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考察各省市2001至2008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平均值,天津、福建、上海、江苏、北京创新效率居于前五位,甘肃、吉林、宁夏、湖北、海南居于末五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总体较低,区域差异性大,研发费用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研发人员的产出弹性。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要全方位整体提升效率,尤其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促进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稳健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创新基础要素投入能力、创新产出收益能力、产品自主制作能力、创新产出质量能力、知识产权形成能力等方面构建了江苏新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能力综合评分依次为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南京得益于较强的基础要素投入能力与创新产出收益能力;苏州得益于创新产出质量能力和知识产权形成能力,常州和无锡在产业创新能力各方面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型制造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创新。采取DEA模型对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20个行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低下,不同行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大。为了提高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缩小行业间的差距,必须优化资源的配置结构,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政—用—产—学—研"的系统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R&D活动主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生产性服务进口结构和制造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1997-2014年我国生产性服务进口和制造业数据,测算出进口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使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对进口结构及TFP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结构与制造业TFP存在正向长期均衡关系,进口结构每提升1%,制造业的TFP就会提高0.2%;外商直接投资与行业规模对TFP具有正向效应,工业品的出口对TFP产生负向影响。针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拟从生产性服务进口结构,外商投资结构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了动态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95年-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外溢的角度考虑了影响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增长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人力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效率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比重对于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无明显影响,人力资本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借助2001-2010年数据测算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考察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政府扶持等因素对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研发经费的产出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企业规模、政府扶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显著,而市场结构对研发效率影响不明显。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文章针对性提出提升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校为了提高经营效率,纷纷寻找提高效能的各项重要因素,而创新活动是能够提高学校经营效率的重点要素.学生对于学校创新活动的认知,会影响学校创新活动发展的成效;也会对于学校效能的提高产生影响.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学校的创新管理对与学校经营效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学校的创新管理活动与学校效能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包括:叙述性统计分析、t检定、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径路分析.研究实证显示:管理创新活动对于学校效能无显著正向影响;课程教学创新活动对于学校效能亦呈现无显著且正向影响;仅有特色创新活动对于学校效能达正向且显著影响.建议学校将资源配置于特色创新项目领域,将会对学校的经营效能产生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理有效的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及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采用非径向DEA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类高校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研究结果表明,211与985高校科技的综合效率均不足0.20,总体上不容乐观;技术效率低而规模效率高是两类高校的共同特征,这表明依赖于规模扩张来提高科技产出的举措收效不明显.通过对比发现,"985"高校的技术效率略高于"211",表明前者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强于后者.综合来看,分类高校科技投入产出绩效亟待改善,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应避免规模扩张的传统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活动承担着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多种科研产出的社会资源转换功能,高校科研领域的全面提升是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等角度全方位评价分析我国2012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再比较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003~2012年的科研效率变动趋势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我国整体科研效率有待提高;各省区高校科研效率与经济发展程度无明显关系,具体表现为西部最高、东部其次、中部最低。建议各省区加强科研管理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活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8,(6):11-15
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合理评价知识产权创新效率对于优化产业格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2007——2016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江苏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江苏各高技术行业间的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效率差距显著;技术水平为制约部分行业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江苏高技术产业整体规模效率不高,为非DEA有效。  相似文献   

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唐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有效支撑。人力资源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因此,把握唐山自主创新人才的现状及其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各类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智能制造的关键之一是工业软件。现代制造业对工业软件的依赖愈加严重:产品初期设计、生产制造、正常运行、后期维护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核心支撑。先进的工业软件是工业乃至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未来智能工业重要基础支撑,是不能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工业软件可被视为现代工业的灵魂。切实加强我国工业技术软件化能力,自主研发关键领域工业软件,加快我国工业APP发展,对于建设工业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阐述了工业软件的本质,对工业软件与工业技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工业软件新分类,以期开辟世界工业软件新赛道。  相似文献   

13.
核心能力的培育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核心能力是一个合力,是企业各种运作机制全面改进的结果。实证性研究表明,零部件生产、宏观政策利用、自主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技术的提高与物流机制的优化对我国汽车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而合作制度改进与创意设计对核心能力的改进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要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培育崛起的竞争机制、需要创新型企业的推动,这些都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对服务业的要求更高,即需要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现代服务业来为泉州市的跨越式发展助力。拟对泉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指出泉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根据SWOT分析,进一步用SWOT矩阵确定泉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从FAO、国际贸易中心数据库、中宏产业数据库等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家具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指出家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对刨花板产品的需求;原料缺乏与人工林的发展促进刨花板产品在家具中的使用;家具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促进了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家具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促进刨花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论述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水泥制造业中的应用,指出只有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才是实现我国水泥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标准化的起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对《考工记》中标准化应用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车辆起源甚早,可以追溯至黄帝时期,夏代已有制车手工业及其管理部门。车轮承载着整个车辆本身和所载重物的全部重量,是车辆最重要的部件,结构复杂。因此轮、毂、辐、牙,从选材到制作和装配必须严格,车轮检验按六道检验工序的方法标准进行。确保所制作出的车轮,各方面性能都符合规定要求,其制作工匠和检验人员谓之国工。从夏代至春秋战国时期,车辆主要用于作战。由于"列国战争必用车"而促进了制车手工业的发展,于是制车手工业标准化随之出现,并为秦代制车手工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车同轨"、"舆六尺",标志着中国古代制车手工业进入了成熟标准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流程工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向智能化的转型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至关重要,其中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流程工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尤为关键.基于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分析了未来流程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然后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实习、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去向等方面具体探究了当前我国流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世界发达工业国家都在投巨资研究先进制造技术,探索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也着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道路,并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文章阐述了制造历史和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浅析了先进制造产生的背景以及先进制造的各种模式,并把先进制造的理念,先进制造的模式引入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来,为地方制造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也一直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发达国家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要培养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对创新人才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培养途径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心理学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揭示了创新人才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能力是多出科学创新人才的基础,是突破建设创新型国家“瓶颈制约”的一条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