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09,(6):71-71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专门从事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省级科研机构。同时又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云南省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中试生产中心。现已形成完整的新药研发链,设置有4个研究中心、2个国家三级实验室和中试基地。  相似文献   

2.
1项目的意义和特点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多年来我国药品的研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仿制国  相似文献   

3.
冯飞艳  樊晨 《大众科技》2023,(3):158-161
靶向药物将肿瘤治疗从化疗推向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VEGF是一种明星靶点,开发作用于VEGF靶点的治疗药物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文章基于已发表的文献证据、数据库、国内外药品说明书,重点针对抗VEGF药物的作用机制、产品现状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治疗药物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原理,体外筛选模型及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并结合药物研究过程论述了高通量药物筛选在新药研发中的过程,分析了其对药物开发策略的转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全球研发正呈现向亚洲转移的趋势,驱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的最优化和创新成果的最大化。身处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在研发模式上具有多样性,制药企业同生物科技公司可分早、中、晚三个阶段进行合作。早期开发合作即利用化学、ADME—TOX筛选技术、药物活性研究和生化信息学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中期药物开发合作,将先导化合物设计能力同GMP条件进行优势结合,共同开发新剂量和非专利药物的市场:晚期开发合作,如新药的临床Ⅱ、Ⅲ或Ⅳ期转让,通过商业化权利进行风险共享。  相似文献   

6.
成宇 《百科知识》2007,(4X):12-12
如何戒毒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难题。目前,戒毒主要依靠各种戒毒药物来进行,这些药物可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西方发达国家在研发西药的同时,我国也在研究中药戒毒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超级计算机促进了合理药物设计研发,这种药物研究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创新新药发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器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资源模式的出现,使得超算技术与计算生物学、计算化学密切结合,进一步为传统的药物发现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增添了新功能,加速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虚拟筛选等的研究进程。文章从药物设计学方法研究、药代动力学模型设计和药物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对当今合理药物设计领域的新发展进行了评述,详尽阐释了科研信息化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进程、管控风险及提升研发价值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0概述在云南省科技厅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研、生产、销售均取得好成绩,荣获了201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我所开展科技工作的相关情况与大家交流分享。1困境中坚持创新,积累研发能力1.1概况  相似文献   

9.
专利文献中蕴含大量的经济、技术和法律信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情报源。本文以1986-2013年我国抗肿瘤药物专利申请的基本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专利数据的检索分析,深入挖掘药物研发的专利信息,绘制了该领域研发的专利地图,从中总结出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及对策,旨在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政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兴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起放射性核素,大家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用到了放射性核素,如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能量发电,辐射杀菌消毒,工业探伤等等。而核医学正是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线来达到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目的,它可以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包括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甲亢等。诊断疾病时,核医学科的医生会把放射性药物口服或注射到病人体内。然后,通过核医学诊断设备,医生们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些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的特异性分布,从而了解疾病发生或发展的状况,做出准确诊断;治疗疾病时,用于治疗的放射性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特异性地聚集到病灶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极短射程的辐射能量可破坏病灶,并避免正常组织受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核医学的显像方法具有灵敏、特异、无创伤性、安全、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随着核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射性药物将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为人类健康谋更大的福祉!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药物的销售量年年攀升,哈药生物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却迟迟未能投产,这让前来深圳参加高交会的孙国伟有些无奈。  相似文献   

12.
琼次仁  达珍 《西藏科技》2009,(10):46-47
本文综述了代表性第三代避孕药的研发进展,并对药物背景、临床应用方面对第三代避孕药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专门从事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的科研机构,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中药工程技术和制剂研究中心,拥有通过GMP认证的中试基地和通过GLP检查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拥有先进的科研技术条件。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云南天然药物研发为己任,一批批科技人员不懈的追求,曾参与国家青蒿素的研究攻关,云南三七、灯盏花素的研发,先后开发出市场畅销的一批新药如青蒿素、降压灵、灯盏花素、益脉康、三七冠心宁、血塞通、七叶神安片、胆清片、金品系列等30余个,全部成果实施了转化,投入了生产,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和云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罕用药物法案本意是用来鼓励制药产业研发和生产不具有商业价值的罕见药物,但是这项政策却对美国生物制药产业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罕用药物法案颁布的背景及其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并回顾了颁布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然后以美国最成功的四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为案例分析了罕用药物法案对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科技推动和经济拉动罕用药物政策不但鼓励了罕用药的研发和生产还成功地推动了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药物长效化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极大的作用。长效重组蛋白药物是世界上药物研发的新热点,也是现有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是深化研究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和极为突出的经济效益。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白蛋白修饰新药研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I类新药长效干扰素a2b融合蛋白临床前研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长效重组融合蛋白国家I类新药临床前研究”等课题的支持下,天津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富岩研究员主持开发的长效“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新药相比较现有常规重组干扰素药物具有更长的血液半衰期、更好的安全性和更明显的临床治疗优势,是更有效和低成本的长效化病毒性肝炎患者和癌症患者药物的临床治疗用新药,是现有重组干扰素α类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6.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23):6-7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了能够刻画蛋白质构象变化与亲和力预测的AI模型--ProtM D。这是第一个尝试解析蛋白质动态构象的人工智能方法,可辅助药物化学专家更加精准地筛选出高活性小分子,从而加速临床前药物研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尖端科学》(Advanced Science)期刊。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8):F0004-F0004
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8):F0004-F0004
黄文林教授长期从事基因治疗和肿瘤新型药物研究,在病毒基因表达调控、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新型载体及基因治疗药物转化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他发现了腺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和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获得了基因治疗优于蛋白质药物的系统实验证据,研制出了一种低免疫原性和3种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建立和规范了基因治疗药物临床前、临床研究标准,并进行了2种基因治疗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黄文林教授的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实施进程。  相似文献   

19.
郭婷 《科技风》2014,(17):220-220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是当前我国医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回归自然"。中药和天然药物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制度及中药发展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药分析以及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对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保障和影响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制药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产业,是利润极高、没有周期性的产业。本文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近年药物创制现状,研究了我国新药创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我国药物创制应该按照商业发展的规律,提高技术创新实力,加强药物信息资源、药物专利的学习和利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