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娱乐真甲A     
一笑:假球迷与痴球疯最“色”天王是富城 在今年联赛的开幕上涌进了无数漂亮重庆“美眉”,于是看台上便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惹的其它通过电视看球的球迷羡慕不已,瞧人家边看球边瞟美女,整个一感官视觉“遭遇”双重刺激。话音未了,众“美眉”齐齐退场离去,一打听人家是歌迷而非球迷,“掏区区几十块看城城演唱,好值!”众“美眉”齐声语。  相似文献   

2.
对于纯球迷来说,看球是一种超值的享受,但对于非球迷来说,在球场看台上浪费100多分钟的时间简直是度日如年,尤其对那些孩子们来说。布鲁克林和罗密欧在奶奶的带领下来到球场看爸爸的比赛,弟弟还在无忧无虑地含着奶嘴,而哥哥的眼神早就不知撇到哪里去了,也许在球场上驰骋的贝克汉  相似文献   

3.
雷彻 《新体育》2006,(11):58-59
在英格兰,足球之于球迷和吃喝拉撒睡一样重要。有些忠诚球迷买断球场的某个座位,然后一辈接着一辈雷打不动地坐在那里看球,更有甚者,他们在死了之后还要把骨灰撒到球场上,以示和足球永远也不分开。“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这就是英格兰球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假装看球     
网上看一个帖子,题为“假装读书”。这样的标题真让人喜欢,忍不住就学了,也写一篇“假装看球”,就算致敬了。世界杯,仿佛有奇异的魅力,它不仅吸引了真正的球迷。也吸引了像我这样其实不懂足球的人。我看足球,其实真可以算是假装看球。我几乎不懂球迷们津津乐道的战术以及规则诸如此类,我从来看的都是人。那些在场上奔跑的兴奋地、焦灼地努力奔着成功和进球去的球员,那些在场边或者镇定自若或者紧蹙眉头恨不能自己亲自上场的教练,那些看台上幸福的球迷沮丧的球迷,他们,才是我心目中最靓丽的世界杯的风景。足球仿佛是最好的道具,世界杯是最好的舞台,而他们,是最好的演员。  相似文献   

5.
意甲骨“小世界杯”的美誉,但却没有世界杯一样让人赞不绝口的球场,这与意甲在国际足坛的地位严重不符。 意大利人与英国人的审美观点完全不同,英国人喜欢把球场视为自己的家,每到周末都会到“家”里去看球,因而当然要把自己的家收拾得干净,整洁一些,于是也就有了老特拉福德,安菲尔德、圣詹姆斯公园、维拉公园、白鹿巷、斯坦福桥、海布利等这些梦幻剧场般的球场。英国人在看球时不使用任何污染环境的“道具”,只是用掌声来支持自己所喜爱的球队,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职业化足球竞赛中,球员和裁判是一对矛盾,球迷和警察也是一对矛盾球迷到赛场看球,为是尽情宣泄心中的块垒,赢了要狂欢,输了要发泄,有时难名会有过激行为,而警察去赛,目的就是“监视”这些狂热的球迷。维护看台秩序,维持球场安全,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尢其是不能出“大乱子“。联赛的安保工作,平时人们也许并不在意,而一旦出了问题才会想起它,但是对于联赛组织者来说,各赛区的安保工作实在是“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本来和联赛安保部副部长王有民约好,下午找时间好好聊聊,但他因为马上要赴赛区担任甲A最后国轮的比赛监…  相似文献   

7.
2010激情南非世界杯即将拉开战幕。球场烽火四起,球迷们的兴奋和激动情绪也随之高涨。球场上你争我夺,球场下激烈呐喊。本次南非世界杯的比赛时间正好是中国人的最佳睡眠时段,为一饱眼福,很多人依然会熬夜观战。球迷中绝大部分是学生和上班族,晚上“熬夜”看球,也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要足球,也要健康,世界杯健康主题策划,引领你观看一届健康的世界杯赛。  相似文献   

8.
王璐 《网球天地》2010,(3):48-50
自从踏入墨尔本公园以来,罗德·拉维尔球场前的那片广场一直被我封为“最美的风景”。因为在这里,每天都被球迷们的各国语言、各色表情和各种笑声包裹着。其实无论是谁,在墨尔本公园的任何一处,只要学会“打望”的本领,就会采撷到比赛之外的别样乐趣。  相似文献   

9.
小凡 《新疆体育》2001,(6):23-23
我是一个绝对期文的球迷,一向反对球场暴力,自8年前看球以来,一直积极响应足协号召,努力提倡精神文明,无论心里怎么燃起熊熊烈火,表面上仍然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球,国骂绝不出口,脏话更一句不说,可谓球迷中的文明标兵。  相似文献   

