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立丰  任禹 《地理教育》2022,(z1):131-1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改造自然、社会等活动中创造并不断传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宜兴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厚重的地方传统文化底蕴,集中体现地方人民生产活动并反映祖祖辈辈精神追求;对于现今当地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华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华元素是指来自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差异化、凸显中华民族特色的相关要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具有长期延续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事物、现象和精神,是一种积极正面的符号与精神形象。之所以提出中华元素这个命题,因其是文化自信题中应有之义。当下,光大和发扬中华元素已经具备了各种动因:一是贴近了当下中国人的诉求;二是商品化的市场驱动;三是民族复兴的精神牵引。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处于不断发展与传承之中.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民族先进文化上态度鲜明并做出了历史贡献.从党的十六大精神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继续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今天的政口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历史连绵不绝,杰出人物(历代帝王、文臣武将、民间人物)灿若星河,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概念,内涵丰富、博大深邃。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崭新历史方位的文化理想追求,体现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之基、文化之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深深寓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涵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力量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更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构建共享精神标识,塑造中华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14,(12):80-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15,(Z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15,(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华民族各种精神观念和文 化思想,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具有五 千年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累积,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们 的思维方式、道德风尚、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中华民族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剔除不符合时代发展 规律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 学经验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实施的 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体育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体育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独特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必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精神、公平竞赛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为基本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促使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事实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以及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点面结合共同发展、课堂内外同步提高,学以致用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观,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今天的政口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历史连绵不绝,杰出人物(历代帝王、文臣武将、民间人物)灿若星河,每个杰出人物都与一段或灿烂或沉重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就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到鸦片战争以后,在共同抵抗外敌的斗争中,各民族更加团结,最终形成了由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精神纽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学科担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广大历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精神力量,饱含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具有深刻的文化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土壤,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实践之中。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从文化逻辑中深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美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客家文化是先天就带有河洛文化印痕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在其成型的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流动迁徙和环境演变,形成了坚苦卓绝的精神和斗志,开拓了客家人的自我生存环境,从而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精神特质。千百年来,客家文化的历史,既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又在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发挥一定作用。研究和探讨客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赋予的凝聚、主导和融合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