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慧 《江苏教育》2006,(5B):21-21
案例:《家乡的杨树》 我们的家乡泗阳是有名的意杨之乡,城市乡村的道路两旁全是成片的杨树林,好多到过我们这里的客人说这里是“大自然绿色氧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因为种杨树而发了“杨财”。有关杨树的来历、作用,跟杨树有关的故事很多,真是大有文章可做。在一节高年级的习作课上,课前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考察活动,让同学们考察了解家乡的杨树,搜集有关杨树的各种信息资料,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纯洁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了解到了许多跟杨树有关的动人故事,拍下了许多生动真实的照片和录像资料。  相似文献   

2.
《少年闰土》中有“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和“走路的人口渴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到底该说“我们这里”,还是该说“我们那里”? “这里”,指称说话地或距其较近的地方;“那里”,相对于“这里”,指距说话地较远的地方。文中这两处均是闰土对“我”说的话,说话地是“我”的家乡——城里。指称闰土的家乡——远离城里的乡  相似文献   

3.
地处扬子江畔的泰兴.素有“银杏之乡”的美称,它是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故乡,著名的黄桥战役、苏中七战七捷都发生在这里……为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开展了以“走进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这里刊登的是有关山东人民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的一组单元教学设计。目的是从“单元”这样一个整体角度去探寻课改教材中合理而又闪亮的东西。“单元教学”本是一传统的研究课题,怎样使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课标教材结合,是我们也是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我们采用了“单元教学设计 点评”这样一个案例来实现我们的编辑意图,希望能借此“砖”引出更多、更宝贵的“玉”……  相似文献   

5.
为使学生从小就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昔阳县教育局决定;从1988年3月开始,小学四、五年级开设“乡土教材课”,小学一、二、三年级选择乡土教材课本中的有关内容,结合语文课、周会课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为求得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我们在数学教改中做了哪些事》一文(见本刊今年第7.8期)中,我们淡到了有关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级课型”评价标准的问题.这里,仅就我地区试验并已推广使用了的数学课“三级课型”评价法,向大家予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我县锦江小学青年教师齐方执教的“比在生活中”获得一等奖。这节课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突出比的综合运用,令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现摘录精彩片段如下:片段一师:课前,我们看了一段录像,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生:龙虎山。师:龙虎山是齐老师的家乡,老师的家乡美吗?生:美。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黄山比较美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生1:我们家乡的黄山闻名天下,如著名的黄山四绝,欢迎老师们来我们黄山观光旅游。生2:我们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世界闻名,…  相似文献   

8.
我的家乡在辽源。小时候,我问爷爷:“我们这里为什么叫‘辽源’呢?”爷爷说,因为这里是东辽河的源头,所以有了这个美丽的名字。的确,东辽河贯穿整个城市,给家乡增添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尤其是人们在东辽河两岸修建的景观带,把她装饰得分外动人。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文《绿洲里的老先生》,按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先生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先生就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先生也同样反问他:“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先生便说:“这里也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先生为何前后答复不一致呢?老先生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喝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石榴》这篇略读课文,介绍了家乡的石榴的样儿,反映了石榴丰收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本课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难度较大,要指导学生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读懂课文,了解石榴的花、果、籽,并指导学生体会石榴丰收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那么,怎样才能短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这里将提出“课前自读”、“课中导读”、“课后验读”的全程教学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疆,美丽富绕的地方,这儿是我可爱的家乡。曾几何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这里却是发配贬官和流放囚犯的穷乡僻壤。“春风不渡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又给她平添了几多荒凉,无尽惆怅…… 人民革命的胜利,拯救了我的家乡。历史的巨擘,撩开了新疆神奇的面纱,还她一个真实的自我;这里不仅仅是遥远与荒凉——这里有的是生命的自强运动和历史的首创精神。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块宝地。改革大潮已经或正在这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12.
《中华现代教育》2007,(4):62-62
寓言一: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  相似文献   

13.
故乡水韵     
有人说:“家乡的人也平平,景也平平”,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古人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里我就来谈谈我故乡的水韵吧!听爷爷奶奶说:“家乡在没有井的时候,佛洞那条河是我们全村人的希望。”从那时候起,我对“母亲河”就充满敬意,常到河边玩耍。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乡情。这种特殊感情决定着我们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必须抓“乡”、抓“土”,突出“乡土”味。具体地说就是运用新旧联系、中外对照等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并通过课内外结合等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旧貌,喜看家乡的新颜,展望家乡的前景,并将家乡建设与祖国前途联系在一起,进  相似文献   

15.
山城薄饼香     
我的家乡建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城。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闻名全国的“中国竹子之乡”。 这里竹多,笋多。若是你三月到我家乡来,一定要尝尝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薄饼。薄饼又叫春卷,馅的主要原料是笋丝。加上配料韭菜、香菇、豆芽、红萝卜以及豆腐丝等,用白肉或五花肉熬油炒,香气扑鼻。这时,只要往桌子上摊开一张薄饼,  相似文献   

16.
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李老师领着一队新入学的孩子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观察秋天的景色。这是老师结合实际,给孩子们上语文第一册中《秋天》这一课。“同学们,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有些树叶变黄了……”李老师领着队伍边踱步、边讲解。“这是一棵高大的杨树,”李老师停下步来指着一棵大树说,“叶子已经变黄了。”“啊,是杨树,杨树!”孩子们仰望这棵枝干  相似文献   

17.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后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我们脚下的这块热土,都会热爱养育我们的故乡。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三月,我们开展了“走近温泉”的考察活动,了解温泉,了解家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开展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请史XX同学主持。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通过分步骤片段作文训练,教会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描绘出家乡杨树的迷人景色,展示出杨树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2.训练学生修改、鉴赏习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文题1.老师提问,引出杨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家乡泗阳,哪一种东西最出名吗?2.学生回答,板书"杨树"。师:大家真不愧是"泗阳通"。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林  相似文献   

19.
师:“听说你们很喜欢上自然课。我出个题目考考你们。” 师:(举起一带叶的杨树枝条)“这是什么树的叶子?” 生:“杨树叶子。” 师:“下面的问题可能难一点了。” “这树叶和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生:“树叶和人都要呼吸空气。”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这里跟大家讲述一个我所见到的一个课例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