10.
物以稀为贵,一般来说那些越难得到的东西价值越高,比如钻石就比生铁贵重许多。伦敦奥运会网球中心球场的门票也是这样,中心球场可以容纳15000名观众,但仍然显得太少,因为所有人都想在那里看球——持有1号球场门票的人希望能进人中心球场,住在温布尔顿镇几英里之外的我妈妈、法国图卢兹的农夫、远在印度的传教士同样如此,虽然出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愿望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11.
认知我国球场观众暴力是具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治理我国球场观众暴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与保证。基于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历史与现实,初步剖析了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3种主要认知,即危害论、乐观论、辩证论,指出了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的治理现实:行业内的"行政处罚"和行业外的"治安管理处罚"。并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球场观众暴力治理方略(多疏少堵、遏制、爱的教育)以及主要的治理方法(球迷自律、球迷协会整治和观众实名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球场观众暴力遏制方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岩  周洁 《体育与科学》2007,28(2):69-74,7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球场观众暴力遏制方略进行分析,将球场观众暴力的遏制方略分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阶段。研究表明:(1)对球场观众暴力的应对方略是“遏制”而不是“控制”;(2)球场观众暴力遏制方略以源头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为辅,末端治理为补充;(3)球场观众暴力遏制主要体现在心理引导与行为控制两个方面的研究;(4)源头预防强调对青少年球迷正确引导的双重预防意义;(5)过程控制主要针对是否发生球场观众暴力的两种不同形态过程进行遏制;(6)末端治理以司法处罚为手段,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方针,对实施暴力者进行制裁。  相似文献   

13.
1990年6月的意大利罗马,将燃起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火焰。这举世瞩目的世界大赛,会吸引每一个球迷的关注。疯狂的英国球迷当然绝不会错过这次一睹球星风采的极佳机会,然而英国球迷的球场“风姿”又是令组织者十分头痛的。意大利目前已准备了一系列措施,来对付看球如痴的英国球迷,监视他们的行动,令其难以“发作”。意大利足球世界杯组委会宣称,对付失去理智的球迷,将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不惜人力与物力。为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足球迷当中,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北京球迷看球的口味够高的。这句话多半是赞赏,但也有些贬意——缺乏热情。说实话,在几年前,水平不高的国内联赛实在难以激起大多数北京球迷的热情,有时甚至有北京队的比赛观众也是寥寥无几。大多数北京观众则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外国强队与中国国家队的比赛中或是纯粹的世界大赛上。可当1995年全国足球甲 A 联赛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北京球迷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对此表现出的巨大热情足以和各地狂热的球迷相媲美,也颇令异地球迷钦佩。其实,这中间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职业联赛,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足球水平虽然屈居人后,我们的报道足球的专业和非专业媒体却有着“一流”的水平,这一点上有点像在巴西人中随便拉个球迷都敢当国家队主教练似的,我们的球迷有着“一流”的看球水平,我们的媒体自然也就有了“一流”的报道水平。所谓的有求必有应。  相似文献   

16.
天籁之音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笑和哭,或者音乐和足球。歌唱和在球场里表达激动的心情都是足球这项运动赋予球迷的权利,到现场看球当然就要扯开喉咙大声地歌唱。一般来说,足球歌曲调子不能太高,以便符合大多数球迷的声线;节奏要有跳跃性,只有有节奏感的音乐才和看球时球迷的情绪最为合拍;歌词要直白,旋律要简单,想听高雅的音  相似文献   

17.
夏无墨尔本公园把最好的地界留给了网球。人们从四面八方乃至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来欣赏、观摩每个赛季打头的大满贯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这些人中有很多华人的面孔,他们有的是移民和新移民,也有专程从国内赶过去为偶像们助威的球迷。他们是墨尔本公园球场靓丽的风景,是澳网不可或缺的“中国元素”,喊着“加油”的口号,和球场上那些挥汗如雨的中国球员交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1,(11):52-53
【志愿者墙】在中央球场和2号球场之间,有一条400米长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冠军大道。葱郁的大树,茵茵的绿草,还有绿色背景的外围球场,这些都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主色调浑然天成。从球迷广场步入冠军大道,志愿者墙是观众接触的第一道风景。墙壁长约十米,选用了鲜亮的红色,这也是冠军大道上唯一的暖色,与周边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重视。篮球以他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球迷。特别是在中国女篮获得奥运会银牌后,人们对篮球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篮球拥有的球迷数千万计。可是我们国内的篮球联赛多少却没有观众。观众的参加对篮球事业的发展作用很大,没有观众的参加,就没有篮球事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发展资金、球场气氛、纠正赛风等均离不开观众。有人认为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文化太落后,生活水平不高、联赛水平太低,比赛质量太差所致。笔者认为,篮球文化、比赛质量、篮球水平固然是原因,但最根本问题是我们对比赛“胜负”的认识太简单化,狭义的看“胜负”,没有看到“胜负”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没有很好的利用“胜负”为篮球发展服务。并不是我们所有的比赛都没有观众,如:有中国参加的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外围赛,亚洲杯赛,全运会的冠军赛等观众也是很多的。尽  相似文献   

20.
中外球场观众暴力事件中“袭警”问题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外球场观众暴力事件中比较典型的“尼维尔(Nivel)事件”与“3.24事件”进行回顾与分析,在对球场观众与警察冲突现象的特点以及这类现象中袭警行为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因素进行阐述。研究表明:(1)球场观众与警察冲突现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派生性和暴力侵犯客体的被动性;(2)球场观众与警察之间的冲突现象可以运用集群行为的理论来阐释,采用较为缓和的措施加以缓解;(3)球场观众的越轨行为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其袭警行为也并不是行为结果的直接强化,大多数这种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