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2.
唐人意境与悲秋乡愁意识的深层意蕴——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心解王瑜元人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历来为人所称赏。这首被周德清称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只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便极凝练地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行旅图,把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文学历来有“悲秋”的传统,元曲也不例外。马致远和白朴都属于元曲四大家,他们不仅创作了著名的杂剧,如《汉宫秋》、《墙头马上》,也留下了许多散曲佳作。下面这两首咏秋的小令,同中有异,颇有特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  相似文献   

4.
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是一首二十八字的小令。这首小令流传至今六百多年,仍然耐人咀嚼,为人吟咏,难怪古人要推崇为“秋思之祖”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相似文献   

5.
邓书宇 《学语文》2009,(1):55-55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名篇。曾被誉为“秋思之祖”。这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元曲知识和指导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从后者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元代的散曲小令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相当出名的。这首小令的篇幅极短,只有五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是廖廖几笔,却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景,抒发了秋日特有的思乡情绪,真可谓是茫茫萧瑟,秋郊西照。 这首小令的情调比较低沉,但是艺术上却有它独到之处。王国维在他写的《人间词语》中曾对它作出  相似文献   

7.
申丽 《师道》2003,(8):30-30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部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首小令是极为精确的。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背诵,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天净沙·秋思》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所以教学的第一步自然便是吟诗。  相似文献   

8.
有元人小令“绝唱”之誉的《天净沙·秋思》,自古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最佳小令作品。在历来对其进行的分析、评价中,溢美之辞车载斗量,褒扬之言杂然不绝.而我经过考辨、分析认为:《天净沙·秋思》固为元人小令“压卷之作”,但在某种意义上,就其作者而言,不是马致远一人,而是一个系列群体;就其意境而言,不是一时造就,而是聚数百年之创作精华而成。此皆有自隋炀帝至马致远的诸多创作事实为证.其一,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骄奢淫乐的暴君,却又是一位诗赋兼善的诗人,作文集55卷行  相似文献   

9.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两首散曲小令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有许多相异之处,具有可比性。本文选择了这两首不同的散曲家写成的相同标题的散曲小令,用“比较诗学”的方法,通过比较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来探讨一些文学创作上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21年左右,年轻时追求功名不成,后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大德(公元1295——1307年)间加入都元贞书会,与李时中及杂剧艺人红字李二、花李郎合编《黄梁梦》杂剧.晚年隐居.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代表作是反映王昭君出塞的《汉宫秋》,散曲有《东篱乐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成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1.
马致远是元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作过江浙行省务官。因厌倦官场,晚年隐居。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其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曲。这首小令篇幅极短,只是寥寥几笔,但却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景,概括了秋日特有的思乡情绪,真可谓是茫茫萧瑟、秋郊西照。该词作感情真切,在巨大的艺术魅力,富于极强的感染力,被后人赞为元散曲中的绝唱并成为尽人皆晓的名篇。浅析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卞…  相似文献   

12.
在元代散曲中,心与物融、情与景合的秋题小令可谓屡见不鲜。然而,由于作家对秋天的观察和体验不同,笔端的秋景秋色、秋思秋感亦就迥然有异,下面先看一首马致远的题为《秋思》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历来佳誉流布,曾被元周德清赞为“秋思之祖”。头三句叠写九种景物点染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元代散曲中,描写秋景的曲子有很多,大都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情。《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篇元曲中的小令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代表作,全篇仅五句。  相似文献   

14.
对《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的结构主义分析盛兴军处于元代杂剧散曲创作最为兴盛时期的马致远,仅用28个字就写出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作者采用意象并置的手法,把一些独特的富有人文内涵的自然意象并置组合,构成一幅意蕴含蓄情思幽缈的秋日黄昏...  相似文献   

15.
翻开《全元散曲》,有叹世咏史者,咏唱山林隐逸者,描写男女恋情者,藐视封建礼教鄙薄功名利禄者,也有逃避现实、流连光景、放荡不羁者,亦不乏揭露黑暗统治,具有一定现实性人民性的作品。无不光英朗练,光辉熠熠。然而在二百多位作家和三千八百多首小令中,后人独推马致远和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认为马致远是诗中之李白,词中之苏轼。《太和正音谱》将他推为元曲家一百八十七人之首,说“东篱词如朝阳鸣凤”,  相似文献   

16.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它们分别代表元散曲某个方面的成就。《秋思》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典范,以描写生动见长:《潼关怀古》则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楷模,以思想深刻取胜。据此,它们在写作上就各有侧重。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它们在写作上的一些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小令,短小精炼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秋思》是不用多说的。仅看前三句十八个字九个景就可见其语言精炼简洁了。《潼关怀古》也是  相似文献   

18.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 ,全篇仅 5句 ,2 8字 ,字字写“秋”,字字含“思”。它意境开阔 ,情景交融 ,被后人推崇为“秋思之祖”。读这首小令 ,我们不能不被它独具匠心的艺术所感染 ,仿佛看到了浪迹天涯的游子 ,在秋风苦雨中踽踽独行。唱这支小曲 ,我们不能不被它深沉委婉的曲调所打动 ,似乎听到了凄寂苦楚的旅人 ,在抒发他那无法排解的“断肠”之情。这首小令之所以被称为“小令之最佳者”,在于它虚实相生、情景妙合的艺术表现。作者马致远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元代社会 ,现实中那种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使他愤愤难平。作…  相似文献   

19.
在元代的散曲小令里面,马致远的《天净沙》是相当出名的。《天净沙》是音乐调子的名称,这首小令真正的题目叫《秋思》,是一首短短的抒情小诗。它一共只有五句,写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 这首小令的情调比较低沉,但是艺术上却有它独到的地方。近人王国维在他写的《人间词话》里曾经评价这首小令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所谓"唐人绝句妙境",就是  相似文献   

20.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步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