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市档案馆研究的“破损单页双面字档案、底图档案修复加固技术”,于1998年开始研究,2001年被确立为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2002年11月2日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解决了多年来用传统手工方式无法修复单页双面字脆变档案、碎片档案及底图档案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本劣变严重的清代档案的保护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选用了羟丙基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性氟碳树脂、水性氟碳乳液作为加固剂,通过在宣纸上加固对比试验,发现水性氟碳乳液的加固效果和抗老化性能最好,试用到档案的脆弱纸张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而用传统装裱的方法能较好地将残缺、破损断裂的纸张加固起来。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档案馆"纸浆修复档案操作规程研究"课题获2013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评审专家认为该课题系统了解了国内外使用纸浆补洞机修复档案的历史和现状,摸清了纸浆补洞机的结构和修复原理,分析了操作过程中各种技术难点,通过实验方法找到了适合我国各类破损纸张的修复方法和措施,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4.
档案承载着历史,记录着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宝物,但由于频繁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档案破损,抢救修复破损档案已成为当前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破损档案的修复技术有传统的手工修复和电子化修复两种。本文以破损地质档案修复为例,着重介绍破损档案的电子化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在档案管理中对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非常重要的,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现有破损档案采取的抢救、修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试图借助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工具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建立更加有效的破损档案抢救机制,以更有效地抢救破损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为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及破损原因分析(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档案由于其形成年代久远,历经社会变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虫蛀、霉变、纸张酸化、字迹褪变等老化现象,为此,必须采用纸张加固、脱酸、去污、防霉、防虫、字迹恢复与加固、修裱等技术予以修复处理。但如果一份档案存在多种病害,对其进行多次修复、反复处理的副作用就会很大。为使档案在抢救修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以来,为使馆藏档案及资料得到安全保管及有效利用,临泽县档案局加强馆藏档案的检查力度,对检查出现的部分发生破损档案资料,指定专门人员进行了集中修复。主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部分档案及书籍,进行了修补、去污、杀虫和加固。到目前,共抢救修复档案资料200卷,有效地延长了  相似文献   

8.
如何修补破损的档案,延长破损档案的物理寿命,是档案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现今档案界创造了很多方法。在中国档案界,比较流行的是运用托裱和丝网加固二种技术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上一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纸质档案的修复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除了传统的托裱方法外,发达国家抢救档案的方法开始增多,比较流行的是纸浆补洞的方法。在对纸质档案的抢救过程中,如果碰到破损严重又是两面有字的档案,修复方法比较单一,一旦遇到同一页上有大面积缺损或高密度的虫蛀,就更难达到满意效果。如采用丝网加固方…  相似文献   

9.
黄氏画像是河南省档案馆馆藏谱牒档案的重要组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画像破损严重亟待抢救.本文在分析黄氏画像破损程度及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与专业团队合作、确定修复原则、制定修复方案、关注风险防范等抢救修复策略,并介绍了画像的修复程序、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级各类馆(室)藏档案不断丰富,破损档案的数量和类型也随之增加,传统手工保护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档案保护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档案的消毒、破损的单页双面字档案和底图档案修复等,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沈阳市档案馆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档案保护工作的实际,研制开发了破损单页双面字、底图档案修复加固技术等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为解决档案保护工作的一些难题,找到了办法,开辟了新路。沈阳市档案馆研究的“破损单页双面字档案、底图档案修复加固技术”,是针对传统手工操作无法修复的单页双面…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修复工作是一项对馆藏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以恢复档案历史原貌为技术内容的治理性工作,它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都非常重视档案的修复工作,据了解,199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档案的抢救经费就达1.14亿元 ,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抢救的重点档案约500余万卷,同样,近十年来,上海档案修复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在人力、财力的投入上加大了力度,而且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加快了步伐,有效地提高了破损重点档案的抢救速度,延长了档案寿命,保护了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论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王宜欣 《北京档案》2005,(12):16-19
档案修复,就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正、恢复、去除档案中对耐久性不利的因素,使档案恢复原来的面貌,提高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是档案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延长档案寿命、保持档案原貌、满足长期利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者在传统修复技术及长期档案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就档案修复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达成的共识,主要有保持档案原貌原则、最小程度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制定修复方案以及建立修复档案.档案修复基本原则的形成和运用,对档案修复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档案修复实践的丰富,档案修复的对象、材料和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档案修复基本原则的含义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董丹华  李冰  刘璐 《山西档案》2023,(4):132-141
民国机制纸档案修复和传统手工纸档案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修复步骤、修复理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对馆藏严重炭化民国机制纸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开展案例研究能够为民国档案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在档案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开展病害治理、选择适宜的手工纸多层修复、对炭化部分局部加固,这些保护措施能够在保持档案原貌的基础上延长档案寿命。通过对修复效果的总结,可以获得民国档案修复保护工作的启示:应灵活选用修复材料;使用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助力保护工作;对档案碎片应能拼尽拼;修复过程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保留档案原貌。  相似文献   

14.
在破损档案修复过程中,合理运用修复技术,应大力推广视档案破损程度,轻修补重托裱的修复理念,以达到既保持档案原貌又做到最小干预。  相似文献   

15.
正标准规范专业完善江苏省致字档案中吃是省档案局直属机构,前身是江苏省档案科学研究所。2009年2月,省档案用品服务中吃撤销,其业务并入省数字档案中/义。江苏省数字档案中/义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档案干部队伍。作为江苏省唯一开展档案专业化服务的省级单位,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破损档案修复、档案管理软件研发、档案规范化整理、档案库房安保及温湿度控制、档案业务培训等方面具有专业他势和对外服务的牢固实力。  相似文献   

16.
录音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档案资源。目前,在我国,录音档案主要是录音磁带档案,使用模拟记录方式记录音频信号,声音的频率是从20Hz到20kHz左右。录音磁带属于磁性载体。磁性载体档案的耐久性除与磁性载体的理化性质有关外,还强烈地依赖记录和重现设备,属于机读档案,即读取其内容必须依赖相应的设备。1996年1月1日,国家档案局颁布了《磁性载体档案的管理与保护规范》,详细地规定了磁性载体档案的保存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磁性载体档案的修复等。整体而言,录音磁带档案的保存成本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船舶集团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修复难点分析,按照档案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结合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特性和特点,提出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技术路径,围绕去污、字迹加固、纸张去酸、纸张加固等环节展开一系列修复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何京 《四川档案》2003,(4):38-39
档案机构法国档案工作体制与我国类似,国家档案局负责全国档案事务,中央设有国家档案馆,地方分别设有省级档案馆、地区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另有一些专业档案馆(如医院、商会以及公营企业档案馆),它们共同构架起一个完整的档案馆网络。国家档案局:法国国家档案局成立时设在教育部下,后有一段时间归属内务部,1959年改属文化部领导,负责指导全国档案工作事务。但出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国防部和外交部档案不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法国档案局设如下机构:(1)档案最高委员会,负责审议、研究档案工作重大问题,协助起草有关规划、标准、办法等。(2)档案…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31日,为落实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和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的讲话精神,河南省档案局举办了全省档案修复技术培训班。省档案局副局长贾英歌、  相似文献   

20.
利用装裱技术可以延长档案的寿命,为人们提供查阅、利用的方便.在修裱档案过程中,要对一些破损严重或成"砖"状档案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修裱.对破损档案的修复,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