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随着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推广使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规定,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上>》)中蕴含较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能有效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以《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内容跨度大、知识点多,适合采用历史概念教学。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导,探索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很有必要。文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式”为例,指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优化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厘清教材逻辑,确定教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历史概念;整合教材内容,创设适合学情的教学情境;立足教学实践,反思情境创设下的历史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各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对单元的解构有助于教师突破碎片化的单课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摆脱繁杂知识点的“困扰”,从而围绕单元核心观点开展整体教学。显然,这种单元式教学能够助力“教”与“学”的双重突破,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1]。基于此,笔者将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为例,从解读单元结构、萃取教学立意、明确单元目标、分解课时目标四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中历史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能使教、学、评相互促进,进一步检测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是新教材、新课标下的大势所趋。文章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对高中历史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材自施行以来,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集结了众多专家、学者编成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一座可待挖掘的宝库,特别是教材中的功能性栏目,运用恰当,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都颇有益处。下面就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紧扣课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几点感受。《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内容颇多,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功能性栏目,设置问题链,  相似文献   

7.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中最大的难题是教材分析和处理要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取舍。文章提出基于大概念的统编教材教学设计建议:基于大概念,提炼单元主题,明晰教学目标;立足大概念,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逻辑;围绕大概念,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主题式教学是响应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与发展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为了理清教学重点,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单元要素和主题,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抓手,也让主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所谓主题式教学就是依托教材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课堂构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历史核心素养[1]。《中外历史纲要》相比于其他版本教材,具有跨越历史时间长、概念多、历史知识庞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核心概念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立足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通史体编排特点的必要选择。以核心概念为引领,利用问题激发探究能力,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拓展地方历史资源,有助于聚焦主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拟围绕“核心概念”,并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探讨如何基于核心概念进行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0.
<正>《巨人的花园》是统编教材四下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点亮缤纷的梦想”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学会“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统观整个单元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安排,《巨人的花园》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正>教科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用好新教科书“教与学”,关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是要认真钻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教科书内容;三是要合理整合教科书内容;四是要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主题学习环节[1]。本文遵循上述建议,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探索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既注重不同学段知识的梯度关系,又注重各单元内部的整体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在整体中着眼局部,有序推进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改变”主题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童话。结合本单元每一课的课后习题(如下表),我们不难发现,编者除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落实“借助提示讲故事”这一能力训练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读”“演”“移”“编”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影响人类20世纪初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学生学习世界历史应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基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关“一战史”内容分布在选修和选择性必修教科书中,本文尝试从专题史教学的视角,梳理高中历史教科书,探索高中历史课堂“一战史”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希望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推动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4.
鉴于现行语文统编教材多数单元文体相同,内容相似,表现手法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便采取“一次授多课”的方法来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这既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某种文体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又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高中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天山景物记》、《海市》、《风景谈》三篇散文,各篇表现手法虽有些不同,但总的看来,都是选择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并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最高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般蕴含在史料和历史事件之中。在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需要在教学立意、情境营造及课堂延伸等多方面下功夫:以“课魂”统筹,引领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方向;以“情境”渲染,营造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氛围;以“课程”延伸,拓展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课标背景下,一些“老”课文的教材功能新定位与效用新发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记念刘和珍君》(以下简称“《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一。《记》是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是“纪实性较强的散文”。需要注意的是,在统编版教材中,《记》与《包身工》《荷花淀》《党费》等课文编排在一起,构成的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专题单元。这就决定了这篇经典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确定乃至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有异于以往的新做法、新内涵。  相似文献   

17.
2019年,随着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问世,中学历史教学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看历史的多彩的窗口,它不仅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里来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和重要的文明成果,还关注于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教材很多部分的编写都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这种理念也体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到的“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初中教材里的戏剧选文,被编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里。这一单元的三篇戏剧选文,分别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和何冀平创作的被称为“京味话剧”的《天下第一楼》,以及由孙鸿创作、反映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的《枣儿》。为了配合这三篇戏剧选文的教学,编者为本单元设计了两个教学任务,分别是“阅读与思考”和“准备与排练”。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涵盖了世界史从古代到现当代的发展进程,在世界史视角中蕴含了对中国史的观察与思考。与“一标多本”背景下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较多,涵盖面广,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育人目标的升级,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给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日本史相关内容,就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就教学思路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忌赛马》教学谈云南师大附小倪晓坚《田忌赛马》是一篇传统课文。在统编教材和六年制〈实验本〉教材中,课型安排均为阅读课文,并且都编排在没有重点训练项目的单元。“九义”六年制(试用本)教材的第十册,把《田忌赛马》编排在第二单元中,为三篇讲读课文之一。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