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肖杨 《新闻知识》2006,(10):49-51
现今,各种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名义上,新闻评论还充当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评论多元化已经成为其发展方向,更有甚者,提出新闻评论娱乐化的主张。的确,新闻评论在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快乐主义原则,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把握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娱乐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19世纪末期,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上近代化之路。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中国新闻评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张季鸾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政治评论等等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了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胡文龙主编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已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我国新闻评论百余年来沿革发展的基本脉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评论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经验教训的研究;二是对我国百余年来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等媒体新闻评论较为全面、系统、具体的研究;三是对新时期我国诸种新闻传媒的新闻评论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共26章。《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薛原  相似文献   

3.
报刊新闻评论自身演变在新闻报道方式逐渐丰富的影响下,出现了评论散文化现象。新闻评论散文化有其历史的渊源,在我国报刊评论发展史上,报刊评论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立足之始就与夹叙夹议的散文体裁相融合,“形成了述评式言论的胚胎”[1]。散文化的报刊评论就是早期多样化的评论文体中的一种。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以后的新闻评论较为突出其政论性,评论对象也常局限于国内外的政治大事,尤其在“文革”期间,散文体报刊言论一度销声匿迹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整体发展进步以及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评论的内涵和功用得到了新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闻评论的早期历史中,时评作为一种文体观念和作为一个栏目名称的出现,都是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把时评作为一种创新,对其起源和扩散路径,进行分析和疏理,以其更为清晰地描述中国新闻评论形式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与历史理论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以历史理论来观照新闻评论,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新闻评论的功能,从历史理论认识、借鉴、教育功能出发,可以发现新闻评论有着四个层次的功能.即认识事实、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质的意义上的社会整体嬗变,转型期的“分化”特征使得新闻评论在发挥政治传播功能时历史地肩负着“整合”的使命.转型期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主要通过表达利益诉求、设置政治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政治社会化和塑造国家形象等途径实现.新闻媒介对政治系统的反控制、西方媒体对典论环境的负影响以及新闻评论方法论上的不成熟制约着新闻评论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电视化”是指突破电视传媒对文字的简单翻版和图解,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独特表现潜能的评论样式。《试论我国新闻评论的“电视化”进程》一文,对中国新闻评论“电视化”进程做了历史回顾,并就其对传播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2):28-3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抢占了新闻达到率的"第一落点",形成对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巨大冲击。以挖掘新闻事实真相、深度评议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通过变革新闻生产方式和创新节目形态争夺新闻的"第二落点",着力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成为它的基本诉求。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新闻评论的时效、深度、广度等核心视点出发,通过对它的节目编排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对它的历史变迁及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轨迹的梳理,发现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存在诸多的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广播新闻评论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它一直与纸媒评论,特别是报纸闻评论有着化解不了的亲缘关系.这样的历史回顾之所以非常有必要,就是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头脑时刻保持清醒,能时刻遵循广播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去进行选择、加工和再创,而不是只满足于做纸媒评论的附庸.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迁,中国新闻事业无疑在中国历史上写下生动而深刻的一页,而作为具有“灵魂”和“旗帜”意义的新闻评论,在这历史的一页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社会经历深刻转型的30多年中,新闻评论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从功能到格局的全方位变化,这些巨大变化既是社会变动的产物,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新闻作品的评论,作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评论文学作品在中外均有较长的历史,并有不少专著、专论。但对新闻作品评论的研究、探讨尚未深入,也很少关于新闻作品评论的专著、专论。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我国评论新闻作品的实  相似文献   

12.
“思辨的力量——全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研讨会”7月10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全国14家省级电台新闻评论节目负责人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杂志负责人就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与多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3.
舆论导向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闻评论作为报社的旗帜和灵魂,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能够发挥解放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等重要作用。报纸新闻评论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就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和"三贴近"的原则,主动适应新媒体,在形式美上下足功夫,更好地实现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发出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明洁 《新闻知识》2006,(6):55-57
有新闻学者说过,“不研究报刊(新闻)评论,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报刊(新闻事业)的历史。”①这句话还有一半,“不研究新闻评论,就无法深入理解新闻事业的灵魂”。离开了新闻评论,只能成为新闻职业学和技术学,无法成为涉及哲学、政治学、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文学等等在内的既边缘更主流的大学科。②新闻评论是专门传播意见性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体,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或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③新闻评论的兴起,是近年来新闻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各个门户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的论坛,《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  相似文献   

15.
一和新闻报道一样,新闻评论同样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评论的复兴和趋于繁荣是这个时代赋予思考者的历史酬劳。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在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谈论起来,绝大多数同志都不否认,但在实践中,不少同志,包括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并不是那么重视。以致评论工作的薄弱状况长期改变不了,评论学的研究工作也大大落后于新闻学的其他领域。为了促进新闻评论的写作和评论学术的研究,本刊从这一期开始,新辟“新闻评论家”专栏,系统地介绍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数十位新闻评论家。每一位三千多字,概括笔政生涯、历史地位及写作技巧和风格上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历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相结合,并借此在新闻界呼吁、倡导一些“阳刚之风”。希望有条件的作者赐稿,广大读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设,以便共同办好这个专栏。  相似文献   

17.
徐盟 《现代视听》2012,(7):17-21
随着电视媒介技术的发展,国际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日趋多样化,主题也日趋多元化。在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际交流更加密切的背景下,中国的声音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中国电视媒体国际评论的国际传播力势在必行。本文将分析中国电视国际新闻评论的题材特征,关照不同主题新闻国际评论的风格,并探讨做好国际新闻评论对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新闻评论在人们印象中存在辛辣、犀利等"刻板印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现象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特别是在涉及众多科学知识的新闻事实面前,对新闻人、新闻评议人的科学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浅析新闻评论应具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和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评论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着深广的影响,新闻评论作者和写作动机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生态。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将涉及哪些伦理问题,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伦理责任,就是不能再回避的问题了。本文以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的现实处境为背景,对涉及新闻评论伦理的中西学者观点与行业规范作简单的梳理,以期勾画出中国当代新闻评论伦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博览     
新闻活动须站在历史高度宋晓男在《新闻与历史比较的启示》一文中谈到,新闻活动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这就首先要求新闻必须对历史负责。今日之新闻,必须是明日之良史、信史。新闻既要为今人提供新鲜的报道,也要为后人留下翔实的史料。新闻评论应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从历史的高度向新闻提出了真实性的要求。新闻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的第二个含义是,新闻不仅要在报道具体事实时努力做到翔实可靠,向历史负责,而且还应当在评论、分析新闻事实时,努力做到反映历史发展的趋势,反映历史运动的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