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数字电视是近年来国际和国内传媒业非常火爆的话题。对于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来讲,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讲,数字电视既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机遇。这是中国传媒和娱乐行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契机,如果把握住这个时机,将推动中国传媒业发展到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5,(5):1-1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性改革终于结成“正果”,这对于中国传媒业乃至关心中国传媒改革的海内外人士来说,不啻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利好消息。它意味着中国传媒业的改革继北青传媒股份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它同时还意味着,中国传媒业的系统性改革在“出人意料”地稳步推进!一方面,政策和体制创新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弹性”和相当广阔的空间;而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报刊业的出路在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中国确定了市场经济方向后,中国传媒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面向市场的变革.极大地释放了中国传媒业被长期束缚的生产力,中国传媒业无论在数量、质量、种类、影响和效益方面.均实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高速发展与广泛繁荣。据统计.十几年来中国传媒业的广告收入增长近20倍,平均增长速度为35%,比同期GDP增速整整快4倍多。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统计,2004年中国大陆报刊广告市场总额达672.84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中国播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净 《新闻传播》2006,(5):28-29
2005年,广播发烧友有了podcast,于是“有声博客”——“播客”横空出世。2006年,播客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使它成为了中国传媒业和网络营销业的新热点。对于博客、传统广播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播客也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喻国明 《新闻实践》2002,(11):22-25
一、中国传媒业“合竞时代”的到来未来两三年,中国传媒业的变化、洗牌的程度可能会比过去十年还大。无论是从资本逻辑的角度、产业的发展,还是政策面的可能性来看,未来两三年都是中国传媒业最值得关注的两三年。现在中国媒体处在一个临界点,也就是说,处在一个将变未变的关键点上。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5,(5):1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性改革终于结成"正果",这对于中国传媒业乃至关心中国传媒改革的海内外人士来说,不啻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利好消息.它意味着中国传媒业的改革继北青传媒股份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它同时还意味着,中国传媒业的系统性改革在"出人意料"地稳步推进!一方面,政策和体制创新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弹性"和相当广阔的空间;而另一方面,从相反的视角也蕴涵了更加刚性的改革路径.我们在为它欢呼的同时,还要保持应有的冷静!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6,(4):75-75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简称“传媒蓝皮书”)最近出版发行。该书是社会科学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中的第一本,共分为:总报告、宏观视野、报纸产业、期刊产业、图书出版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新媒体产业、国际传媒产业等十章。对各个产业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并在附录中列了《2004年中国居民媒介接触概况》、《2004年中国传媒业大事记》。  相似文献   

8.
黄和节 《新闻实践》2007,(12):33-33
风险社会:当下需直接面对的社会形态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讲,风险社会已经成为特别现实并必须直接面对的社会形态。这也意味着"风险"将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包括中国传媒在内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欣文 《新闻传播》2004,(11):19-19
《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已于2004年11月上甸正式出版。2004卷是《中国新闻年鉴》自1982年创刊以来连续出版的第23卷,主要记录了2003年我国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媒业、新闻教育界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界的工作实践、重大事件、重要改革举措、典型经验、模范人物、优秀成果、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情况。2004卷《中国新闻年鉴》新增设了“专题:中国传媒集团”栏目,择登了《中国传媒集团发展报告》中由权威部门撰写的关于报刊、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五类传媒集团形成、发展概述,2003年是我国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一年,也是突发事件报道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陈栋 《今传媒》2009,(12):13-15
2009年是转型年,更是变革年。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种种变革正在不断出现。对于传媒业而言,变革无疑是主旋律,是最强音。我们欣喜地看到,传媒不断“变脸”,舆情受到关注,权益得到尊重,体制正在演进……为了梳理中国传媒业发展、变化、创新的足迹,继2005—2008年本刊相继推出“中国传媒十大创新报告”后,今年本刊再次推出“2009年中国传媒十大创新报告”,希望能引发读者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单元走向多元——中国传媒业的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1996年开始,针对中国传媒业“小、散、滥”的状况,政府主管部门实施一系列举措引导中国传媒业的结构调整合结构转型,试图做强做大中国传媒业,成绩斐然,问题也不少。要真正使中国传媒业做大做强,必须解决泛意识形态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5,(7):4-4
“中国传媒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一书对中国传媒产业作出这样的判断。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中国传媒成为第四支柱产业”的报道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它理解为中国传媒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中国传媒业高度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弯道,它需要我们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发展的现实要求进行工作重心、资源配置重心以及相关运营模式重心的转移和调整。实际上,中国媒介业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传媒:向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开始,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中国传媒  相似文献   

16.
柳斌杰 《传媒》2017,(14):8-11
媒体融合是当代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既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中国传播力、公信力和文化影响力问题的治本之策,因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传媒年会三次聚焦融合发展就是证明,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仍以“媒体深度融合”为主题,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李莉娅 《青年记者》2005,(12):20-22
《2004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3270亿人民币。1999年的第一次媒体投资浪潮之后,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传媒领域,2005年甚至被认为是以数字媒体为代表、中国媒体投资的嘉年华。而在传媒投资的大潮中,以上海复星集团为代表的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正在进行一场逐鹿以“媒体”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投资转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传媒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走过了西方传媒业历经一百多年的产业化、集团化之路。以1996年中国第一家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高潮。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传媒界热议已久的话题,也成为中国传媒业应  相似文献   

19.
方亚平 《新闻世界》2008,(8):108-109
由中国社科院推出的《2007: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认为“中国传媒业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因就在于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主编的《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5月26日上午,“2005年《中国传媒蓝皮书》成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据崔保国介绍,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已是一个知名品牌,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分总报告、宏观视野、报纸产业、期刊产业、图书出版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新媒体产业、国际传媒产业等十章,对传媒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在附录中收录了《2004年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