有什么改变?另一位女嘉宾回答:我会带我妈妈出去玩,以后再也  相似文献   

14.
龙高燕 《生活教育》2012,(13):37-37
21世纪什么最贵?《非诚勿扰》里的经典对白说“和谐”最贵,葛优还说“人才”最贵。在这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硝烟战争再现、无烟战争连连,我觉得21世纪最贵的是“心态”。做教师虽然避开了争战,但社会发展形势也并不会给老师留下一片宁静的天空,今天我想这样做教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对《非诚勿扰》相亲节目2010年3月14日第10期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男嘉宾富二代刘云超挑战极具争议拜金女马诺一节进行分析。主要从节目对话内容进行语步分析。《非诚勿扰》整部作品的电视类型是相亲节目,同时具有相亲功能性和娱乐性,风格是犀利、幽默风趣。《非诚勿扰》凸现了当代男女双放方择偶意识形态的碰撞。  相似文献   

16.
《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同为模仿《Take me out》的真人秀节目,但《非诚勿扰》显然取得了更高的收视率。通过比较《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在叙事结构和影像空间的差异,揭示出《非诚勿扰》的成功得益于其戏剧化的情节叙述和风格化的影像空间呈现,在情节方面使用主副情节线并行的叙述手法,并设置个性化的人物;在视觉影像方面突出了空间的疏离感、强调了空间的功能性与并置性,形成了《非诚勿扰》特征的影像风格,成为真人秀节目真实与虚拟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  相似文献   

17.
赵曦 《华章》2013,(23)
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了新节目《非诚勿扰》,这种新型的“电视相亲”节目在真人秀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且还很好地结合社会中的热点和话题,这就很好地提升了真人秀节目的全新活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本文密切联系日趋兴旺的消费文化形势,研究了《非诚勿扰》中的娱乐狂欢和精彩不断的话题冲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初以来,以全新形式亮相的电视交友类节目重出江湖,称得上荧屏一大看点:无论是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还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极为相似的节目形式却同样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自它们开播以来便屡创收视新高。其中《非诚勿扰》刚扩版为一周两期,就“不负众望”,其收视率蹿到了2.61%。电视交友节目往往因为形式新颖、内容极富个性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但同时,电视交友节目的热播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电视交友节目的发展及其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所探究的问题总结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