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啸剑 《新闻界》2023,(11):88-96
当前,地区和世界性危机加剧,社交机器人深度介入互联网危机叙事的生产和传播,为舆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案例首先考察了社交机器人生产和传播叙事的路径,随后分析了该行为中的认知因素对舆论的干预原理。首先,社交机器人能自动获取并重组叙事元素形成叙事产品,根据人际和事件内部的联系搭建虚拟节点形成叙事网络,锚定特定人群推送叙事产品促进叙事传播。其次,社交机器人会视具体情况为人们理解客观世界启动不同框架或建立新的框架,甚至通过片面化的信息投递来干预舆论;还能判断受众的不同认知偏好,有针对性地生产面向不同受众的叙事产品,制造叙事和认知的协同效应干预舆论。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9):17-25
政治机器人是指在社交媒体空间执行政治传播任务的一类社交机器人,已经广泛参与到在线政治信息的讨论和扩散环节,成为影响政治传播效果的一个变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政治机器人的三类主要应用场景:政治选举、社会动员、政治干扰以及在全球的应用案例;其次,本文分析了政治机器人影响网络舆论的五种策略:营造虚假人气,推送大量政治消息,传播虚假或垃圾政治信息,制造烟雾遮蔽效应混淆公众视听,塑造高度人格化形象的虚拟意见领袖。最后,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应如何认识政治机器人对舆论的影响,提出需要引入跨学科的机器行为学新范式推动该领域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向子旭 《新闻前哨》2023,(12):34-35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冲击并重构着媒体运行格局,以社交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模式在舆论生态中愈发活跃,将“杂合新闻”理念带入公众视野。本文以“俄乌冲突”为例说明媒介杂合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指出传统媒体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给出其从中突围的出路,以期传统媒体能在多元共生的新业态中保持生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检验了党媒、市场化媒体、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与公众等多元话语主体间的多层次议程互动情况.研究发现,在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方面,公众的属性议程相对独立,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主要影响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层面;在第三层网络议程设置方面,党媒对社交媒体舆论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细化社交机器人对网民情感的干预机制,同时从实践上为网络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提供建议参考。[方法/过程] 以仁济医院赵晓菁事件为例,利用朴素贝叶斯方法计算微博情感倾向,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确定社交机器人、意见领袖与普通用户在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情感关系。[结果/结论] 社交机器人、意见领袖与普通用户的情感关系随舆情阶段演进发生变化,在爆发期,社交机器人放大了意见领袖对普通用户的情感影响;在成熟期,社交机器人影响式微,普通用户的情感反作用于社交机器人与意见领袖;在衰退期,三者保持较为独立的情感关系。此外,社交机器人的影响策略具有隐匿性和间接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7,(7):24-30
本研究聚焦2016年活跃于社交媒体的各种意见群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比较分析等实证方法,从群体结构、公共参与、互动关系等方面考察各意见群体传播影响力的特征、变化及影响。研究发现,公知型意见领袖、知识型意见领袖及娱乐型网红是当前三大活跃的意见群体。微博舆论场中,原有的公知型意见领袖群落分散,公共讨论弱化;而营销类、娱乐类用户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的主流。同时,兴起于问答社区的知识型意见领袖在知识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以商业逻辑为内驱力、以娱乐为基调的各类自媒体"网红"快速涌现和更替。意见群体的影响力在变动中重新整合,体现出双重趋势:一方面,微博传统的意见领袖正在向其他媒体分流或转移;另一方面,资本力量通过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运作,影响意见群体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为各  张平 《新闻世界》2014,(6):172-173
目前,社交媒体现异军突起,尤其是微博,而微博舆论生态环境也日益成为业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在这其中,媒体微博意见领袖的地位也日益得到关注,它在引导舆论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相似文献   

9.
信源可信性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意见领袖是社交媒体用户重要的参考群体。本文以社交媒体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影响因子及其对用户行为意愿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声望、互动易近、信息质量、道德品质是影响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可信性的四个因子;意见领袖可信性四因子与用户搜索意愿、分享意愿、购买意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互动易近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有显著作用,而道德品质因子对三项用户行为意愿均无显著作用。本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研究视野,对品牌有效开展意见领袖营销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9):43-49
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从群体特征、焦点话题、社交网络关系、群体结构特征四个方面考察了1886名活跃的微博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情况,描述该群体在社交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人群特征看,微博意见领袖多为居住在大都市的专业型男性;他们在重大时政新闻、灾难事件、社会民生热点三种类型的话题上起到聚焦话题、界定事实、引导话题走向的作用;在社交网络关系方面,专业型意见领袖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其社会资本有效地转化为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此外,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结构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意见领袖聚合了少量话题热度,幂率特征显著;大V式微,中V崛起,影响力更分散、多元;意见领袖群体间的互动程度降低,个人影响力重新整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和媒介权力概念,对以意见领袖为中心节点的社交网络结构变动的特征及趋势进行阐释。文章指出,由于社会资本的转化优势,意见领袖仍将在社交媒体中发挥中心节点作用,但节点的分化整合将更频繁,意见领袖代际更迭将是常态。  相似文献   

