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力丹 《新闻世界》2012,(9):126-127
2012年3月26日,舒淇一夜之间删掉了新浪微博1000多条微博,取消了所有关注,仅剩下光秃秃的1000多万粉丝,以此表示对"微博暴力"的愤怒与抵抗,一时掀起了一阵娱乐圈的"退博潮",也将"网络暴力"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网络暴力通过微博的传播,传播力与影响力产生了N次方的扩大。为此,名人不仅需要加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避免微博的"井喷式"暴力,也需要发挥"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创造理性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
赵周 《新闻前哨》2012,(6):24-25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而微博作为WEB2.0技术的最新网络产品,也不例外。近几年微博用户的迅速发展更是把这些声音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方面网络水军和"僵尸粉"让本不健康的互联网生态变得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互联网在揭露贪污腐败案件和爱心救助传递方面确又起着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这些都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互联网在当今的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微博在当今社会中到底是什么形象?  相似文献   

3.
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一种绘画方法,也是一种绘画形态,表现出一种绘画意境。它不仅标示着一种艺术特征和风格,更蕴蓄着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中国画以空白作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象征性符号,表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艺术理解的独特思维方式,对绘画意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昌进 《新闻世界》2014,(2):128-129
政务微博既是传递主流舆论的新阵地,也是感知民意、传递政声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作风转变的生动窗口。近年来,安徽有关部门聚集多方资源,开设"安徽微博发布厅",大力办好以@安徽发布为代表的系列政务微博,主动发声,创新服务,为网民提供一站式信息平台,标志着安徽政务微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集团军"作战新阶段,而这背后则是政府职能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9月初,两起涉及湖北的微博事件成为互联网最抢眼的关键词,在把湖北推上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微博传播底线与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颖 《今传媒》2011,19(2):46-47
2010年6月正值南非世界杯季节,作为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一项全球赛事,中国网民们在南非世界杯期间选择了新的侃球阵地——新浪微博。数百万球迷同时聊球互动,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球迷聊世界杯的第一互动平台。微博平民化的姿态,亲切真实的氛围,庞大的社交圈以及超强的互动性,成为其在重大事件时迅速积聚人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新浪微博用户在世界杯期间发布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探析微博这种新媒体在传播重大体育赛事时独特的传播特点,研究体育赛事新的传播途径,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赛事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微博”传播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目前的发展势头强劲。本文将结合"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通过分析使用"微博"的原因,进而总结出"微博"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体现出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1年被称为"微博应用元年",开启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一些报纸纷纷打造微博爆料平台,让微博网友过足"新闻线人"瘾,"新闻线人"在微博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宫”制     
"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瓷器门"……一系列事件,把北京故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不断在评论和审视着北京故宫,并追问:故宫是否也到了需要改革的"最危险的时候"?没有皇帝的故宫更神秘。从"失窃门",到"会所门",再到意外损毁瓷器,如果不是"网友曝",恐怕仍然不为公众所知,故宫也因此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0.
马凯 《新闻世界》2013,(5):240-242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微博对全国"两会"的报道为例,从内容角度分析媒体微博在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及不足,并思考媒体微博报道如何在"规定动作"之外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微博就像发动机,给每个记者加速度。采访、提炼、抽丝剥茧,用最快速度,与时间、与新闻争分夺秒地赛跑。我们的微博不求多多益善,但求个个精湛。我在国际部工作这几年,跑了不少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常会顺便和驻外记者聊一聊,听听他们对人民日报发展变化的看法。所有人都提到了"新媒体",提到了报  相似文献   

12.
田飞  王海龙 《报刊之友》2010,(9):124-125
微博的"即时性"和"碎片化语言"是对传统博客和即时通讯的补充,本文通过对微博本身进行社会文化传统分析,微博通过自身的特点和规则构建了本身的社会文化现实,在这种文化存在的基础上,形成了微博和微博用户的身份认同,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微博群体的分割。微博本身的文化环境决定了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新闻资讯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田飞  王海龙 《今传媒》2010,18(9):124-125
微博的"即时性"和"碎片化语言"是对传统博客和即时通讯的补充,本文通过对微博本身进行社会文化传统分析,微博通过自身的特点和规则构建了本身的社会文化现实,在这种文化存在的基础上,形成了微博和微博用户的身份认同,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微博群体的分割。微博本身的文化环境决定了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新闻资讯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13,(1):55-55
邢立双在2012年第11期《网络传播》撰文阐述,面对繁荣的网络舆情,政府机关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加强微博上官民互动。2011年,政务微博的发展"提速",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在微博使用能力和技巧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和领导干部把它变成了"网上机关报"——一种与民众互动的"公媒体",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互联网。首先,微博通过新浪认证。  相似文献   

15.
书法、绘画和摄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中国地市报人大家庭中,活跃着一批热爱书法绘画摄影艺术的新闻采编人员。为了给新闻队伍中的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技艺、交流对话的平台,也推动全国地市报新闻采编队伍文化艺术的大繁荣,《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将不定期免费推出"中国地市报人书画摄影作品展示"专版,  相似文献   

16.
刘冬 《新闻世界》2011,(10):129-130
从2010年起,微博在国内持续火热,人们纷纷卷入信息浪潮,微博的盛行被认为是"草根时代的到来"。但是目前活跃于微博之上的所谓"草根"主要集中于城市白领和在校学生,国内1.6亿的外来工群体却徘徊门外,他们一直处于被微博关注状态而甚少主动发声。本文从对外来工聚集地之一的深圳龙岗工厂片区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外来工微博使用现状,并试图探索提高外来工微博使用率之道,促使外来工主动掌握话语权,突破"被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产生至今,微博以其集成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备受中国网民青睐,迅速跻身于众多媒介前列,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正当微博开始彰显其强大的媒体功能时,"微博假新闻"层出不穷。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从现象学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过程中"微博假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8.
当延安城管在街头上演空降式压顶、跳跃式砸头等触目惊心的"功夫"之后,"临时工"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9.
蒙晓  覃彩霞 《新闻世界》2014,(11):72-74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刘佳琦 《出版广角》2016,(18):80-82
图书产品集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于一体,是一种传播媒介.其中,填色书作为绘画艺术与图书产品的新结合形式,受到广泛关注,甚至被认为可以提升大众绘画素养.文章以"一带一路画敦煌"系列图书为例,论述填色图书如何提升读者的绘画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