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2.
教师“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习作命题,教师亲自动笔写一写,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下水文”的意识和习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没有必要,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里,随意找篇范文也不是件难事;二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缺乏写“下水文”的经验和技巧。针对教师们光说不练的普遍现象,我们开展了教师“亲身下河…‘亲口尝梨”的“下水文”实践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编辑部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师‘下水文’有奖征文”活动已结束。广大教师本着“重要的是参与”的精神,纷纷投稿,截至今年7月底,共收到征文100余篇。教师节前夕,我们组织评委认真评选,共评出获奖作品20篇(获奖名单见《宁夏教育》第11期)。获奖作品正在陆续刊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生会写文章。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自己要会写,要能给学生作示范。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  相似文献   

4.
拜读《小学教学研究》1998年第一期任丽华同志撰写的《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文,觉得有几句话想说。任丽华同志在该文中认为“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弊多利少”,主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甩开‘下水文’”。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失之偏颇的,这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5.
各通讯组: 为提高教师写作水平和语文教学质量,本刊主办的“小学语文教师‘下水文’有奖征文”已于7月31日结束。这次征文活动得到我区小学教师的广泛支持,10个月时间,共收到了征文(附写作体会)100余篇。在此,对应征作者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6.
有幸读到贵刊2003年第9期谈永康先生“还是要多‘下水’”一文,(此前并未看到“中国教育报”刊载的孙世杰先生的“语文教师要慎用‘下水’文章示范”的文章)事有凑巧,笔者一周前刚刚就小学作文教学“范文引路”的教学模式在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小学语文教学论”课堂上做过简单的评析,因此,想借“争鸣平台”一角,就谈永康先生论及的“教师下水”问题谈几点看法。“范文引路”的教学模式,恐怕是每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再熟悉不过的,范文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老师“下水”,借鉴学生优秀作文选或本班学生的优秀作文,课文或自选的作家作品、报…  相似文献   

7.
教师写“下水文”并用其作为范文去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鼓励学生写好文章,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坚持使用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出现了教师范文一拿出,学生就机械模仿,写出的文章同老师的范文大同小异的现象。因此,部分教师产生了写范文容易使学生选材千篇一律,束缚学生思维,难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索性不写不用范文了。使用“下水文”,难道说真的有弊病吗?用还是不用?怎样用?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的是在写作的长途中刚刚学会走路,阅历浅,知识贫乏的小学生。如果在作文指导课上不指给学生“一条路”,把他们“扶”到路口,又怎能谈得上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呢?所以,不但要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8.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写“下水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作文的高下优劣,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和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大标志。教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自己应写好“下水”文章。教育家叶圣陶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大中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些教师认为,作文指导教师应该写“下水作文。”教师究竟是否能写出“下水作文?”教师能否写好“下水作文?”教师应该写怎样的作文?本文对这一系列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齐娜 《考试周刊》2009,(10):66-67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3.
每次评改高考作文卷,我心中总有些酸涩感:作文小学写,初中写,高中依旧写,且密度、强度不断加大,为什么在检验作文素质的关键时刻却“佳作不多,‘套文’、‘四不象文’不少”?是教师指导不够吗?不是。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每一环节,教师都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传授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具体简明地归纳出写作“套路”;既训练学生写“自选文”,又训练学生写“规矩文”、“定时文”;尝试各种好的作文评改方法——然而,学生作文“难”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原因何在?从当前的教育实际看,我认为主要有两种:一、学生生活空间太…  相似文献   

14.
作文,就是写文章,是学生用口述或笔述有组织地表达自己要讲的话。它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所谓“下水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自己要经常动笔.帮助学生加快学习的进步,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下水文”旨在激励引向,但教师要防止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力求范文  相似文献   

15.
下水文通常指教师在学生习作前用于指导学生写作而作的一篇范文。像游泳池中的教练,以身示范,和队员一起下水,在水中展示动作技巧,直接游给队员看,或边传授边演示,让队员模仿,掌握要领,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一“、下水文”在作文教学中的益处1、通过“下水”,在“水涨船高”中提高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有语文方面的良好的功底,要教会学生写文章,写出好文章,当然也应自己先写好文章。通过写“下水文”,让教师也拿起笔,寻找写作的感觉,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也训练了自己,甚至可以从师生习作的对比中,在学生对老师范文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6.
下水方知“深”与“浅”。教师写“下水文”,从一个侧面探测作文教学的“深”与“浅”,这对指导学生作文是极有帮助的。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写“下水文”。一、写“下水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发展素质教育,首先强调的,应该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之说,言下之意不外乎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点知识,作为老师,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写“下水文”,不要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应付”,而要当成是一种锻炼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此文原载1961年7月22日《文汇报》,后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文章精辟地阐述了教师写“下水文”的意义,希望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此文,提高练笔的自觉性;并希望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参加本刊组织的教师“下水文” 有奖征文活动(具体要求见第10期“征文启事”).  相似文献   

18.
写“下水文”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下水文”犹如架在通往学生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可以拉近作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距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教师写“下水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教师在教吴伯箫同志的《歌声》一文时,只是简单地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先把课文仔细地读一读,再好好想一下作者‘写了什么’和‘怎样写的’。”结果,虽然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读一读,好好想一下,可是学生读得并不仔细,想得也并不好。 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叫你写‘歌声’这个作文题,你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应试教育也好 ,还是素质教育也好 ,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讲好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善”讲不善“听” ,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 ,尤其是语文教师 ,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己任 ,自己的听辨能力过不了“学生关” ,又怎么能训练好学生的听话能力呢 ?教育心理工作者调查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 ,听占 4 5 % ,说占 30 % ,读占16 % ,写占 9%。所以 ,我以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须做到善讲与善听兼顾才行。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与‘本’ ,不可偏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