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8月24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设备展览会(BIRTV200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开幕式上说:“整体转换是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次展会上第一次开辟了600平米的数字电视展区,大力宣传数字电视的不同推广模式,青岛、佛山、杭州  相似文献   

2.
整体平移: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北京国际电视展览会CCBN年会上有线网络数字化、数字电视付费节目、数字奥运等筑成了一道靓丽的数字风景线,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数字电视前景。2004年,将是中国广播电视历史的里程碑。广电总局把2004年命名为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产业发展年,同时指出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整体平移。  相似文献   

3.
ITV,"我的TV"--数字交互电视与电视传播革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正在从单向广播式数字电视跨越到双向交互式数字电视,其标志是2004年推出的“广播式加交互式”的杭州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目前,它正在进行10万户规模的整体数字化平移,这说明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阶段,作为新型的电视传播媒介,它的全部特性还是待最终现实的验证,但是,它目前体现出来的技术优势已经很清楚,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数字电视推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 《新闻界》2004,(5):79-80
2003年是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起步年。数字电视节目类型主要有现有模拟频道转成数字化播出的节目;中央平台下传的付费电视节目;各省自办的数字电视节目;境外落地的数字电视节目;NVOD准视频点播节目和部分信息资讯服务等。目前,由于对数字电视在概念上还存在分歧,加之国家技术标准颁布的滞后和地方市场壁垒制约,因而数字电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此,笔者拟从概念认识、技术标准、内容供应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就数字电视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视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传播学者的广泛关注。数字电视给信息传播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且引起媒体在内容制作、内容提供、内容经营等诸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变革,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的出现给小众传播提出了新的传播模式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数字电视是诞生中国传媒巨子的契机。对于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来讲,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讲,数字电视既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机遇。”2004年11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2004数字新媒体发展高层论坛”上,著名媒体经理人、原默多克星空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映红先生这样评价中国的数字电视业。自2003年以来,中国数字电视开始加大发展的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与网络电视之异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齐心 《新闻界》2005,(1):46-46,45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和“互动电视”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到底所指为何,多数人并不了然,甚至一些专业研究者的文章也常常将这几个概念混淆起来。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广数字电视,并将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发展年”,因此,将这些概念梳理清晰并辨析三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廓清人们对它们的某些认识误区,对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2004年度中国数字电视研究的归纳总结,全文分析了中国广电系统制定的"三步走"、"四大平台"和"整体转换"三个核心战略,归纳了苏州、青岛、佛山与杭州的模式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数字电视在推进过程中的多方力量进行了分析,指出各方力量的对冲与博弈将决定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前进方向与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9.
郭鉴 《传媒观察》2007,(6):46-47
《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亿户,比2004年增加了4000万户左右,全球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超过16%。根据eMarketer公司估计,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至2006年将超过2亿户。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数字电视的市场潜力十分可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张俊 《视听纵横》2007,(5):30-32
2004年3月,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试运营,着手尝试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和杭州网通宽带网络的“广播式”和“交互式”数字电视服务。用户购买850元/台的机顶盒,交纳一年收视费180元,可收看“广播”与“交互”两种方式的数字电视内容,其中广播式有56套节目,交互式有8万多小时的点播节目资源。结果,半年就发展了2万用户。2004年8月9日,杭州正式出台“杭州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方案”,提出了新的推广模式。2006年底,杭州成为在全国第一个突破百万用户大关的城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2004年为"中国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在原数字电视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一年就数字电视发展问题召开了几次相关会议,取得了显著成就.2004年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中,数字电视的主要实践与改革为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终端接收产业竞争激烈,数字电视产业如火如荼,生产方式变革.电视数字化探讨的理论学术问题主要为整体转换,突破内容瓶颈,可持续发展,数字电视经营战略,行业标准在探索中前行.本文就2004年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及上述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回顾、与探析.  相似文献   

12.
朱珠 《视听纵横》2005,(2):99-101
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广数字电视。然而,在人们的一片叫好声和满心的期待当巾,数字电视推广工作却遭遇了出人意料的寒流。2004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数字发展年”.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始了数字电视试点,“按照年初的预计,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到年底将达到1500万户.近5000万人口。然而截止去年11个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只有200万户,与3.6亿电视用户相比微不足道。”业界对数字电视的态度开始转变为怀疑与担忧.  相似文献   

13.
福建、青岛有线网络作为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单位,经过不长时间的运行。在不同的地域环境、经济基础及人文、政策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各自的数字电视发展模式。本刊同时展示这两种模式,绝无比较孰优孰劣之意,而是力图通过其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给有志于数字电视的业界人士以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经过去年的正式试播,数字电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此.各试点城市也在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年初颁布的《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在学习“青岛数字电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力争在今年更好地推动数字电视业务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下半年,广电部门开通30多个数字电视频道,预计未来数年内将开办100多家数字电视频道。进入2004年,国内的广电集团、电视台和有线网和国内外节目制作商、内容业者频繁接触,都在酝酿着一个巨大的合作——运营频道,一场影响中国电视业和10亿观众的改革和发展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6.
数字电视发展中的问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丹 《记者摇篮》2005,(7):32-33
虽然数字电视敲开中国家庭用户之门,还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广播、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播出的规划,已经是越来越近了。有关部门把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可是一年过去了,诸多困扰数字电视事业发展的障碍并未像预期的那样被一一克服。巨大的发展前景面临巨大困惑.模拟设备向数字设备转型需要两头兼顾.投巨资研发自主标准.还是交巨额专利费遵循国外标准.也让人犹豫。数字电视正遭遇发展所必然要经受的痛苦。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就数字电视产业链中几个关键环节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探讨如何加快数字电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电视自2004年起大规模在中国推广,截至2009年,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已近4000万户.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完成向数字电视的全面转变,届时全国电视用户将全部成为数字电视用户.数字化改造后,基于数字电视终端及网络,用户家中能够实现图文信息、音像视频的在线查询和点播,即数据广播业务.这一新的媒体平台在技术和运营上,急需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及执行力强的骨干力量分领域、逐步实现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8.
移动数字电视是指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传播。移动数字电视从传输方式上与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移动状态时,能顺利地接收清晰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当前,根据各地区实际需求使用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与其覆盖模式,在具有较低建设成本的同时,还可防止各种自然因素造成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线路架设,为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的广泛运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主要针对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进行分析,立足技术层面,结合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的优势,对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系统建设以及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系统覆盖效率强化对策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更好促进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无线数字电视是基于有线数字电视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电视接收方式,两者覆盖方式有很大区别。目前,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在我国的推广上处于初始阶段,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并且存在接收不良等各类问题,这也导致无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单频网原理及优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单频网SFN的组网模式,最后探讨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单频网SFN接收不良的有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