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说过,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的确,暴力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同时遭到人民大众的厌弃,因为人们渴望生活在没有暴力的和平年代。然而,我们发现表现暴力的文学却很有市场,从《水浒传》到民国时期兴起的武侠小说热,没有消失过。时至今日,电影影像大肆渲染暴力,刺激受众的感官,满足他们的想象。现当今的中外电影越来越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近年来一批新锐导演的作品也被广泛地给予关注,贴上暴力美学的标签。如美国的昆廷·塔伦蒂诺、中国香港的吴宇森等。其实不仅仅是电影,包括近年来新推出的电子玩具、电视访谈节目,例如犯罪实录等,以事实为根基,再加上暴力元素,展现残酷画面,也是同样被加以"暴力美学"。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暴力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在电影的各个方面都能加以运用。如画面处理,剪辑技巧,或者是普通的情节发展。著名哲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有双面性,人能从建设和破坏中寻求快感。但是这和人性并不相互排斥。本文对暴力美学研究的目的并非是提倡暴力,而是通过对暴力问题的探究,对其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追问,对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进行思索。  相似文献   

2.
王琴芳 《科教文汇》2008,(10):177-177
对于小说的鉴赏其实是读者与作家心灵的交流。短篇小说成分一般包括人物、背景、情节、环境、矛盾冲突、高潮、人称、主题等,我们鉴赏时可以侧重某一两个方面。在此,笔者通过对《花园里的独角兽》和《敞开的窗户》中人物语言的对比浅谈了人物语言特色,从而指出人物语言特色对于小说的鉴赏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南南 《科教文汇》2007,(12S):48-48
近几年来,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引起了公众们的广泛注意。笔者简要地阐述了校园暴力的定义、危害,类型,及美国校园暴力产生的几种原因,以期对我国校园暴力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引起了公众们的广泛注意.笔者简要地阐述了校园暴力的定义、危害,类型,及美国校园暴力产生的几种原因,以期对我国校园暴力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情感主体、情感载体、情感接受体三个角度讨论了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独立意义这一概念,指出了自然环境描写的独立意义就在于它同小说中情节叙述一样是作家主体情感的直接表达方式, 而不是情节叙述的附属物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的动画片真的适合儿童观看吗?且不说国内的羊狼大战、狗熊与人,欢乐不断的同时也穿插着暴力的情节,就说动画片界的经典——猫和老鼠,每场追逐戏中肯定少不了各种暴力的恶作剧。这些动画片中,尽管暴力,但是主角和其他配角都还能保住性命,在其他的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可能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回忆一下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画片,要么是主角的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因故死亡,要么主角是孤儿,比如1937年版的《白雪公主》、《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主角们的人生让人不忍直视:白雪公主的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是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在作者所有的作品中,这部著作堪称最富于喜剧色彩,四处洋溢着“机智和幽默”。拟从《傲慢与偏见》人物的喜剧性格,人物的喜剧性对白,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来欣赏作家独特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本文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将从情节构造和叙事技巧两个方面阐述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其作品的叙事技巧同时受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和外国名著的双重影响,因此在读者看来既引人入胜又显得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0.
花娟 《科教文汇》2009,(35):254-255
《无期徒刑》是澳洲作家克拉克的一部流犯小说。作者通过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流放制度的惨无人道和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展现了一个善恶奖惩倒置的世界。本文将从主题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三个方面剖析其精妙的反衬手法及其所产生的别具匠心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张洪波 《今日科苑》2007,(12):176-177
入户诈骗、抢夺可以转化为入户抢劫;行为人为实施抢劫、盗窃、诈骗、抢夺犯罪之外的非法行为而“入户”后临时起意抢劫的,不能成立“入户抢劫”;司法解释关于对盗窃、诈骗、抢夺犯罪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仅具有“入户”情节但未达“数额较大”亦无其他严重情节者以“入户抢劫”处理的隐性规定,违背了“禁止重复评价”的刑法原则,导致罪刑失衡,因而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张鸿旭 《科教文汇》2008,(18):171-171
在张洁三十年的创作经历中,其风格发生了多次转变,但在其小说创作,特别是爱情婚姻小说中却始终贯穿着一个相似的婚姻模式——老夫少妻,这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种模式也随着作家创作风格的转变在内涵上有了一定的变化。老夫少妻是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创作出来的,必然带有作家生活经坜的局限,而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精神之恋的婚姻本身,是应给予理解和尊重的。  相似文献   

13.
王晓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91-191,114
弗·司·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被西方文学评论界誉为"迷惘一代"代言人、"爵士时代""桂冠诗人"、优秀"编年史家"的杰出小说家。通过其代表作《返老还童》中奇妙的人生倒置情节,分析作者的时间意识,以及这种时间意识所反映的人生观、爱情观和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这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我们能够更多元地表达,能听到更丰富的声音,同时也导致了无序的情绪宣泄与肆意的网络暴力。本文以网络舆论暴力为研究对象,阐释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笔者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得出,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网民的匿名性、网络舆论的复合传播方式、自媒体时代网民自我设置暴力议题、群体极化与沉默的螺旋等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的现象愈演愈烈。最后从立法、司法、执法和社会四个层面出发,为有效防范网络舆论暴力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影片,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惊悚情节,精彩巧妙的精神分析过程,无疑使该片成为了心理学的经典电影之一。这是笔者看的第一部心理学电影,多年过去,其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深入透彻的精神分析过程依旧深刻地印在笔者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6.
<正>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通常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再写大纲,再加入情节,最后根据这些写出读者喜欢的小说或作品,进而成为佳篇,广为传阅。整个过程需要良好的想象力。而这个方法也叫构造性想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更加便利。现阶段,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笔者从常熟理工学院入手,探究大学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看法,浅析网络语言暴力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没有华丽深奥的语言,见不到暴力、色情、贪欲、罪恶与隐私,也没有采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正是这样几部篇幅并不很长的小说,竟被译成了54种语言,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销售量高达近四千万册,跻身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排行榜,  相似文献   

19.
刑事责任事实即决定或者影响刑事责任存在或者大小变化的罪前、罪中、罪后主客观相统一的并体现罪犯社会危害性或人身危险性的法定或者酌定的事实因素。基于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三者之间内在的紧密统一性,笔者主张确立“刑事责任事实”的概念,并视其为统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量刑情节的上位概念。从而使罪、责、刑三者之间在理论逻辑上圆合贯通。刑事责任事实依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笔者认为,刑事责任事实可分为:案内事实与案外事实,要件性事实与非要件性事实,增量性事实与减量性事实等。  相似文献   

20.
夏红军 《今日科苑》2007,(22):221-222
刑事责任事实即决定或者影响刑事责任存在或者大小变化的罪前、罪中、罪后主客观相统一的并体现罪犯社会危害性或人身危险性的法定或者酌定的事实因素。基于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三者之间内在的紧密统一性,笔者主张确立"刑事责任事实"的概念,并视其为统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量刑情节的上位概念。从而使罪、责、刑三者之间在理论逻辑上圆合贯通。刑事责任事实依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笔者认为,刑事责任事实可分为:案内事实与案外事实,要件性事实与非要件性事实,增量性事实与减量性事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