11.
在微博出现之前,BBS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角色、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来比较微博意见领袖和BBS意见领袖的不同。相对于论坛舆论领袖的草根性,微博意见领袖更趋于精英化;论坛意见传播是内聚型,微博传播则是发散型;微博的信息传播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论坛的意见流通则局限于孤岛内部。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意见领袖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爆发的历次大规模战争,宣传都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参战各方都会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战争宣传。媒介技术的演进既推动了宣传技巧和内容的革新,也改写了战争自身呈现和被感知的方式。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通过电视报道展现实时画面来影响公众。2022年的俄乌冲突则再一次刷新图像和叙事的构造,将互联网用户深层次地卷入战争,书写了社交媒体时代战争宣传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俄乌冲突作为最近发生的一场“混合战争”,现实空间的局部冲突与网络空间的舆论对抗高度融合,舆论战体现出影响战争进程的特殊能力。梳理俄乌冲突在战争进程与战果、人道主义与行动正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元首形象等多个层面的具体舆论交锋情况,可以看到舆论战正在向全球性扩散、全时空延展、全民性卷入升级,值得媒体从业者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后冷战时代的俄乌冲突在话语博弈上体现了以下几点媒介化特征:一是博弈主体分化为“合纵”与“连横”两个话语群,并形成道德对峙;二是技术改写了博弈场景,作为物质的身体借助社交媒体构成“身体-网络视频”型外交共同体;三是在博弈叙事上,以共情传播唤起全球公众的情感认同/厌恶,以“恐惧”与“希望”双重诉求的方式对战争前景进行预设,倒逼公众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网络社交的兴起,互联网公共空间逐渐形成,网络意见领袖们,针对公共领域的热点事件发表言论,与网民、媒体形成互动,甚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干预事件走势。意见领袖成为权力结构中新崛起的权力者,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与传统意见领袖所处的环境相比,互联网所提供的是一个相对平等和自由的言论空间,在这一虚拟空间里,网民获取信息的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一方面,在网络平民的围观行为下,意见领袖得以主导舆论形成和影响传播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平民的意见表达则缺乏应有关注与重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讨论并没有形成,取而代之的是精英的表演与平民的围观。  相似文献   

16.
杨瑞斌 《视听》2022,(2):129-131
知乎近年来以其特有的社交模式和运作机制聚集了一大批新型意见领袖,成为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以知乎社区为例,知乎意见领袖在进行舆论引导时,善于依托文化权力,以高度去中心化的形式进行议程设置,以形成合力.同时,知乎社区与意见领袖之间既存在共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平台的运营机制会给予意见领袖以流量偏倚,其本质是对一...  相似文献   

17.
杨秀国  刘洪亮 《传媒》2021,(11):92-94
以社会互动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社交媒体打破了人和人在网络空间中孤立和隔膜的状态,通过充分交流形成"自己人"印象进而获得信任,进一步带来网络舆论生成传播机制的深刻变革.传统应急性、暂时性、滞后性的被动舆论引导策略急需优化升级,可以通过改变传播者本位思维,搭建多元化传播渠道;重识意见领袖的地位,加强意见领袖的管理;增强自由讨论氛围,拓展意见表达平台;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培养公民意识等方式建立长效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为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精准管控,对突发事件中的意见领袖识别进行研究。[方法 /过程]针对K-Shell分解使得同一核层的节点具有相同K-Shell值的粗粒化分解问题,结合用户自身属性与用户交互行为对核心用户进行用户重要度因子量化,并通过重构各节点K-Shell值的计算方法来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定义以转发比例为权重的相邻用户重要度贡献值,从而构建一套意见领袖的识别方法。[结果 /结论 ]以“郑州地铁7·20事件”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突发事件中意见领袖主要由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两类用户组成,且意见领袖的特征与类型随舆情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提出的意见领袖识别方法能够精确地给出意见领袖的排名,较K-Shell分解法识别效率更高,较社交平台传统的排序方法更具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9.
2022年突然爆发的俄乌冲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冲突双方将各自掌握的主流媒体作为此轮“混合战争”中的武器。俄罗斯及欧美大国开辟了以舆论操纵、话语斗争和网络攻防为主体的第五维战场,系统性地展现了如何运用媒介在全球舆论场进行信息操控与认知塑造的战略行动。美西方大国利用媒介施加依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和资源性权力,将媒介武器化并进行精准打击。其重点围绕控制信息流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媒介话语优势、操纵平台规则、炮制虚假信息、阻止黑客侵入、直接发动网络攻击等。在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俄乌冲突的媒介武器化趋势为如何应对西方舆论压制、进行舆论反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蓝刚 《今传媒》2014,(12):13-15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人际交流工具,已成为引导社会舆情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微信舆论引导力现实表现,围绕着微信舆论引导力三大产生路径:话语建构意义空间、共享建构场域空间、议程设置建构新型关系,探讨微信舆论引导力的生成要素即技术平台、意见领袖、塑造形象的作用,思考通过干预平台、引导机制和微创新来建立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