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等值: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定义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仿照奈达(Eugene Nida)定义翻译的方式使用术语“非等值”来定义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认为,欠额翻译(又称过载翻译)与超额翻译都是在译语中复制与源语信息在语义和语体上的非等值,都是对理想的忠实通顺的翻译的偏离。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判定缺乏客观的标准。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走失或增加体现在命题数量的变化,以此来确立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判定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雷鸣 《考试周刊》2011,(51):22-23
超额与欠额翻译常常是翻译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错误类型。字幕翻译受到文学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双重限制,超额与欠额翻译所引起的信息量的增减不可避免。文章重新划分了电影类型,分析了不同电影类型的字幕翻译,指出在与时间、空间等技术因素相冲突的情况下,适度的超额或欠额翻译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摆脱双重因素限制的折中方法。  相似文献   

4.
贾雯 《考试周刊》2011,(45):18-18
欠额翻译就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小于原文的信息量,而超额翻译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大于原文的信息量。本文讨论了超额和欠额翻译的辩证关系,并将之与电影名称翻译的超额欠额联系起来,得出由于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电影片名翻译中超额、欠额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应该在超额和欠额翻译的辩证观点下,采取变通的手法,达到译文和译作的最大等值。  相似文献   

5.
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形成原因及规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作为典型的错误翻译类型常常困扰着译者,认为造成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主要原因有三: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色彩各异;语言结构的差别。奈达理论中的“译语读者反应”,可作为界定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度”,这是一种能动的“度”,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语言的变迁以及双语文化交往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概略化、具体化、归化、语境增益、加注等策略,都能帮助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规避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  相似文献   

6.
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无法回答其多样性的问题。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是产生于翻译过程中的、由译者的心理活动决定的翻译现象,其多样性源于译者的认知因素和对翻译过程的操控。  相似文献   

7.
对于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的研究,集中于从文本对比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寻找原因,并在语言操作的层面上进行规避,但是对“超额”和“欠额”的判定缺乏客观的标准;对“欠额”和“超额”的多样化缺乏解释力;所提出的规避策略收效甚微。本文指出: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由译者的心理活动决定,而翻译过程和译者的心理活动是认知的,因此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词语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 ,文化的差异在词汇文化内涵上会有所反映 ,从而导致语际间翻译出现超额与欠额现象  相似文献   

9.
欠额翻译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小于原文的信息量,而超额翻译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大于原文的信息量。从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可看出,超额和欠额是翻译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是辩证统一的。这两种现象虽然不能“规避”,但应当采取积极的疏导措施,实现最大限度的文本信息、文化内涵和文本韵味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从"作者意图"这一概念出发,文章对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的概念做了界定,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译出原著作者的信息意图,让原著作者展示给读者的语境起调节作用,达到传递信息意图的目的.译者对译文读者是否理解原作语境会有错误的估计,以致采取了不当的翻译策略,这正是造成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非言语行为交际为语言交际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行为交际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地位。列举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例子,讨论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非语言行为交际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推销交流论     
在研讨推销内涵的基础上,从交流性态的新角度探讨社会流中普遍存在的微循环现象即推销交流现象;尝试按性态将社会交流分成弱态交流、中态交流、强态交流和超强态交流等4种级态,明确定位推销交流为其中的第3级态;首次提出推销交流场的概念,初步给出了由4个交流效应模块构成的推销交流场的定性模型,并研究了它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交际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基础,因此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通过介绍非语言交际的功能和特点,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萨莫瓦尔说:"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时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2]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人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运用,而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实际上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它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根据毕继万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成四大类:1)体态语;2)副语言;3)客体语;4)环境语,本文试从手势语、眼神交流、体触行为等方面研究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减少由此导致的文化差异的干扰,以促进人们之间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交际总是与语言交际相伴相生。每一次语言交际都需要一种或多种非语言交际的参与。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非语言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发挥着应有作用。正确区分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合理看待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对推动非语言交际与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规范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丰富非语言交际策略,建立健全综合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从而促使非语言交际在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6.
明确技术传播的概念,有必要把技术传播与科学传播、科技传播这两个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技术传播不能等同于技术知识的传播,它还包括技术经验和技术实体的传播,而技术实体的传播通常被研究者忽视.技术传播的形态可以从传播者、受众、传播途径、技术来源等不同的角度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少林功夫不断向国内外的传播和推广,少林功夫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其传播方式的研究,必然会为进一步弘扬少林功夫、展示少林魅力提供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樊军 《宜宾学院学报》2005,5(3):100-103
跨化交际包括不同化间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传统上的日语教学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从而影响到跨化交际活动的进行。通过对非语言交际的认识,以及中日两国化中非语言交际现象的对比研究,揭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从而为日语教学中的非语言跨化交际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终端用户的大规模增长,迫切需要提高网络带宽和资源使用效率。5G网络中的认知D2D(device-to-device) 通信技术可直接通过通信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两个建立好链路的通信设备可直接通信,既能高效利用通信资源,又能满足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如何进行通信资源管理及通信链路选择成为研究重点。基于5G网络的认知D2D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信道分配方法,以解决资源分配问题,最大化D2D通信设备运行效率。将该方法与传统通信方法进行对比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们来说,研究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是使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能顺畅、有效地彼此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研究显得日趋必要。我们把来自不同文化的人间的互相交流称为跨文化交际(Lany A.Smovar,Richard E.Porter,Lisa A.Stefani 2000),如何有效、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非言语交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作者从肢体语言包括目光接触和身体动作以及环境语言包括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