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纯然的记梦诗,绝无想象或虚构的成分。又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客观。“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乃一首纯然的记梦诗,是不确的。  相似文献   

2.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该诗叙及梦中游历,依次呈示梦中危景,梦中奇景,梦中所遇,因梦生意。同时,它也深深地刻着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迹。最为明显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游仙诗“梦游”模式的传承,道家文化意象的运用,以及诗人李白对道教文化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在诗人被排挤出长安之后,行将告别东鲁诸亲友而南游吴越之际,故有“留别”二字。但这首留别诗,却以其奇特的构思和表现手法,突破了我国古代诗歌中一般留别、赠别诗的常格。诗人别出心裁,写了一个“梦”,假托“梦游天姥”,抒写其在理想破灭之后对于前途的新的憧憬和对权贵的蔑视与反抗。因为是写“梦”,这就给了诗人施展其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更加宽广的天地。因而全诗写得词彩飞动,造意新奇,风格雄放,形成了李白浪漫主义诗作的一个奇峰,而为千古留别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作家 ,尤善于古体诗的创作。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古诗的代表作。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年 ) ,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被放出京。第二年 ,他将由东鲁 (现在山东 )南游吴越 ,故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 ,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但这又不仅仅是一首赠别诗。清人陈沅 :“题曰留别 ,寄去国离都之思 ,非徒酬赠握手之作。”(《诗比兴笺》)诗人在这里是托梦游天姥山以寄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无比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不仅是其古诗…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该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来构思全诗;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被夸大了,展现出的是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通过外在的形象美去探寻内在的情感美,这些有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先看一道习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梦游/天姥吟/留别B梦/游天姥/吟留别C梦游/天姥/吟留别D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李白的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梦境诗。诗人借助想象和夸张,由瀛州引出天姥,由梦游天姥山引出仙境,再由梦醒引出感慨,使得具体现实与虚构景象,历史人物与神话境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虚和实”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8.
是“乐土”,还是“恶梦”?──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梦境江苏省姜堰中学陈章明关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神仙洞府的描写,人教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这便是诗人所梦寐以求的乐土”,在“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中又说:“诗人所以把这些幻想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作之一 ,这首诗不管是主人公的内在精神还是艺术表现手法 ,都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前人说这首诗“以气为主 ,以自然为宗 ,以俊逸高畅为贵 ,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我认为这首诗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卓然不群的诗人形象外 ,还在于它给人的朦胧美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构的朦胧美。这首诗以写梦为主体 ,以月为引子。月是自然的朦胧美 ,梦是人世的朦胧美。梦是跳跃的 ,所以诗人一梦之间 ,时间由晚上到清晨 ,又忽…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究竟是写什么的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先让我们列举研究者们的不同意见,并简要地加以评论。《唐诗三百首》的补注者清人陈婉俊对这首诗总共加了五条批语。在“海客谈瀛洲”一句旁,批曰:“先作陪”。在“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旁,批曰:“叙天姥”。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旁,批曰:“入梦游”。在“千岩万壑路不定”等三句旁,批曰:“恍惚迷离,纯是梦境,与实写游山景态者迥别。”  相似文献   

1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质疑山西/王向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教学参考书中,有这样的说法:“诗中‘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一面。”我认为这个评价失之简单,不完全...  相似文献   

12.
一、现实的幻化李白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方,把现实与梦境、仙境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描写神话,点化事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色。《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以"梦"来安排全文,通过入梦、梦游、惊梦的形式来安排结构。诗的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一开始就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相似文献   

13.
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对这首诗所写的“梦”,素有两解。笔者以为诗仙有双重意象.这两重意象由诗人显性意识和潜隐意识的显隐而构成,又在“傲然卓立,不事权责”,“超越现实,追求心灵的无限自由”之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4.
自“庄生晓梦迷蝴蝶”肇始,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梦幻的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源远流长。在数不胜数的“梦幻”作品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堪称扛鼎之作,被选入多种教材。如何把握其主题,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题作一剖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遭权贵谗毁,被赐金放还,开始再次漫游。他离鲁南游吴越,临行时留此诗向朋友们表白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问世以来,对其主题的探讨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传统观点把梦境当做李白追求的无限…  相似文献   

15.
课堂回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一提到唐诗,我们不能不想到大诗人李白;一提到李白,我们不能不想到他的"诗仙"英名;一提到诗仙,我们不能不想到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篇.  相似文献   

16.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本文通过对岱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解读,折射出大诗人李白的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他本可以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由于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这首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庄生晓梦迷蝴蝶”肇始,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梦幻的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源远流长。在数不胜数的“梦幻”作品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堪称扛鼎之作,被选人多种教材。如何把握其主题,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唐诗三首》汇集了唐代三位成就最突出的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代表作。这些诗作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为世人所珍爱。《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有人仕之志的李白在政治上遭遇到第一次打击以后写的。应当看重诗题中“梦游天姥”四个字。诗开笔于  相似文献   

20.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盛唐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745),是诗人行前书赠友人的一首乐府古诗。全诗意境雄伟,离奇惝恍,艺术形象缤纷多采,表现手法新巧奇特.向来为人所传诵。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缔造了奇妙瑰丽的意境。诗中梦境节节展开,景物步步变化,越变越奇,把人带入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