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一直都是主人公盖茨比幻灭的美国梦的象征,是"爵士乐时代"典型的拜金物质女郎,同时黛西也是一个充满了爱与生命冲动的女人,她和盖茨比的悲剧更多是她那个时代给她造成的困境的没有办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好些年前,在《儿童文学》上读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她的父母重男轻女,只疼爱女孩的弟弟,他们不愿送女孩读书,让她每天都出去拣枯叶。里面出现最多的场景是女孩拖着一根长棍,将落叶一片片穿进去,伴随着哗啦啦的声音独自穿过树林……叮当的故事让人心疼地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孤单的女孩,虽然她们的遭遇并不相同,却都源于同样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夏古华  李剑 《文教资料》2011,(16):23-2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公认的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成功之处之一是对女主人公黛西多重个性格特征的生动细微的刻画。黛西个性鲜明,性格复杂多变,是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资产阶级富家小姐,是体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东卵区资产阶级贵族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物,正因为作者对她成功地塑造,使作品成为那个时期最伟大的文学性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一直被评论界批判为导致盖茨比失败的罪魁祸首。本文将以波德利亚的消费文化理论对黛西做进一步的探讨,并挖掘她被男性视角所忽视的痛苦经历,指出黛西是消费社会被“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的悲剧式人物。黛西更大程度上是一位受害者,是男性失望根源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5.
万成 《初中生之友》2009,(12):30-31
刘翠花喜欢上那个穿白衬衫的男孩缘于她15岁的生日晚会。  相似文献   

6.
大亨小传     
每逢你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要记住,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优越的条件。故事一天晚上,我去拜访我的远房表妹黛西与她有钱有势的丈夫,从黛西的朋友贝克小姐的口中得知,黛西的婚姻并不美满,汤姆有外遇。我意外地接到邻  相似文献   

7.
小叮当的好朋友赵灿,绰号花木兰。她长得像个男孩子,说话、走路、穿衣,都像。她从不留长发,也从没穿过裙子,连鲜艳一点的衣服都没有,平时也马马虎虎地,没有一点女孩子味。因为她太像男孩子,经常闹出一些笑话。有次上体育课大家排队,老师指着她,说道:"呀,那个男孩儿怎么排到女生队里了?"一次,学校组织一场重要的演出活动,老师叫所有女生都要穿红裙子,戴白色遮阳帽。这下赵灿为难了。"老师,我可不可以不参加?"赵灿问。  相似文献   

8.
雷佳 《文教资料》2012,(22):27-28
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作品的分析与评论中,很少有人对黛西这一女主角作专门的评论,从梦想幻灭这一角度去评论她的更少,本研究从梦想破灭这一角度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黛西进行评论,揭示黛西的梦想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是怎样幻灭的,最后探究她的梦想破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件艾滋病患者的毛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罗津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找来一些志愿者,拿出一件毛衣,告诉他们,这件毛衣别人曾经穿过,但现在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了,然后,罗津问这些志愿者,愿不愿意穿上这件毛衣。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都说穿这件毛衣没有问题。接着,罗津告诉志愿者,那个曾经穿过这件毛衣的人是个艾滋病患者,但只是穿了三十分钟而已。  相似文献   

10.
担心     
<正>炎炎烈日下,那个穿裙子的阿姨伸长了脖子,坐在墙头。炙热的阳光穿过并不繁密的树叶,金色的光柱像一把把虚幻却又隐含力量的剑,狠狠地戳在地上,溅出无数刺眼的光点,炽烫得让人不敢接近。烈日,骄阳,再加上哄闹的人山人海,原本静谧的学校像极了七月的火车站,闷热、焦躁。家长们已使出浑身解数——摄像机、望远镜,甚至是梯子。那个阿姨就是在这样的竞争中走投无路,爬上了墙头。她穿着一条满是亮片的及膝的连衣裙,一  相似文献   

11.
我的同桌马小丽,是一个不爱穿裙子的女孩儿。 印象里,好像只在开学报到的那天,见她穿过一次,之后,她因摔跤瘸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再也没见过她穿裙子。我曾试着问过她,为什么不爱穿裙子,她说你管得着吗!之后,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像是在警告我,以后不准再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绘本点击:你一定熟知那个灰姑娘的故事,当她穿上合脚的水晶鞋,成为王子的准新娘,幸福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但她的两个姐姐呢?她们才不会甘心!  相似文献   

13.
那个秋天 我对稻草人说 穿上白裙子 做我的新娘吧 她什么也不说 忽近忽远的云彩 使我们变成了 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14.
汪李娟 《考试周刊》2011,(85):25-26
《黛西·密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大多数现代读者对该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密勒倾心不已。在詹姆斯所描写的美国少女中,黛西是第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她的女性意识正是美国人所追求的自由精神的最佳写照,她的悲惨结局也让现代读者怅然若失。读者不禁会想,如果黛西没有死,她会最终变得理智而成熟吗?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黛西·密勒女性意识的幻灭总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新批评派的细读法(closereading)来分析女主人公黛西,她在盖茨比心目中是“美国梦”的象征。文章将她与乔丹·贝克做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课间休息时,郑州市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闲聊着.迎面过来的仙鹤老师今天穿件小花袄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用手摸摸,觉着这绒绒布滑溜溜的宽宽松松地穿着挺合身.那个讲:小素花中夹些红点点还挺俏的,穿上她足足又年轻二十岁.说得仙鹤老师乐滋滋的,眉飞色舞地唱起顺口溜.那个知足那个惬意劲随着同学们的笑声荡漾开来.  相似文献   

17.
一张全家福     
我有一张照片。是一张我家的全家福。穿黑衣服的男人是我爸爸。他的名字叫袁侠。他34岁,喜欢去钓鱼。那个漂亮的妇女是我妈妈。她穿了一件红毛衣。她的名字叫陈菊。她33岁,喜欢打羽毛球。那个女孩是谁呢?就是我。我11岁了,喜欢弹钢琴,也喜欢英语。  相似文献   

1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似乎集中了两种复杂的品性于一体:一方面她是美国爵士时代典型的追求个性和自主“新潮女子”,另一方面,她又是被动、逃避,“无力”的女性。文章以波德利亚的消费文化观点分析“新潮女性”,认为消费社会对女性的“物化”是黛西“无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脑海中一直有一双黑亮的眼眸。那是一双怎样的眸子呀 ?深邃得竟让人有跌落无底洞的目眩之感。我尝试解开这双眼眸的秘密 ,却只读到沉默 ,我读不懂这沉默。她 ,一个可怜的女子。年轻的她被迫离开那个充满火药味的家 ,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成为千万打工者中的一员 ,伴着她的 ,是年幼的儿子。初听这个故事 ,心中竟满是不屑。直到真正看见他们 ,目光竟一下被那个小小的身躯吸引了 ,因为那似曾相识的衣服……我知道 ,这是我小时候穿过的衣服 ,母亲一直收着 ,直到有一天 ,被人要走。如今再见 ,竟是这样一个怪异的“组合体”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穿…  相似文献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似乎集中了两种复杂的品性于一体:一方面她是美国爵士时代典型的追求个性和自主“新潮女子”,另一方面,她又是被动、逃避,“无力”的女性。文章以波德利亚的消费文化观点分析“新潮女性”,认为消费社会对女性的“物化”是黛西“无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