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用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语言文字,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活动。"体验式作文"是指学生的作文应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的书面语言来表现自我精神,怎么体验就怎么写,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化为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应该是自主性写作。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  相似文献   

3.
吕海娟 《广西教育》2007,(6A):27-2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善于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为学生在作文时多开几扇窗,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这样,习作就会因生活而多姿,生活也会因习作而多彩。  相似文献   

4.
对语文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下面笔者就谈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文时才能"有写的".因为观察多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和思考.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缺少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就写不出好作文,因此讨厌写作。可实际上学生写不好作文不仅仅是因为缺少生活,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素材的心灵和眼睛。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眼观察生活,用手记录生活,通过这些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星英 《考试周刊》2011,(36):65-65
作文是什么?就小学生而言,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要写作文,首先就要有可写的内容。但现在学生在作文时,常因没东西写而愁眉苦脸。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生活,或者说他们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进行观察生活的训练,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有源头活水,生动活泼。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应解决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作文就是要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去捕捉世上美好的东西,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写真人真事,抒真实情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8.
戴玉怡 《教师》2010,(14):78-7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要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才能真正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再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只有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将内心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实地诉诸笔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美化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习作要求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就是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概括言之,就是要让学生“自主作文”。所谓“自主作文”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成语言文字。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作文呢,我认为,自主作文,可以从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由表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对各种要描写的事物缺少观察和体验,于是造成学生作文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布置作文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让学生去写那些他们没有真实感受的东西。在作文实践中,我用多媒体来辅助作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所要写的事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要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才能真正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中,可将学生喜爱的各种游戏活动和习作结合起来,用游戏活动激活作文课堂,在游戏中让学生用独特的童眼去观察,用纯洁的童言去表达,用稚嫩的童心去感受,释放他们独特的个性。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玩中体会游戏的收获与意义,在写中回想游戏的过程与快乐,这样学生作文也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很多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不喜欢———望文却步;咬笔头———无从下笔;数字数———无话可写;写空话———凭空杜撰。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学生不善于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不善于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不善于把自己的生活写进作文。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多方面挖掘写作资源,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殿堂,去聆听、去感悟、去体验、去观察。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能让小学生把自己对周围的认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作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善于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为学生在作文时多开几扇窗,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  相似文献   

17.
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造,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甜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滨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初步接触到作文.感到很陌生,一时会手忙脚乱.无从着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去观察、聆听和感受.使自己在思维的世界里自由奔跑.凭借自己浪漫的联想.从而写出构思独特.内容丰富而完善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初步接触到作文.感到很陌生,一时会手忙脚乱.无从着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去观察、聆听和感受.使自己在思维的世界里自由奔跑.凭借自己浪漫的联想.从而写出构思独特.内容丰富而完善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现在,很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大喊难写,教师也常感到难教。这样的情况常促使我们去思考: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对生活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个性特点。有位教师说得好:小学作文的本质特点,那就是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